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阴虚!一张方子,化解好动、脾气差、不吃饭

B站影视 2024-12-06 15:02 2

摘要:你好,我是中医人,周光白。就在刚才,我的助理跟我讲,本周日我需要和一位家长连线,看看孩子的事儿。

你好,我是中医人,周光白。就在刚才,我的助理跟我讲,本周日我需要和一位家长连线,看看孩子的事儿。

孩子,又是孩子。

我也是一个家长。我知道,当孩子需要治疗的时候,做父母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那种焦虑,那种急迫,那种心急如焚,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言表的。

所以,我必须全力以赴,用心帮人家解决问题。

结果如何,先不提。尽全力,则是必须做到的。

那既然说到孩子,那我就接着讲讲孩子的病例吧。

什么呢?这就是小儿多动症。

咱们就当聊天儿,你听我讲下面的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6岁大。特别的好动,上课注意力差、不集中,课堂上乱走动,有各种小动作,没人跟他玩就自己转圈圈。另外,脾气特别不好,容易冲动,一旦冲动起来,拦都拦不住。

后来,家里人带他看医生,确诊“小儿多动症”。

家属一听到“多动症”,心慌的不行,觉得丢人啊,以后这孩子还咋见人?换句话说,就是病耻感很强烈。

或许是为了低调吧,家属转投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舌质基本正常,脉细,大便有时候比较干燥,晚上睡觉出汗,性情十分急躁。除此以外,还不爱吃饭、挑食、头发稀疏。

了解到这些以后,写了一张方子——

生地、熟地、丹皮、白芍、茯苓、泽泻、牛膝、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0剂以后,家长惊喜地发现,小患者的状态比从前温顺很多,不再那么急躁了,肢体动作减少。

这时候,原方基本不变,再投25剂。患者最终诸证悉平,基本恢复正常。家长别提多高兴了,多次喜极而泣。

现在,我们就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中医有一句话,叫做“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意思就是小孩子,处于生长期,他的肝木之气就很旺的,这孩子就容易发脾气。除了容易体现在情绪上,更容易体现在行为习惯上。肝旺,有热,亢奋,魂不安,他闲不住啊,所以好动、多动。

接着再看,患者体弱,头发稀疏。中医讲,肾之华在发。我们从此能想到什么?是不是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啊?

好,到这里,思路基本就出来了。这既是,小患者先天肾精不足,肾精不能化生肝肾之阴,于是阴虚动风,导致多动。治疗的基本思路,就是补肾精,滋肝肾之阴,然后平肝息风。

方中,生地和熟地,以及山萸肉,用于滋补肾阴肾精。丹皮、泽泻和茯苓,用于泻浊。其中丹皮清肝之热,泽泻清肾之热,茯苓健脾利湿。

在这个基础上,加白芍,柔肝凉肝,促进肝气恢复条达。

最后,加龙骨和牡蛎,用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正是在这个简单思路的指引下,方子直中病机,可以说药到病除。小患者恢复正常。

其实,这个小儿多动症,还真是挺多见的。患儿家长为此背负的心理压力,真的是难以用语言形容。

所以,我能够把这类好的经验,不断地传播给大家。希望能帮助一部分患者家长找到原因,看到希望。只要能这样,也算是功德一件,对不对?

来源:中医主任说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