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元璋称帝的那一年,汤和还在南京。人都说开国侯将,功高震主,走到最后的没几个。可汤和偏偏就是剩下的那个。难不成真有什么特殊手腕?怎么别人一个个倒下,他却能安然无恙?有点意思!
朱元璋称帝的那一年,汤和还在南京。人都说开国侯将,功高震主,走到最后的没几个。可汤和偏偏就是剩下的那个。难不成真有什么特殊手腕?怎么别人一个个倒下,他却能安然无恙?有点意思!
他和朱元璋关系挺奇怪,既是老乡又是发小,小时候混一片土路,长大后在乱世里刀口舔血。不止是战场上的兄弟,还是商议将来命运的伙伴。汤和那封信,字里行间都是力挺:朱元璋,你该出山。那是天刚擦黑的夜晚,油灯在风里摇,汤和字写得急,心却放不下那个和尚。朱元璋拿着信,愣了好一阵,既高兴也怕麻烦找自己。反复咀嚼这个朋友的建议,他终究还是被劝服了。
但汤和一直不安分。打仗的时候狠,脑子也转得快,攻占大洪山寨,俘了八百人。他一身血,喘着粗气,朱元璋高兴得直点头,说这人以后有用。有一阵,他们去偷袭滁州城门,汤和刀割绳索,一嗓子“冲啊”,敢死队就全冲了进去。那一夜,天刚发亮,朱元璋把他提拔得比以前还高。做事干净利落,不给对手留下活口,汤和绝对不虚。
时间一天天过去,汤和的性格也慢慢浮现出来。有时候喜欢借着夜色喝酒,心里藏着点不满就全留在饭桌上。一次在常州守城,他喝到微醉,说话开始飘了点:“我把守这里,由我说了算。”话一出口,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那。朱元璋嘴上啥也没说,只是静静记下来。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朱元璋又把福建那事旧账翻出,说你没赶尽杀绝,不给公爵。这理由讲得牵强吗?其实也未见得。朝廷里,谁都猜不透皇帝下一个动作。
朱元璋和汤和的关系其实挺复杂。说是兄弟吧,可一旦涉及权力和安全,谁还有真兄弟?汤和毕竟是聪明人,马上低头认错。朱元璋没真罚他,反倒让这点事刻在世袭铁券上,以后做警示。汤和以后干事比以前更小心了,从不多嘴多手。别人还在贪图享受,汤和早早来上朝,做事就是按章按矩。朱元璋这才真正松口气,夸汤和是“忠臣”。
那几年,大明朝里权力斗争特别狠。手握重权的都觉得自己能逆天,结果一个个死于刁钻心计。胡惟庸案搞得朝廷背后鸡飞狗跳,丞相都被废,什么淮西集团,建立得快,倒塌也快。汤和见势不妙,后面凡事都退一步,根本不争。
奇怪的是,他有时对朱元璋心思看得特别透。洪武十一年那阵,帝王领着大伙儿去南京郊外打猎,一场黑熊突然出现在林子里。朱元璋嘴上讲的奖赏,实际是在看谁还有杀伐之心。汤和全程没动,安安静静站在一旁。朱元璋半开玩笑,汤和顺坡下驴,说自己老了,没本事了。这种话说出口,既像避嫌也像打哑谜,你要说他是真怕?其实又不像。
蓝玉杀了熊回来,朱元璋夸了几句,汤和没说话。后来冯胜偷偷问他为啥不动手,汤和讲了“熊”字里的猫腻。说穿了,就是提醒大家,聪明能干的人容易犯“四毒”——贪、怨、痴、恨。真这么复杂?冯胜不信,觉得是老汤强说的。不过时间一到,蓝玉果然倒了霉,满门抄斩。汤和的洞察,别人没放在心上,却一语成谶。
实际上,汤和到底是怕,还是单纯懂得退让?说不上来。他对权力偶尔还是热心的,谁说他彻底看淡了?明明刚入朝的时候巴不得立功,后来才明白杀伐有代价。可退得太早,也许就失去机会了。这种纠结和反复,美化了他,也模糊了他。不足为奇!
汤和告老还乡的决定,也不是毫无心机。他知道朱元璋杀兄弟这事有惯性,自己多留一天就多一分危险。朱元璋嘴上说兄弟情深,实际上,能退一步,绝不会拖着你一起死。他为汤和盖了府邸,明面上给足面子,心里其实大松一口气。大家都明白,开国功臣能安安心心回老家,是大明朝的特殊政绩。汤和看着府邸,既高兴又说不出是不是沮丧。
一场病来得突然,洪武二十三年,汤和进京拜年,路上染了病。朱元璋特意去看他,两个人在屋里相对无言,空气极为凝重。汤和说没什么心愿,朱元璋长叹,自言自语像是放下了很多事。“你好好活着吧。”汤和点头,眼神里读不出什么内容。几个月后人就死了。朝廷办了隆重的葬礼,封王谥号,似乎什么都有了。
其实汤和的一生,除了尖刻的政治机巧,还有一股子顺应和圆滑。立场坚定吗?不见得。真心忠诚吗?有时候也怕死。汤和知道什么时候该站出来,什么时候该缩回去。这种选择,在那个时代,既是聪明也是无奈。他比别人活得长,不是因为更勇敢,也许是更会察言观色。有些人信他是智者,有些人说他纯粹是怕惹事,众说纷纭。
他对朱元璋,不是没有掣肘,只是知道什么时候能做朋友,什么时候要做臣子。汤和不是没有权力欲望,可明白权力是刀口上的东西,见好就收。一味逞英雄,早晚要出事。和当年那些死于权斗的大臣比起来,丁点儿高调都能要命。汤和的生存方式,没准并不适合每个人。
但说到底,汤和能在混乱中全须全尾地收场,就靠那一份适时的退让。你听他的故事,有时候像一部断断续续的戏,高潮之后就冷却,冷却之后又有警觉。汤和的灵魂,既浓烈又稀薄,用不着被神话,也无需被贬低。他就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混杂在无数细节里,磨出来的最后结局,平常得很。
他的一生,不是绝对忠诚,也不是彻底淡泊。更像是被权力、时势、个人命运揉搓后的一种处世本能。你要说他逆来顺受吧,他起初又很厉害;要说他一生英胆吧,最后却变得谨小慎微。那种矛盾,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汤和故事,其实讲的还是那个时代里活着最重要。这样的人,是人间常态,不是传奇。
这就是汤和,从风头到退隐,从明争到暗避。历史里,无数像他一样的人,都在边缘和中心反复横跳,最后收起利刃,稳稳落地。没有完美,只有及时收手。
来源:蝉鸣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