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有人认为他是热衷于扩张的“战争贩子”,是口蜜腹剑的种族主义者,是一个打着和平旗号、肆意干扰他国内政的“国际恶霸”。
“华盛顿创建了美国;林肯保卫了美国;而西奥多·罗斯福,则恢复了美国的活力。”
西奥多·罗斯福,一个矗立在美国总统山上的人物。
有人夸他是伟大的进步主义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一个眼光独到且高瞻远瞩的伟大总统;
也有人认为他是热衷于扩张的“战争贩子”,是口蜜腹剑的种族主义者,是一个打着和平旗号、肆意干扰他国内政的“国际恶霸”。
尽管在政治上评价老罗斯福,左右两派褒贬不一。
但是几乎有跟他有私交的人都会得出一个评价——他是个相当有人格魅力的人。
相较于他的侄子小罗斯福后来的知名度,很多人对老罗斯福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那句“胡萝卜加大棒”的外交名言中,但仅仅这一句,远不足以概括他复杂而充满张力的政治遗产。
历史学家在评论美国总统时,他总在最出色的五位之中。
要真正理解老罗斯福,我们必须回到他所处的时代,去探究他是如何将这份独特的个人魅力,转化为“塑造美国命运”的实际力量的。
真正的男子汉
尽管后世老罗斯福一直以“美式硬汉”形象示人,但实际上他的身体素质一直很差,幼年饱受哮喘困扰,而且很早就近视了,这些都让他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
好在他有一个代表着荣耀和财富的姓氏,家里给他请来了最好的家教老师,还带着他去世界各地探索自然,在旅行的过程中学习历史、地理和生物学。
这种精英教育,使他虽然没怎么在学校待,掌握的知识却一点也不比学校的优等生少。
然而14岁那年,又出事儿了。
罗斯福被家人送去缅因州的一个湖畔疗养身体,然后这朵“温室里的鲜花”就遭遇到了很多男孩子在校园里必定会经历的一课——被打架。
几个顽皮的男孩毫无理由地将当时正在骑马的他,按在地上一通暴打。
当时罗斯福身边没有大人,他自己身体又弱,只能埋着头挨揍。事后他并没有哭闹,而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能让自己再次陷入这样一种无助的境地。
在父亲的勉励之下,他开始学拳击。
这项运动不仅强健了他的体魄,更铸就了他日后在政治舞台上所展现出的钢铁般的领袖气质,可以说,没有这次霸凌,也许就没有后来那个作风强硬的男子汉罗斯福。
1876年,罗斯福考入了哈佛大学。
那会儿的大学不像现在分的这么细,他学的专业统称为“文科”,而他大学时候已经开始钻研战争史了,写了一本叫《1812年海军战争》的书。
虽然这书在他毕业两年后才出版,但也足够夸张了。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大学生,居然写了一本海军战争研究的大部头,而且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强调了“美国必须要加强海军力量”的战争思想。
果不其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他写完这本书的8年之后,海军战争学院校长——阿尔弗雷德·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这本极具影响力的巨著论述了“制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关联。
而就在这本书声名鹊起的同时,也有人注意到,原来有这么一个“毛头小子”,竟然比阿尔弗雷德·马汉更早地论述了这一思想,不得不让人称奇。
从哈佛毕业后,罗斯福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法律。
但他越学法律,越觉得当律师救不了美国人。
正所谓——“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于是在1881年,23岁的西奥多·罗斯福从法学院退了学。
并“考公上岸”进了纽约州的众议院,当上了众议员。
在任期间,他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成为了议会中少数党的领袖,后来又当上了纽约市警察局局长,极大的改善了纽约的腐败问题和社会治安。
在治理纽约时,罗斯福有一个有趣的创新。他发现,如果能在一个野蛮的社区建上一个拳击俱乐部,也许能够改善年轻人喜欢“舞刀弄枪,加入黑帮”的不良行为。
在他看来,很多年轻人并不是天生的罪犯,只不过他们必须要给自己找一个宣泄精力的出口。
时间来到1897年。
这一年,罗斯福升任为海军部副部长。由于部长约翰·隆是个甩手掌柜,罗斯福得以在海军中大权独揽,结结实实地将他大学时期的海军研究理论,运用到美国军队当中。
而他刚一上任就发现,海军这群人看似人高马大,实则一个个的全都很“脆皮”。
于是他开始从上至下地向海军灌输他的“男子汉哲学”,要求每个军官必须证明——自己能三天之内,徒步50英里或者骑行100英里。
注意,这个骑行不是骑自行车,而是骑马。
尽管搞得底下人怨声载道,但是罗斯福依旧不愿意松口。
