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年,“透明工厂”突然多了起来。农夫山泉请消费者亲临水源地,见证每一瓶水的纯净源头;周黑鸭开放华中工业园,参观通道能看到产品清洗、卤制、包装全流程;小米汽车开放工厂,人们可看到700余个机器人协同作业,见证汽车快速下线……
这几年,“透明工厂”突然多了起来。农夫山泉请消费者亲临水源地,见证每一瓶水的纯净源头;周黑鸭开放华中工业园,参观通道能看到产品清洗、卤制、包装全流程;小米汽车开放工厂,人们可看到700余个机器人协同作业,见证汽车快速下线……
这股“开门迎客”的风潮背后,其实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的价值体现。企业不再满足于“默默生产”,而是主动邀请公众走进生产线,用看得见的透明生产,打破与消费者之间隐形的“墙”。而在这股浪潮中,营养健康领域代表性企业汤臣倍健,其打造的透明工厂堪称行业典范,为“智造时代的透明化”写下了生动注解。
技术基石:"智造"升级赋予开放底气
企业之所以敢让公众走进车间、直面产线,首要前提是生产方式已发生根本性变革。智能化的设备、标准化的流程、可追溯的体系,让“透明”从“不敢想”变为“可实现”,这正是汤臣倍健透明工厂的核心底气。
在汤臣倍健的透明工厂里,行业首条连续化固体制剂智能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它将传统需要5-7天的生产周期压缩至最快仅需2小时,厂房利用率提升了57%,单位产能能耗显著下降。在蛋白粉车间,自动化封罐设备以每分钟150罐的速度稳定运行,机器人只需5分钟就能完成5666罐原料的精准混合。
这些曾只出现在技术白皮书中的硬核数据,如今通过实地参观、直播镜头、互动屏幕,变成消费者可看、可感、可分享的“科技温度”。
从“猜得到”到“看得见”:信任正在被重新定义
在健康消费领域,“看不见”往往意味着“不放心”。过去,消费者拿到一瓶维生素,只能从包装上的文字猜测原料来源;购买一罐蛋白粉,也只能通过想象猜测其生产环境。这种信息差,让“吃进嘴里的营养”始终带着一层不确定性。
汤臣倍健的透明工厂,恰恰打破了这种“猜测式消费”。走进工厂的高架立体仓库,来自全球32个国家的原料罐整齐排列,法国葡萄籽、冰岛鱼油、巴西绿蜂胶的标签清晰可见,展厅内公示的供应商名录与原料批次信息,让消费者直观了解产品的全球原料来源。
不仅如此,工厂还建立了高标准的检测中心,通过ISO/EC17025认证,获得了CNS实验室认可标准,具备与国际接轨的检测能力,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厂,每一批产品都要经过经过多轮严格检测。
这种“从产地到车间”的链路可视化,让“全球营养”不再是广告语,而是消费者能亲手验证的事实。透明,是最有力的信任构建方式。
角色转变:工厂不再是“后台”,而是信任的“前台”
传统观念中,工厂是保密重地,是“不能看”的生产后台。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一流的工厂,本身就是最强的品牌资产。对于汤臣倍健而言,透明工厂早已超越了“生产中心”的单一属性,成为品牌的“信任中心”与“形象窗口”。
自2012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177万人。在这里,每一条智能生产线的运转,都是品牌技术实力的直观证明;每一次原料溯源的展示,都是品牌诚信的生动表达。
当消费者亲眼看到原料如何经过层层筛选、生产如何在洁净环境中有序推进,对品牌的认知便从“知道”升级为“信赖”——工厂不再是远离市场的生产端,而是直接连接消费者、传递品牌价值的“前台”。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浪潮中,工厂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它不再只是生产产品的场所,更是展现品牌硬实力、传递品牌价值观的“活名片”。汤臣倍健透明工厂的“开门迎客”,本质上是用智能化成果搭建起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桥梁”,重新定义了二者的关系。
未来,当更多企业开始思考“我们的工厂,敢不敢开门”时,或许就是中国品牌真正走向自信、走向世界的开始。而汤臣倍健的探索,早已为这条道路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来源:动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