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降级时代,曾花30万砸出奶油风,如今业主群流行“工装风自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04:00 1

摘要:前两年,装修圈堪称大型“氪金现场”。一面岩板背景墙造价三万,一个智能马桶要顶上半月工资,全屋定制柜号称“意大利进口板材”,设计师轻轻一句“无主灯+微水泥才高级”,预算表瞬间多出五位数。

前两年,装修圈堪称大型“氪金现场”。一面岩板背景墙造价三万,一个智能马桶要顶上半月工资,全屋定制柜号称“意大利进口板材”,设计师轻轻一句“无主灯+微水泥才高级”,预算表瞬间多出五位数。

朋友圈晒家成了新型凡尔赛:“终于实现了嵌入式冰箱+导台自由!”、“这扇隐形门背后是我的衣帽间,猜猜多少钱?”

来到2025年,装修消费全面降级。超60%上市装企亏损、破产企业激增,定制家居品牌索菲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超43%,连瓷砖龙头东鹏控股也坦言“工程渠道订单减少”。当年靠轻奢风、侘寂风签单到手软的设计工作室,如今开始推简装套餐,口号变成“5万搞定全屋硬装”。

从「一步到位」到「够用就行」 装修神话为何破灭?

回想疫情后期,装修曾是“居家幸福感”的代名词。封控时刷多了「别人的家」,人人梦想着把家改成咖啡馆同款:岩板岛台必须配齐,扫地机器人得能自动换水,浴室要装预埋式花洒……似乎不砸钱装修,就等于辜负了生活。

但热潮退去后,现实给了理想一记重锤

第一,预算永远比效果图跑得快。 当初冲着一辈子就装这一次,有人咬牙贷款装出百万效果,结果发现岩板磕碰修复比瓷砖贵三倍,地板掉漆补漆师傅上门费500元起,中央空调一个夏天电费抵半年物业费。更扎心的是,刚装完一年,流行色就从“奶油白”变成了“复古绿”。

第二,装修踩坑才是常态。 项目经理跑路、定制柜尺寸翻车、网红灯具实际暗得像地下室……社交平台上,「装修翻车合集」的点赞数远高于美家晒照。有网友也曾调侃:“花20万装出出租屋质感,不如直接买精装房。”

第三,年轻人开始反精致主义。 当露营热让位给Citywalk,装修的符号价值也在褪色。比起为朋友圈买单,更多人选择把钱花在旅行或理财上。

消费降级后 装修市场正在悄悄变天

然而,理性回归并非坏事。装修祛魅后,务实派找到了新思路:

二手建材群成了宝藏库有人原价1.2万元买的进口浴室柜,因风格过时在闲鱼3000元转手;某业主花800元捡漏了别人拆下的全新开发商定制橱柜,“反正藏在里面,谁看得出是不是大牌?”

工长直接对接模式兴起跳过设计公司,业主群自发组织“团购工长”,泥瓦工、油工报价透明化。一位北京网友分享:“之前找设计公司报价25万,现在直接找工长+自己买主材,12万搞定,还省了管理费。”

穷装风反而成了流量密码“自装日记”博主,靠分享如何用瓷砖边角料做踢脚线、1688淘源头灯具获赞10万+。评论区常见:“感谢博主,让我放弃了无脑冲微水泥的念头。”

谁还在为装修疯狂买单?

如今仍愿意投入重金的,多是两类人。一是老房改造刚需族,预算花在加固结构和防漏水等隐蔽工程上;二是经历过多次装修的老兵,清楚哪里该省(如吊顶造型)、哪里该花(如防水涂料)。

至于当年跟风装出的“网红之家”,有的正在二手平台流转岩板茶几,有的默默把智能马桶调成了基础模式。一位网友调侃:“曾经以为装修是终点,现在发现它只是消费主义路上的一个收费站。”

说到底,装修的本质是造一个遮风挡雨的家,而不是拍一部室内综艺。当热潮退去,住得踏实、维护轻松、钱花在刀刃上,才是普通人最真实的需求。

来源:什么值得买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