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莴笋作为耐寒性较强的叶用蔬菜,在黄淮南部地区通过科学育苗与管理,可实现露地越冬栽培,为早春市场供应提供优质产品。以下结合该区域气候特点,详细阐述露地越冬莴笋的育苗时间与关键技术方法。
莴笋作为耐寒性较强的叶用蔬菜,在黄淮南部地区通过科学育苗与管理,可实现露地越冬栽培,为早春市场供应提供优质产品。以下结合该区域气候特点,详细阐述露地越冬莴笋的育苗时间与关键技术方法。
一、育苗时间确定
黄淮南部(涵盖河南南部、江苏北部、安徽中北部等区域)冬季气候温和,最低气温多在-5℃以上,且无长期严寒,这为莴笋露地越冬育苗提供了基础条件。育苗时间需严格匹配莴笋生长周期与当地气候,核心原则为“苗龄足够但避免越冬前徒长”,具体时间节点如下:
- 适宜育苗期: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此时日均温稳定在15-20℃,既满足种子萌发的适温需求(莴笋种子萌发适温15-20℃),又能保证幼苗在越冬前形成4-5片真叶、株高15-20cm的壮苗形态——该规格幼苗抗寒能力最强,可抵御短期-3至-5℃低温,避免因苗龄过短(抗寒弱)或过长(易徒长受冻)导致育苗失败。
- 时间调整依据:若当年秋季气温偏高(如9月下旬日均温仍超22℃),可推迟至10月中旬育苗,防止高温导致幼苗徒长;若秋季降温早(如10月上旬日均温低于12℃),需提前至9月中旬育苗,确保越冬前幼苗达到壮苗标准。
二、育苗关键方法
(一)苗床准备
1. 地块选择:优先选用近3年未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萝卜)的地块,避免连作引发土传病害;同时需满足“高燥、向阳、排灌便利”条件——高燥地块可防止冬季积水导致烂根,向阳地块能提升苗床温度,助力幼苗安全越冬。
2. 土壤改良与施肥:每亩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0-25kg,均匀撒施后深耕25-30cm,打破犁底层;随后耙细整平,做成宽1.2-1.5m、高15-20cm的畦面,畦沟宽30-40cm,确保排水通畅。
3. 土壤消毒:为预防猝倒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播种前需对苗床消毒。可采用“药剂喷淋”方式: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喷淋苗床土壤,喷淋后覆盖地膜焖棚1-2天,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与虫卵。
(二)品种选择
露地越冬莴笋需选择耐寒性强、晚熟、不易先期抽薹的品种,避免冬季低温或早春升温导致抽薹,影响商品性。黄淮南部地区推荐品种包括:
- 耐寒二白皮:肉质茎粗壮,表皮浅绿色,耐寒性强,可耐受短期-5℃低温,早春抽薹晚;
- 耐寒大尖叶:叶片宽大,生长旺盛,幼苗抗寒能力突出,适合露地越冬栽培;
- 本地耐寒莴笋品种:如河南信阳的“冬莴笋1号”、安徽阜阳的“皖笋冬抗1号”,经本地长期种植筛选,适应性与抗寒性更契合区域气候。
(三)播种操作
1. 种子处理:莴笋种子细小,播前需简单处理以提升发芽率。将种子放入25-30℃温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后用纱布包裹,置于20-22℃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待70%以上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此步骤可缩短发芽时间,避免直播时因低温导致出苗不齐。
2. 播种方式:采用“撒播+匀苗”方式,播种前先将苗床浇透底水(水渗至10cm土层为宜),待床面无积水时,将催芽后的种子与细土(种子:细土=1:5)混合均匀撒播,每亩苗床用种量150-200g(可培育幼苗10-12万株,满足5-6亩大田定植需求)。播种后覆盖0.5-1cm厚的细土,覆盖过厚易导致出苗困难,过薄则种子易受干旱影响。
3. 播后覆盖:播种后在畦面覆盖一层遮阳网(秋季高温时)或地膜(降温后),以保持土壤湿度与温度。待80%以上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覆盖物,避免幼苗徒长;揭膜后若遇低温(如夜间气温低于5℃),可在傍晚覆盖薄膜,次日早晨揭开,为幼苗营造适宜生长环境。
(四)苗期管理
1. 间苗定苗: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拔除密集苗、弱苗,保持苗距3-4cm;长出4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定苗),最终苗距控制在8-10cm,确保幼苗有足够空间生长,避免因拥挤导致徒长。间苗时需结合除草,拔除苗床内杂草,减少养分消耗与病害传播。
2. 水肥管理:苗期浇水遵循“见干见湿”原则,即床面土壤表层干燥时浇水,浇水要浇透但不积水——冬季低温时减少浇水频率,防止土壤湿度过高导致烂根;施肥以“薄肥勤施”为主,定苗后每亩苗床追施1次腐熟的稀薄人粪尿500-800kg,或尿素5-8kg(兑水稀释后浇灌),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增强抗寒能力。
3. 低温防护:黄淮南部冬季偶有短期低温(-3至-5℃),需做好防护措施。当预报有霜冻或低温时,可在傍晚在苗床四周搭建高50-60cm的防风障(用玉米秸秆、塑料膜等),或在畦面覆盖一层稻草(厚度3-5cm),次日早晨揭开;若遇极端低温(低于-5℃),可提前1-2天在苗床喷施5%丙二醇溶液,提升幼苗抗冻性。
4. 病害防治:苗期主要病害为猝倒病、立枯病,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虫害主要为蚜虫,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蚜虫传播病毒病。
通过精准把控育苗时间、科学落实育苗方法,可确保黄淮南部露地越冬莴笋培育出健壮幼苗,为后续定植与早春丰产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风趣一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