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万里,为何土耳其人会对新疆念念不忘?到底是谁带头的风气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7:26 1

摘要: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新疆是中国的领土,与土耳其隔着几千公里,为什么安卡拉政府要如此热衷插手?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总有一些国家喜欢蹭热点,把别国内政当作自己刷存在感的工具。

近年来,土耳其在涉及新疆的问题上频频发声,甚至不断用带有煽动性的言论来挑动情绪。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新疆是中国的领土,与土耳其隔着几千公里,为什么安卡拉政府要如此热衷插手?

要理解土耳其为何总在新疆问题上指手画脚,第一步就是看清它最常拿出来说事的理由,所谓的“同族情结”。

在土耳其的政治叙事里,新疆常常被冠以“东突厥斯坦”的称呼,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

土耳其国内有不少人坚信新疆生活着的大量维吾尔族人是突厥民族的兄弟,因此土耳其有天然的责任去声援、去关注。

听上去很高大上,甚至充满人道关怀,但细细分析,你会发现这完全是把民族情感当作政治工具来用。

事实上,土耳其历史上一直缺乏大国应有的资源和格局。

在奥斯曼帝国衰落后,它急需一个精神支柱来凝聚国内。

凯末尔虽然推行了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但民族主义和泛突厥思想依旧在社会中有广泛土壤。

维吾尔人因为语言和文化与突厥体系有相似之处,自然就成了土耳其政客最方便拿来利用的议题。

尤其是当土耳其国内经济不景气、社会矛盾加剧时,一些政客就会高喊“关心维吾尔兄弟”的口号,既能转移视线,又能塑造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道义形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执念并不是简单的“情感共鸣”,而是长期被包装、渲染的结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从新疆流亡出去的维吾尔人、哈萨克人进入土耳其,他们在当地组织社团、出版刊物,极力宣传所谓“东突独立”的概念。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声音逐渐融入土耳其社会,甚至影响到部分学界和媒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疆被有意塑造成“突厥民族未完成的拼图”。

不过冷静来看,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历史上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维吾尔族只是其中之一,更不是所谓“突厥民族的遗民”。

但在土耳其的舆论环境中,复杂的历史被故意简化成“兄弟情”,并被政客一遍遍重复,用来激发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与现实利益并不直接相关,土耳其也总喜欢拿新疆当“政治舞台”。

如果说“同族情结”是表象,那么真正支撑土耳其不断炒作新疆问题的思想根源,就是泛突厥主义。

这个概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形成,其核心思想是所有突厥语民族都应该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横跨中亚甚至远至中国西部的“大突厥帝国”。

这听上去像是一个浪漫的民族梦想,但实质上是一种赤裸裸的扩张思维。

在奥斯曼帝国摇摇欲坠的年代,部分知识分子和政客提出,要把帝国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与中亚突厥民族的团结上。

虽然凯末尔上台后,强调民族国家和世俗主义,压制了这种思潮,但它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潜伏在学界、媒体以及海外流亡群体中。

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为了牵制苏联,甚至暗中推动泛突厥思想的传播,把它当作瓦解苏联中亚地区控制的一种工具。

这样一来,这一思想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在新的国际格局中找到了空间。

新疆在这一套叙事中被刻意描绘成“突厥世界的东部前哨”。

土耳其国内的泛突厥组织长期宣传,新疆的维吾尔人是大突厥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自由关系到整个突厥世界的未来。

这种说法极具煽动性,也非常容易打动那些本就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群体。

于是泛突厥主义逐渐与新疆问题捆绑在一起,被渲染成一场“正义与解放”的斗争。

这种意识形态的危险在于,它完全无视现实。

现代世界的国家边界早已确立,民族身份也远非单一维度能够解释。

维吾尔族作为中国的一个民族,与其他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这是历史形成的现实。

泛突厥主义把新疆从中国割裂出来的幻想,不仅违背历史事实,也违反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但在土耳其的部分人看来,这却是实现再度辉煌的捷径。

更进一步,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政坛并非边缘思潮,而是时不时会被主流政客利用。

例如埃尔多安在某些场合就会刻意强调土耳其与维吾尔人的血脉联系,这种表态往往不是无意之举,而是为了在国内外制造话题,强化土耳其在伊斯兰世界和突厥世界的领导地位。

说白了,泛突厥主义就是一件随时可以拿出来的政治外套,需要的时候披上,不需要的时候收起。

所以当我们听到土耳其一些政客高谈阔论新疆问题时,不必感到惊讶,他们不过是在延续一个百年前的意识形态幻梦,而这个幻梦,至今依旧被当作政治资本使用。

除了同族情结和泛突厥主义,土耳其还经常引用一段旧历史来自我正当化,那就是19世纪阿古柏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关系。

阿古柏是清朝同治年间入侵新疆的军阀,依靠外来势力建立了割据政权,他为了获得合法性,曾向奥斯曼帝国称臣,并获得了象征性的册封。

这段历史虽然短暂,但却被今天的土耳其人拿来大做文章。

在土耳其的某些叙事中,新疆被描绘成曾经与奥斯曼帝国有宗藩关系的地区,阿古柏的臣服被夸大为历史渊源。

于是他们用这一点来暗示土耳其对新疆有天然关切,但仔细分析,这种说法完全经不起推敲。

阿古柏政权本质上是外来入侵者的非法统治,它与奥斯曼的联系更像是一种政治投机,而非真正的宗藩关系。

事实上,当时的奥斯曼帝国早已衰落无力,根本不可能对新疆有实质控制。

在今天的土耳其,这段历史被反复炒作,成为他们插手新疆问题的证据。

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历史虚构,把短暂的政治投机包装成长久的历史渊源,把局部的插曲当作全局的逻辑。

更荒谬的是,这种说法还被部分民众接受,甚至形成了舆论共识。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历史借口的现实利用并不是单纯的学术讨论,而是与地缘政治紧密挂钩。

土耳其一方面希望通过强化与新疆的历史联系,来在中亚和伊斯兰世界提升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把这作为和西方讨价还价的工具。

每当需要向西方展示自己捍卫人权的姿态时,他们就会把阿古柏的故事拿出来讲,包装成一种历史责任。

这其实是一种危险的政治操作,因为它不仅扭曲历史,还不断刺激民族情绪,给极端主义提供了土壤。

许多所谓东突分裂组织正是以此为口号,鼓吹新疆曾经独立,进而煽动分裂活动。

可以说,阿古柏与奥斯曼的那段历史,早已被变成现实中的一把刀,被人利用来挑战中国的领土完整。

土耳其对新疆问题的执着,并不是真正的兄弟情,而是夹杂了历史遗留、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的多重算计。

从同族情结的包装,到泛突厥主义的幻想,再到阿古柏旧账的反复利用,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他们只是把新疆当作政治工具。

对于中国而言,认识并揭穿这些虚伪的逻辑,比一味愤怒更重要。

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国际舆论场上占据主动,告诉世界: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不需要外来干涉,也绝不容许被当作政治筹码。

来源:玉惜品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