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时光记录者:即将10万公里的北京现代领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23:03 1

摘要:我的第一辆车,是2019年结婚时父亲给我的陪嫁车,成了我和先生婚姻里的“第三者”,也是现在最靠谱的“家人”。如今仪表盘上的数字离10万公里只剩8000公里,指针每跳一下,都像在敲打着时光的节拍,把那些藏在座椅缝隙、空调出风口里的故事,一一吹了出来。

我的第一辆车,是2019年结婚时父亲给我的陪嫁车,成了我和先生婚姻里的“第三者”,也是现在最靠谱的“家人”。如今仪表盘上的数字离10万公里只剩8000公里,指针每跳一下,都像在敲打着时光的节拍,把那些藏在座椅缝隙、空调出风口里的故事,一一吹了出来。

2019年的车厢里,总飘着刚结婚的甜。我和先生分别坐在驾驶座和副驾,他握方向盘的手偶尔会伸过来牵我,车载音响里循环着婚礼上的歌,从家到公司的70公里路,我们能聊完一天的期待。那时的车,干净得像块刚拆封的蛋糕,座椅套是我挑的浅灰色,脚垫上没有零食碎屑,连后视镜上挂的平安符,都还带着商场包装的褶皱。

2020年的冬天,这辆车第一次迎来了“小客人”。大儿子出生了,出院那天,先生把后座铺得像张小床,他奶奶抱着裹在襁褓里的他,连呼吸都放轻——那是他第一次坐车,小小的身子软得像团棉花,车开得很慢,生怕路上的颠簸惊扰了他。

满月回外婆家时,他已经能在安全座椅里睁着眼睛看窗外,阳光透过车窗照在他脸上,小拳头攥着我的手指,车窗外的树影倒退,像在为我们的三口之家播放欢迎曲。

往后的五年,这辆车成了大儿子的“移动游乐场”。他陪爸爸去郊区打篮球;陪妈妈逛街;全家去周边旅游,他会趴在车窗上数路边的牛羊,拖鞋总在下车时忘在脚垫上,叽叽喳喳的声音把车厢填得满满当当。

我总笑他是“车上话痨”,却又悄悄在手套箱里备着他爱喝的酸奶——从被我们抱在怀里看风景,到自己爬进安全座椅系安全带,再到能踮着脚够到后座的扶手,他长高的每一寸,都藏在这辆车的记忆里。

2025年小儿子出生,车厢里的热闹又翻了倍。现在的后座,一半是大儿子的绘本和玩具恐龙,一半是小儿子的婴儿提篮。先生开车时,后座的我总在“兵荒马乱”:左边要按住伸手去扯弟弟袜子的大儿子,右边要哄着刚睡醒哼唧的小儿子。

大儿子还是老样子,上车就脱鞋,趴在后座问东问西:“爸爸,那个铁塔倒了吗?”“妈妈,弟弟什么时候能和我一起玩玩具呀?”,呼呼大睡的小儿子偶尔被哥哥的声音吵醒,蹬蹬小短腿,又接着睡过去。有时候转弯的地方总是有点晕车,我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看看这乱糟糟的车厢,不就是最踏实的幸福吗?

车变成我们家的一员,我们从不在车上说它的坏话。哪怕它的车漆被路边的树枝划出道痕,哪怕空调偶尔会发出轻微的异响,哪怕后座的缝隙里总卡着大儿子掉的零食渣,我们提起它时,永远是“我们家车”“老伙计”。

它见过我们的狼狈:我抱着发烧的大儿子在雨夜赶去医院,先生把车开得飞快,却不忘安慰我“别急,它肯定能安全到”;也见过我们的欢喜,陪我们旅游,到处游玩,它的后备箱里装过许多的玩具和生活用品,也装过孩子们的笑声和我们的合影。

有人说,车是代步工具,可对我们家来说,它是时光的容器。它的10万公里,不是冰冷的数字,是从两人世界到四口之家的旅程,是孩子们从襁褓到奔跑的成长,是我们每一次出发的期待和抵达的安心。人生不过三万天,它陪我们走过了近10万公里,我们的行程,就是它的生活;我们在车里分享的心事,它都悄悄记在了每一次发动机的轰鸣里。

再过不久,它就要迎来第一个10万公里。我们计划着那天带它去洗个澡,给座椅做次清洁,再带着两个孩子去第一次带大儿子去的公园——就像给一位老朋友庆生。

今后的日子,它还要陪我们走第二、第三个10万公里,甚至更多,它会继续载着我们的烟火气,把每一段平凡的路,都走成值得回忆的风景。毕竟,最好的时光,从来都在路上,在我们和它一起奔赴的每一个明天里。

来源:汽车小迷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