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级阵风砸烂玻璃!“风王” 桦加沙狂袭 24 小时:海水倒灌车漂起来,为何它这么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0:56 1

摘要:“铁皮屋顶像纸片似的被掀飞,海水漫过膝盖往家里灌,活了六十多年,从没见过持续这么久的台风!”9 月 24 日深夜,阳江海陵岛居民蔡成(化名)扒着窗户往外看,心里直打颤。这一天,被称 “2025 年西北太平洋最强” 的台风 “桦加沙” 横扫华南,香港挂出十号风球

“铁皮屋顶像纸片似的被掀飞,海水漫过膝盖往家里灌,活了六十多年,从没见过持续这么久的台风!”9 月 24 日深夜,阳江海陵岛居民蔡成(化名)扒着窗户往外看,心里直打颤。这一天,被称 “2025 年西北太平洋最强” 的台风 “桦加沙” 横扫华南,香港挂出十号风球,珠海 6 万人紧急撤离,上川岛刮出 17 级以上阵风。 这场台风为何能掀起如此风浪?从生成到登陆的 24 小时里,到底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瞬间?

要搞懂 “桦加沙” 的威力,得从它的 “成长史” 说起。这股台风 9 月 16 号在西北太平洋海面 “诞生”,名字是菲律宾给起的,意思是 “快速、移动”,可它偏不走寻常路,在海上慢悠悠 “憋大招”。 气象爱好者早早就盯上了它:直径超 1000 公里,比整个珠三角都大一圈;路过的海面水温超 29℃,像泡在热水里的气球一个劲膨胀;进入南海后还搞了好几次 “眼壁置换”—— 这可是强台风的 “独门秘籍”,外层新眼壁慢慢取代内层,能量越攒越足,就像运动员赛前反复蓄力。 广东省气象局 9 月 21 号就拉响警报,说这台风 “极端性极强”,果不其然,9 月 23 号起,广州、深圳等 14 个城市陆续按下 “暂停键”,停课停工停产停业停运,整个华南进入 “防御模式”。

9 月 24 号凌晨,“桦加沙” 的 “进攻” 正式打响。香港富丽敦海洋公园酒店的玻璃门率先扛不住,凌晨 3 点多被海水狠狠撞碎,浪头裹着杂物往里冲,有人当场被掀翻在地,还好没伤人。 同一时间,珠海香洲区的王晴(化名)被窗外的 “嘶吼声” 吵醒,她住的海边小区早早就装了地下车库防水闸,可到上午 11 点,风还是刮得窗户嗡嗡响 —— 此时珠海已经掉进 12 级风圈,楼下的树被吹得往一边倒,叶子落得精光。 最吓人的是下午 1 点,王晴往窗外一看,附近学校的草坪全被淹了,海水拍碎石栏杆,浪花能溅到三楼阳台,“像有人在岸边炸水雷,轰隆轰隆的”。

这边珠海海水倒灌,江门川岛镇已经成了 “风的战场”。追风爱好者李莉(化名)23 号从广州开车过来,一路上心惊胆战:车被风吹得左右晃,挡风玻璃胶条都被扯掉了,路边的电线杆像火柴似的倒了一片。 她中途想下车抱一只躲在车底的小狗,刚开门就被风顶了回去,“雨点砸在脸上像小石子,站都站不稳,喘口气都费劲”。 上川岛气象站站长梁兴文在镜头前播报时,整个人都在发抖,身后的铁皮房被吹得 “哐哐” 响,11 点时他喊出 “风力已达 15 级”,话音刚落就差点被风刮得踉跄。 到中午 12 点 55 分,上川岛测出 65.1 米每秒的阵风 —— 这可是 17 级以上的超级狂风,比高铁全速运行还快!

下午 5 点左右,“桦加沙” 终于在阳江海陵岛登陆,中心风力 13 级。蔡成躲在家里,看着窗外的天空变成灰黑色,海水裹着蓝色铁桶、树枝往岸上冲,鱼排被浪打得七零八落。 没一会儿,暴雨带着黄泥灌进街道,低洼处的住户家里进水二三十公分,拖鞋在屋里漂来漂去。 道路两边的大树连根拔起,有的还砸断了电线杆,蔡成家停了两次电,好在每次大风一停,电就很快恢复了,“供电的师傅们来得真快,这时候才觉得踏实”。 而在阳东的大沟镇养殖区,20 多根电线杆倒在地上,供电所所长带着 120 多人抢修,连饭都顾不上吃。

这场台风的 “狠”,还藏在一个要命的巧合里 —— 登陆当天正好赶上天文大潮,太阳、地球、月球排得近直线,海水本身就涨得高,再被台风一推,潮位直接 “爆表”。 香港杏花邨海滨长廊被浪拍得全是积水,珠海金湾区的车泡在水里像小船似的漂着,高栏港下午 1 点半直接停电,直到晚上才恢复。 更揪心的是 23 号下午,香港一家四口去防波堤看浪,妈妈和儿子突然被卷进海里,爸爸跳下去救也没拉住,还好被渔船救了上来,不然又是一场悲剧。 截至 24 号傍晚,这台风已经在菲律宾搞出 5 死 4 失踪,中国台湾 17 人遇难、17 人失联,光是听着就让人难受。

台风一过,华南立马启动 “回血模式”。国家连夜给广东拨了 2 亿救灾款,应急响应升到三级。 广东电网出动 5 万人抢修,到 25 号下午,九成用户都恢复了电,广州、东莞这些城市基本全亮了,连受灾重的江门、阳江都在抢进度。 海陵岛用了 “电网自愈” 技术,台风登陆俩小时就恢复供电,还有 “龙吸水” 排水机器人帮忙抽积水,效率真没话说。 保险公司也跟上了,惠州有车主挡风玻璃被砸,从报案到拿到理赔款才 36 分钟,不用跑断腿就能办事。 环卫工人更是凌晨就上街清扫,把倒伏的树、散落的铁皮搬到路边,让道路尽快通起来。

网上的网友们看得又揪心又感动。有人说:“17 级风太吓人了,还好提前转移了,不然真不敢想。” 有人为抢修人员点赞:“风雨里爬电线杆的师傅们才是真英雄,必须给他们加鸡腿!” 也有人疑惑:“这台风为啥能持续这么久?是不是以后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 还有人提醒:“千万别去海边看浪,命比看热闹重要多了!”

在我看来,“桦加沙” 这场硬仗,既有天灾的无情,更有人性的温暖。它让我们看到极端天气的可怕,也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 “中国速度”—— 提前预警、紧急转移 6 万人、快速抢修供电、简化理赔流程,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 那些冒雨抢修的工人、挨家挨户提醒的社区人员、救人于危难的渔民,他们才是对抗台风的 “真正防线”。 蔡成说的一句话特实在:“以前觉得台风来了只能躲,现在知道,背后有好多人在护着我们。”

现在 “桦加沙” 已经减弱,往广西、越南方向去了,但它留下的警示不会消失。 面对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提前防范永远是第一位的,政府的预警要听,该撤离就别犹豫,毕竟生命最重要。 而那些在风雨中逆行的身影,更该被记住 —— 正是他们的坚守,才让灾难里多了些安心。 希望受灾的地方能快点好起来,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平安安,毕竟再凶的台风,也挡不住我们一起扛过去的决心。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来源:日照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