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此次电影节新增的“AIGC电影短片”单元,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炫佳科技”)的作品《流浪月球:最后的种子》拿下了优秀奖。
文 | 创客公社 江榆洁
2024年,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颁奖典礼上,一家南京公司出人意料地站上了领奖台。
在此次电影节新增的“AIGC电影短片”单元,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炫佳科技”)的作品《流浪月球:最后的种子》拿下了优秀奖。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部获奖作品的“导演”是炫佳科技的9位“码农”,他们在72小时的时间里,用AI制作了这部8分钟的影片。
而作为炫佳科技的创始人,秦林直到自己的团队收到北京电影节走红毯的邀请时,才得知这部影片的存在,用他的话说:“当时都懵了!”
后来秦林才知道,这9位程序员在测试炫佳科技自研的Kino-AIGC视听制作模型平台时,受到彼时正在热映的《流浪地球》启发,“一拍脑门”搞出了一部《流浪月球》来测试其模型在影视创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恰逢北京国际电影节新增AIGC单元的设立,于是“顺手”报名,没想到竟然获奖了。
意外之喜,也侧面证明了Kino-AIGC平台在短时间内创作高质量内容的能力。截至目前,该平台AI视频制作总时长已接近10万分钟,业务触角延伸到了动画、短剧、广告宣传片、文旅推广、电商营销等众多领域。
成立于2013年的炫佳科技,专注于视频内容服务和技术创新。自2020年起连续四年获评南京市“培育独角兽”。
当前,炫佳科技一手深耕十余年的传统运营商业务,为广电体系提供视听内容和技术服务;二则面向当前火热的AIGC政企业务,“拳头产品”是KinoxAI视听创作模型平台,以及AI投标神器“智标宝”。
在传统运营商领域,炫佳科技的内容和解决方案已覆盖全国27个省区、超过1.6亿家庭用户。而在AIGC领域,腾讯云、华为昇腾、百度、天翼云、火山引擎等顶尖技术平台以及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巨头运营商,都已成为生态伙伴。
不禁令人好奇的是,秦林究竟是如何在南京打造出一匹AIGC视听领域“黑马”的?
“清华天团”创业
精准踩中时代风口
后来,国内数字电视浪潮涌动,秦林敏锐捕捉到这一行业变革的机遇,2013年创立了炫佳科技,瞄准IPTV(网络电视)运营服务这一新兴赛道。
炫佳科技创始人秦林,企业供图
踏上创业时,秦林也幸运地遇上一位贵人——永新视博董事长朱建华。
作为第八家在纽交所登陆的中国上市企业,永新视博是中国数字视听产业的重要里程碑。有了行业大佬朱建华的支持与加盟,秦林顺利搭建起炫佳科技的初始团队,并快速切入广电体系的视听内容服务市场。
创业早期,秦林和团队尝试了大屏游戏、大屏英语、大屏音乐甚至大屏广场舞等多个应用,“大方向在大屏行业,但具体业务还不够聚焦。”
2015年时,炫佳科技明确以大屏少儿这一细分赛道为主,用“科技链接童心”,整合优质动漫资源,打造了“炫佳卡通”“炫力动漫”等多个产品,覆盖超8000万用户。
2019年,秦林考上清华经管院未来科技EMBA,师从陈煜波教授攻读硕士学位。而在学习过程中,陈教授提出的"AI技术必须扎根产业土壤"理念深入秦林脑海,让他开始思考如何将AI技术真正融入视频内容产业,也为后来发展AIGC业务埋下伏笔。
创业的转折点发生于2022年,秦林偶然在清华校友会活动中结识了刚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学成归国的武文博士,这位AI科学家恰巧正在从事AIGC和语言大模型等领域的研究。
两人一见如故,秦林邀请武文加入炫佳科技担任首席科学家,并让他带领团队,在人工智能算法、视觉算法、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领域率先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炫佳科技自成立之初便与清华血脉相连。从董事长朱建华、总经理秦林,到技术顾问卢增祥及首席科学家武文,清华精神始终是炫佳科技创新的内核。
恰逢ChatGPT掀起全球AI热潮,国内“百模大战”硝烟四起。但此时的秦林却格外理性,他选择了一条差异化道路:不做通用大模型,而是深耕垂直场景应用。
“这样既能节约研发时间、节省资金投入,又确保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正因此,后来的炫佳科技落地了一系列AIGC产品:可以写故事、文案、报道、翻译、诗歌的“巨好写”;输入关键词和风格,就能快速生成图片的AI绘画产品“巨好画”;只需将一段无声视频导入软件,AI算法便会根据视频内容生成符合调性的背景音乐的“视频配乐”;可以帮助商务政企人群高效撰写标书的“智标宝”……
直到2024年4月,炫佳科技发布Kino视频大模型,在全球权威的VBench评测中跻身前列。其突破性创新令人瞩目:模型能力已覆盖从创意生成、分镜设计到多语言译制的全流程工业化生产;可将传统视频制作周期压缩,算力消耗降低70%,训练成本节省60%,一键生成60秒影视级高清画面分钟级完成渲染。
