沁人椒香漫山野 产业映红振兴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1:11 1

摘要:秋分时节,金风送爽。步入夏县埝掌镇枣庙村,起伏的丘陵间,连片的花椒树随风摇曳,空气里浸润着一股沁人的麻香。农户们置身椒林,指尖轻巧地摘下一串串绛红色的椒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秋分时节,金风送爽。步入夏县埝掌镇枣庙村,起伏的丘陵间,连片的花椒树随风摇曳,空气里浸润着一股沁人的麻香。农户们置身椒林,指尖轻巧地摘下一串串绛红色的椒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村民赵引庆正在晾晒场忙碌,望着铺满地面的花椒,笑容朴实而灿烂:“今年花椒长得格外好,咱这‘红果果’真成了‘金豆豆’!”

从昔日亩入百元收入的贫瘠山村,到如今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的花椒专业村——枣庙村的蜕变,离不开那一粒小小花椒的“逆袭”,更离不开始终飘扬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鲜红党旗。

育特色产业

荒山结出“致富果”

枣庙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水源匮乏。过去,村民多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亩均纯收入不过几百元。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农村劳动力流失一度成为村庄发展的痛点。

转变始于一次因地制宜的产业选择。

“咱们这山高坡陡、光照充足,虽然不适宜大规模种植粮食,却是花椒生长的天然宝地。”枣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永平说。在该村党支部带领下,全村转向花椒规模化种植,并成立四季飘香花椒专业合作社,逐步构建起“党支部+合作社+园区+农户”的联动机制。

短短十余年,花椒种植面积从零星试点扩展到约8000亩,亩产达100公斤,亩均纯利润跃升至2000元,花椒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强劲引擎。“花椒产业让村民亩收入实现了从百元到千元的跨越。”埝掌镇干部杨琴介绍,2024年,枣庙村集体经济收入近50万元,其中花椒产业为集体经济增收超3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1万元。

产业规模有了,品牌更要响亮。枣庙村紧盯“一乡一品”发展路径,设立“夏都名优特产”埝掌展销中心,并积极探索花椒油、花椒芽菜等衍生产品,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拓展。“我们不光要种得好,更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市场。”周永平说。

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枣庙村成功注册“禹乡红”花椒品牌,先后获得“三品一标”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产业发展成效还受到央视财经频道的关注报道。如今,“禹乡红”花椒不仅进入北京新发地市场,更远销澳大利亚。该村还积极拓展电商渠道,开设抖音直播间,让椒香飘得更远,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每年7月至9月花椒采摘季,可辐射带动周边近2600人务工增收。“这小小的花椒,真是我们的‘摇钱树’。”村民纷纷感慨。

强组织引领

党员织就“服务网”

花椒采收,时节不等人。“椒红一时,人手紧张,党员先上。”这已成为枣庙村党员的共同行动。每到收获季,一支由党员组成的“助农摘椒队”便活跃在椒林间。

“我们分成小组,哪家缺人手,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党员侯燕燕一边熟练地摘椒一边说。她所在的“产业发展党小组”,是该村党支部下设的功能型党小组之一,由党员对接包联农户,提供从技术指导、成本管控到病虫害防治的全流程服务,成为椒农信赖的“红色帮手”。

枣庙村党支部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积极探索把党小组建在村事上。通过科学设岗定责、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推动党员先锋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落地生根”。

同时,村党支部响应镇党委号召实践“一核三微”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功能型党小组下延伸设立政策宣讲、花椒采摘、环境美化、关爱老幼等微组织。每月召开的座谈会推动微组织规范运行,实现服务到户、治理到人。

田间地头,产品运销微组织为椒农直播带货、对接客商;农家书屋,关爱老幼微组织定期为老人读报、陪孩子阅读;村头巷尾,矛盾调解微组织用乡音乡情化解纠纷……一支支微组织如毛细血管深入村庄肌理。村民王明娟感慨:“如今吵嘴传闲话的少了,读书报锻炼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互助合作多了,文明新风渐渐暖了人心。”

筑和美乡村

沃土培厚“幸福根”

走入今天的枣庙村,柏油路干净畅通,文化广场设施齐全,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对比几年前合并之初基础薄弱、村情复杂的状况,可谓焕然一新。

“我们立足村情民意,从村民最关切的水、路、管网改造实事抓起。”周永平说。近年来,该村扎实推进下水道改造、饮水管网更新、道路提升三大工程,并拓宽田间道路50公里,村容村貌实现“美丽蜕变”。同时,聚焦“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四大区域,持续开展“六乱”整治,累计动员360余人次,清理生活垃圾800余立方米,整治乱堆乱放40余处,村庄从“一时净”向“持久美”迈进。

硬件提升之余,软服务也在同步升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枣庙村村民办事、学习、活动的“核心阵地”。“一站式”服务、干部代办、定期走访等机制,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该村党支部还严把党员“入口关、教育关、管理关”,近3年发展党员6名,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4名,储备后备干部16名、乡土人才40名,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枣庙村先后荣获运城市级“文明村”、“夏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立足宜业宜居沃土,枣庙村村“两委”的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重点建设百亩优质花椒示范园,引进优良品种以提升效益;盘活闲置资源,打造集仓储、加工、展销、电商于一体的花椒交易中心;联合周边村庄推动农文旅融合,持续举办花椒观光文化节等活动,共建特色产业带,拓宽振兴之路。

“接下来,我们将以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为抓手,把组织优势、生态优势、治理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和民心优势,实现产业兴、环境美、人心齐、风气正,全力推动‘一带两园四镇’建设。”埝掌镇党委书记郝鹏飞表示。

夕阳映照,椒香如故。万亩椒园中,党旗高扬,村民忙碌,欢声笑语交织。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开来。

本报记者 许 菲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