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小伙体重只有30公斤,曾被建议放弃治疗,是这家医院让其重获新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22:43 1

摘要:3个月前,小亮所在的当地医院因病情危重已建议放弃治疗。谁曾想到,3个月后,这场看似无望的“战斗”,最终迎来了“重获新生”的结局。9月26日,记者从湖南省胸科医院获悉,小亮目前体重由30公斤恢复到40公斤,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即将出院。

通讯员 陈思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传新

“医生,救救他!”当21岁的小亮(化名)被家人抬进医院时,体重仅30公斤,瘦得只剩皮包骨,连翻身都需要旁人协助。

3个月前,小亮所在的当地医院因病情危重已建议放弃治疗。谁曾想到,3个月后,这场看似无望的“战斗”,最终迎来了“重获新生”的结局。9月26日,记者从湖南省胸科医院获悉,小亮目前体重由30公斤恢复到40公斤,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即将出院。

生命至暗时刻:30公斤的体重与“放弃治疗”的宣告

小亮来自邵阳,高中毕业后便前往东莞打工。由于家中条件不好,小亮常常省吃俭用,吃了这顿没下顿。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小亮体重逐渐下降,免疫力低下。

“吃不饱,体重下降也正常。”小亮认为不吃则瘦,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他没有放在心上,更没有改善,而是继续这样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亮发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难受,生活工作起来也很吃力。但只要一想到,自己倒下生活就会失去经济来源,他便又咬咬牙,继续撑起肩上的重担。长期的消耗,迫使身体严重虚脱。3个月前,小亮已经无法起床行走,生活无法自理,体重更是骤降到30公斤。

家人知道后,立马前往东莞,将小亮接回家治疗。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由于病情严重又迫于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小亮及其家人放弃治疗。

“放弃治疗”的宣告无疑是对整个家庭的打击,他们无法接受本该意气风发的年纪,却要在病榻上等待死亡。小亮家人四处求医,最终在医生的建议下,像抓到救命草一般来到湖南省胸科医院。

MDT诊疗模式让“绝望”变“希望”

当小亮被送到湖南省胸科医院外科时,情况触目惊心。长期的消耗让他极度营养不良,肌肉严重萎缩,30公斤的体重对于一个成年男性来说,意味着生命体征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他出现了严重的肠梗阻和肠瘘,无法经口进食,全靠营养液勉强维持。

面对小亮的危重病情,湖南省胸科医院外科团队没有退缩。首先通过肠镜活检、结核菌素试验等精准检查,明确了“重症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肠梗阻合并严重营养不良,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并双侧胸腔积液”的诊断。

肠结核多见于青壮年,主要通过“口”传播——如果不小心吸入或吃下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飞沫、食物,细菌就可能在肠道内“安家”。小亮回忆,发病前半年曾出现反复腹痛、腹泻,一开始以为是“肠胃炎”,随便吃点止泻药就应付过去,直到后来体重骤降、吃不下饭,甚至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肠结核的症状和普通肠道疾病极为相似,早期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很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等到出现严重体重下降、贫血、肠梗阻甚至肠道穿孔时,病情危重,治疗效果差,预后差。

“小亮的病情之所以发展到如此危重的地步,正是因为早期诊断不明,未能进行规范、足量的抗结核治疗,导致肠道组织被严重破坏,才走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绝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石自力解释。

诊疗见效:多学科协作显成效,小亮重获新生

明确诊断之后,石自力组织团队迅速启动了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结合患者前期的病史资料,来自不同学科的医生逐一对小亮的病情进行了问诊,并各自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多角度综合分析讨论了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经过共同探讨后,确定治疗方案围绕“抗结核+支持治疗”双管齐下。

通过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迅速明确了致病菌,并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试,专家为他量身定制了高效、敏感的联合抗结核药物方案。精准控制药物剂量和疗程,既要杀灭结核杆菌,又要避免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同时,强化营养支持。小亮体重仅30公斤,身体已处于“极度消耗”状态,根本无法耐受抗结核治疗。临床营养科团队先通过肠内营养为他补充能量,再为他建立了深静脉营养通道,搭配静脉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慢慢帮他恢复体力。另外,针对他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护理团队每天帮他翻身、按摩,预防压疮;同时关注他的心理状态,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

在医护团队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小亮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脸上重新有了血色。治疗1个月后,他能自己坐起来吃饭;2个月后,体重恢复到40公斤,能下床走路;目前,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即将出院。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从被放弃治疗到重获新生,我儿子经历了一次鬼门关。感谢医生们的不放弃,这条生命是你们给的。”小亮的父亲激动地握住医生的手感谢道。

来源:湖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