面对炫佳科技打造出的众多产品,秦林表示,“我从不做预设,让市场自己去跑。”在他看来,创业就是要拥有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AI生成技术的优势,如高效、低成本、可定制化等,炫佳科技也凭借其垂直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创新,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2024年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AIGC电影短片”单元中获奖,更是让炫佳科技声名远扬。据悉,近日获奖续作《流浪月球3:无尽迭代》也已上线,制作呈现上更加精良。
目前,炫佳科技以kino大模型为核心,构建“技术+场景+生态”三位一体的智能体革命,不断突破视频生成的物理世界边界,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服务质量,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优质的AI视频生成解决方案。与百度达成的长期AI视频合作协议、加入华为鲲鹏&昇腾生态伙伴计划,也印证着市场的高度认可。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赢”
南京版“竖店”现身江北新区
回顾炫佳科技这些年的成长轨迹,其实已成为“政府深度陪跑、企业从点到链”的生动注脚。
“回头看2016年从南京市区搬到江北新区这段经历,是公司发展史上最焦虑又最正确的决定。”秦林回忆道,江北新区持续两年的诚意邀约最终打动了他。
曾经的“创业幼苗”,如今已成长为“产业大树”。这家企业的每一步跃迁,都与江北新区的“定制化陪跑”同频共振。
从早期的场地提供到后期的资金扶持,从政策引导到人才引进,再到产业链协同,江北新区的助力令炫佳科技在业务和团队的飞速扩张期解除了后顾之忧。
“我们从曾经的挤半层楼,到占一层,变成了如今拥有整栋独立办公楼。”
江北新区的“场景赋能”,也是炫佳科技从“技术型企业”转向“生态型企业”的关键。
近年来,江北新区站在“打头阵”的最前列,全面推进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打造“产业科技创新枢纽港+工业软件科学园+新兴产业科创基地+成果转化创新街区”协同创新体系。
此外,作为江北新区深度陪跑的“培育独角兽”,炫佳科技携手江北新区科投集团,共同建设了“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
2024年9月,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开园,成为全国首个AIGC赋能的视听产业园。
如今,这里已是南京版“竖店”和AIGC产业高地。
何为“竖店”?简单来说,全球最大的影视基地是横店影视,而当下大量手机竖屏观看的视频短剧爆火,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作“竖店”。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市场规模超500亿元,首次超越电影全年总票房。而成立至今不及1年的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目前已吸引百川短剧等30余家上下游企业落地。
此外,园区内还设置了产业孵化器、场景拍摄基地、短剧公寓和视听发布中心等功能区,并成立了专业运营公司。
目前,园区“一站式”短剧制作基地也已开放,建成3000余平方米实景棚,整合近30个高频拍摄场景及100多个外景拍摄场地,实现“剧本创作—拍摄—剪辑”全流程本地化。
更令人振奋的是三链融合的创新实践:“科技链-产业链-资金链”相互驱动。
在科技链上,依托炫佳科技的省级AIGC视频生成技术应用实验室落地产业园;在产业链上,通过“以商招商”形成从剧本创作到内容生产再到全球分发的完整产业链,也形成了“爆款内容-流量集聚-生态扩容”的闭环效应;在资金链上,创新金融工具提供全周期支持。
江北新区创新实践的效果立竿见影:
园区企业百川文化出品的短剧《何苦相思煮余年》创下24小时播放量超5亿、48小时票房破千万的行业新纪录。而另一家入驻企业南京智影则专注AI赋能短剧“出海”业务,其平台已经吸引全球超5万名创作者入驻,创作者粉丝量总计近8亿,上线4个月即累计生成超1000万条二创视频,平均每天就有8万条。
不仅如此,江北新区在企业服务上从“按时服务”向“按需服务”转变,持续打造“事不过夜服务,永不简单说不”服务品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蓬勃发展。
如今,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已成为数字内容生产的标杆,吸引了大量资本与人才涌入。而炫佳科技在这“AI内容生成产业图谱”中,始终扮演着“核心引擎”角色。
正如秦林所说,炫佳科技的发展见证了园区的发展,其成长经验也吸引了更多创新伙伴落户,助力园区共同构建了“数字视听产业集群”。
而总结炫佳科技的成长发展,本质上是江北新区“产业培育理念”的体现——不是“引进来就完了”,而是“全程参与企业的成长”;不是“追求一家企业的规模”,而是“打造一个产业的生态”。
未来,当“中国AI内容生成的第一现场”在扬子江畔崛起时,炫佳科技的故事,将成为“地方政府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升级”的经典案例。
本文由 创客公社 原创,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来源:创客公社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