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所在公司宣布裁员,并降低工资,而你有房贷和车贷要还,于是你忧心得睡不着觉。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
因为上司一句批评,一整天都心烦意乱,工作完全不在状态;
和伴侣一次争吵后,怒火中烧,甚至气得胃疼、失眠;
被路人无意冲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觉得全世界都在与你作对……
当孩子到了适婚年龄,你为孩子的婚事而忧心得睡不着觉。
当你所在公司宣布裁员,并降低工资,而你有房贷和车贷要还,于是你忧心得睡不着觉。
你明明只是跟别人聊了几句闲话,可转眼,那人却背后说你说了某人的坏话。于是,这些莫名的脏水让你不堪重负。
上面这些,是我们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烦心,焦虑,甚至委屈愤怒。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可能已经陷入了“野马效应”的陷阱。
01,什么是“野马效应”?
据说,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它们经常会吸附在野马腿上,靠吸血为生。
于是,被它们盯上的野马会狂奔而死。
然而,动物学家发现,蝙蝠所吸的血量其实很少,远不足以让野马死亡。
导致野马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它们被蝙蝠叮上后的剧烈反应:野马们会因暴怒和恐惧而狂奔、甩尾,试图摆脱蝙蝠,最终力竭而亡。
这就是著名的“野马效应”。
它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因问题产生的情绪波动和持续的内耗。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让我们焦虑、愤怒的“蝙蝠”(比如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小小的不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像野马一样,因为这些小事而失控,任由情绪撕裂我们的内心,消耗我们的精力,最终损害了健康和生活的质量。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破解“野马效应”,成为情绪的主人。
02,伤害你的,往往不是事件,而是你的反应
我们在工作中被否定,真正让我们受伤的,可能不是任务本身,而是由此引发的“我不行”的羞耻感和挫败感。
我们和家人争吵,让我们痛苦的也许不是那个具体问题,而是“他不理解我”的孤独和愤怒。
心理学上有一个ABC理论,事情是A,我们的感受是B,因为我们每个人对事件干啥的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结果是C。
比方说,你在路上看到一个熟人,跟她打招呼,然而她没搭理你。于是,你很生气,认为她看不起你,或者对你有意见。
但如果你换个角度,或者她正在听歌,耳朵里有麦,所以她没听到你说话,也或者她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因为太过专注,而没听到你的声音。
你看,你跟熟人说话,她没搭理你。这是事件A。
你的反应是她看不起你,对你有意见,这是你的反应B。于是就造成了事件结果,你很愤怒,这是C。
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她是因为什么原因没听到你说的话,那么,同样一件事情,因为你的感受不同,造成的结果C也就不同了。
03,该如何破解野马效应?
有两个方法。可以让我们按下“暂停键”,进行认知隔离
第一个方法:生理暂停:深呼吸,离开现场。可以默数10秒,或者去洗手间用冷水洗把脸。这个简单的动作能打断情绪的恶性循环。
也有人说过,可以倒着叔数数,从10数到9,这样也可以给自己的情绪来一个缓冲。
当负面情绪来袭时,不要立刻被它卷走。给自己一个缓冲的空间。
第二个方法:采取心理隔离:问自己三个问题:
1,触动我情绪的点究竟是什么?” (是感觉不被尊重?还是安全感被威胁?)
2,“这个事实的真相,100%是我认为的那样吗?” (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3,一周后,一个月后,我还会为这件事如此生气吗?” (用长远视角缩小当前事件的严重性)
我们把事件和反应分离,就能迅速夺回情绪的主导权。
有人说,你认为的大事,十年以后再看,都是小事。
不管是生理戒断还是心理戒断,不是让我们逃避问题,问题当然要解决,但采用这两种方法,其实都是暂时让我们从情绪中出来,可以更加理智地解决问题。
比如,你在跟家人或者同事发生冲突时,情绪上头,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事后这些话是无法挽回的,却伤害到你跟他们之间的感情,等你情绪恢复后,你会后悔,觉得为这点小事发火不值当。
但你若果真的发火了,到你后悔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采取生理隔离和心理隔离,让我们夺回情绪的主动权。
03,情绪是信使,读懂它的讯息而非杀死它
有人说,那我情绪上来时,难道要压制内心的愤怒,那是不是太憋屈了?