他说:
“每一位没有达到体能测试的陆军军官,还有海军陆战队军官,应该全部从部队之中清退出去。选择其他的替代方案会放纵懒惰无能之辈,这是对国家犯下的不可饶恕的错误。”
言外之意就是——你要是做不到,就尽快收拾铺盖走人吧。
他还将完不成这项“男子汉任务”的人称之为软弱,他始终坚信,强壮的身体才是强大灵魂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旺盛的体力,那么他将会一事无成。
而西奥多·罗斯福的一切改革都在为一件事准备——战争。从南北内战结束之后,美国人舒服太久了,并且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的“弱国环视”,海军更是武备废弛。
对此,罗斯福只感觉痛心疾首,他感慨道:
“他们没有想过,一旦战争降临,事先做好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仅仅在他当时海军副部长的第二年,这个机会就来了——美西战争爆发了。
美西战争
1898年1月,当时的古巴正在闹独立。美国海军以“保护在古巴美国人”为由,派遣“缅因号”战舰前往古巴 并向西班牙提出要求——将军舰停在哈瓦那海港。
一向欺软怕硬的西班牙只敢欺负起义的民众,哪敢招惹美国人,因此满口答应了下来。
结果2月15日下午,意外发生了——“缅因号”战舰突然在港口发生了爆炸,爆炸的威力极大,几乎炸掉前侧三分之一的船体,其余的残骸迅速沉入海底,造成266名水兵死亡。
这事儿来的很蹊跷,时隔100多年依旧是一桩疑案,说什么的都有。
但当时的罗斯福没有等待海军官方的调查结果,直接一口咬定是西班牙人干的,高呼我们“阿美莉卡”百年来都是和平的践行者,没招谁惹谁,你们这群欧洲“殖民余孽”非要没事挑事。
占了古巴现在还得寸进尺,想吞并我们美利坚。
这一席控诉把西班牙给整不会了。
虽说丧心病狂的侵略罪行他们也没少干,但那也是300年前的事了,自从拿破仑打进来之后,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一个个都独立差不多了,现在它西班牙就想守着海外最后的一亩三分地,吃点英、法、德剩下的“残羹剩饭”,老老实实地当“帝国主义之耻”。
怎么可能突然去炸你老美的战舰?
时任美国总统麦金莱是个实在人。
事后他坚持要求“法院首先确定爆炸是否为意外”,然后拿着证据跟西班牙政府进行谈判。
但罗斯福却直接越俎代庖,向海军加勒比海舰队司令和停泊于香港的舰队,发出战备命令。
面对此越权行为,部长约翰·隆一如既往地当甩手掌柜,装作视而不见。
西班牙一看这架势,瞬间就更慌了,直接宣布对古巴进行休战。
但以老罗斯福为首的一批人仍不罢休,继续向总统麦金莱进行施压,最终,国会发布决议——“承认古巴独立,要求西班牙撤出古巴”,否则美西就开战。
对此,西班牙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们西班牙不惹事也不怕事,打就打。
我们将用实力证明,惹到西班牙,你算是踢到棉花了。
不到2个月的时间,西班牙就被打的落花流水,不仅古巴没了,连菲律宾也没了。
照理说,作为海军的三把手,罗斯福应该坐镇后方,统领全局。
但他忍不住这个千载难逢的上战场机会,拉了一堆自己当年结交的老炮儿组建了一个兵团,主要是混迹西部牛仔和喜爱军事的校友,并号称“美国第一志愿骑兵团”,又称“粗野骑士”。
说是骑兵团,但只有罗斯福自己有马可骑,他还给自己佩了一个中校军衔。
就这么一群乌合之众,兴冲冲的冲去古巴打仗了,结果还真的打赢了两场战斗。
战后,老罗斯福晋升了上校,当他回国之后已经声名鹊起。
也因此,当他想在老家纽约州竞争州长时,几乎毫无争议获得了压倒性优势。
当时也有一些人对于美西战争是持敌对态度的,比如美国前国务卿——威廉·詹宁斯·布莱恩,他就在纽约州发表了关于“抨击美国帝国主义行径”的演说。
而老罗斯福当上州长后,立刻对布莱恩的演讲进行了回击,这篇名为《艰难辛苦的生活(The Strenuous Life)》的演说后来成为了他最受欢迎的演讲,也成为了英文演讲的经典文章。
他的基本观点,虽然还是那一套帝国主义逻辑:
什么西班牙帝国主义是制造混乱的,是堕落的,什么“阿美莉卡”有义务帮助古巴实现独立和自治,美国是传播进步、秩序和道德,有益于人类的等等。
但老罗斯福一张嘴,却能讲出一种“超人拯救世界”的感觉:
这里来听一小段:
“美国并吞菲律宾等地是文明的使命,为了把那些不幸的岛屿从“蛮荒的无政府状态”中拯救出来。如果美国不去做,另一个更强、更富男子气概的强权将会代替我们去做,而我们将以弱者面世,不足以成功地完成那些伟大的、生气勃勃的国家会热心地去完成的事业……
人们该庆幸,我们有机会去证明,我们能胜任现代文明派给我们的一项伟大任务!”
此外,他还大胆地表明了自己对于美国未来疆界的构想:
“我们必须建造巴拿马海峡,必须在决定东西方大洋命运的时候,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罗斯福在说这番话的时候,绝对没有想过,仅仅几年后,巴拿马运河这样一个史诗级难度的超级工程将在他手上接手并完成。因为两声意外的枪响,将他送到了政治舞台的最中央。
来源:文史档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