当然不是。
事实上,当你愤怒或者焦虑时,其实也是我们内心的警报系统在给出提醒。
愤怒可能在提醒你:你的边界被侵犯了!
焦虑则在提示你:可能有重要的挑战需要应对。
那如何解决?
方法:从“对抗情绪”转向“解读需求”
不要一味地想着“消灭负面情绪”,而是要学会倾听它背后的声音。
我的方法是记录。
第一步,在本子上记下让你此刻愤怒或者焦虑的事情,当你记下来时,相当于你已经给情绪找了一个出口,会让你的愤怒或者焦虑暂时缓解。
第二步,问自己,你为什么会愤怒,为什么会焦虑?
如果因为孩子的婚事,你要相信,有缘人会在那里等着的。光靠你焦虑是没用的。
如果因为对别人的愤怒,你要问自己,是你感觉到不被尊重吗?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第三步,将情绪能量转化为行动力。
如果你因为事业焦虑,那就继续去找工作,并且给自己制定计划,工作之余再学习一门技能,以应对以后类似的风险。
如果你是因为关系愤怒,那你就思考如何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边界和需求。
当你开始把情绪看作盟友而非敌人,它就能从消耗你的“内耗”变成推动你的“燃料”。
04,构建你的“情绪免疫系统”,防患于未然
顶级的情绪管理,不是等风暴来了才去应对,而是提前筑好堤坝。一个内心强大、情绪稳定的人,背后往往有一套健康的“情绪免疫系统”。
如何构建情绪免疫系统?
第一步,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健康饮食。
这三点是情绪稳定的生理基石。疲惫和饥饿会显著降低你的情绪耐受度。
你会发现,焦虑会引发失眠,失眠会继续焦虑,如此恶性循环,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陷入不好的境地。
所以,坚持早睡早起,坚持每天散步运动,健康饮食,保护好我们的胃。
你一定要知道,人这辈子,除了身体是自己的,其他什么都不是。
第二步,建立“能量补给站”:培养一个能让你全心投入、忘记烦恼的爱好,比如阅读、运动、绘画、园艺等。这是你的心灵避风港。
我自己是有阅读爱好的,今年流量不好,我也很焦虑,甚至失眠。
我知道必须自救,于是我去阅读关于情绪的书,晚上定闹铃,强迫让自己早睡。
第三步,打造支持系统:拥有可以坦诚交流的朋友或家人。有时,仅仅是倾诉出来,情绪就化解了一大半。不要独自承受所有压力。
人这一生,一定要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她可以在你情绪愤怒或者焦虑时听你倾诉,她会安抚你的情绪,给你能量,但同时也会委婉指出你的不足。
你可以毫无顾忌地把所有的委屈和烦恼都倒给她,不用担心她会嘲笑你,会背后出卖你。
当然,这样的朋友需要几十年岁月的验证,同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很幸运,拥有这样的朋友。
至今,我们已经相伴三十多年,她身体不好,但是,孩子上初中后,她去找了两份工作,她虚岁也50了,可她没有任何矫情,反而以一个曾经患过大病的身体,一人干着两份工作。
看她干得认真而充实,我很替她开心。
总结:当你焦虑或者愤怒时,请学会在本子上记录问题,并去思考是什么引发你的怒火和焦虑。
情绪每个人都有,管理情绪而非控制情绪。找到情绪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就成长了一步。
真正成熟的人,早已学会了不与“蝙蝠”纠缠。他们明白,生活的质量,不取决于发生了多少糟心事,而取决于我们应对糟心事的姿态。
从今天起,当那只“吸血蝙蝠”再次出现时,愿你不再做一匹因暴怒而力竭的野马,而是成为一个冷静的观察者、智慧的解读者和坚定的行动者。
因为你平静的内心,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来源:小凡情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