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两个貌美女儿,被“藏”了近30年才公开露面,个个事业有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6:14 2

摘要:说起俄罗斯总统普京,大伙儿脑子里估计都是那个硬汉形象:雷厉风行,掌控全局,国际舞台上的“战斗民族”代名词。

|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说起俄罗斯总统普京,大伙儿脑子里估计都是那个硬汉形象:雷厉风行,掌控全局,国际舞台上的“战斗民族”代名词。

可你知道吗?这铁血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尤其对他的两个宝贝女儿,玛丽亚·沃龙佐娃和卡特琳娜·吉洪诺娃。

三十年来,这对姐妹就像被藏在迷雾里的珍宝,公众几乎看不到她们的影子。

直到2024年6月,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姐妹俩罕见亮相,惊艳四座。

她们不光长得漂亮,脑子还好使,事业更是干得风生水起。

这俩“隐形公主”是怎么在父亲的保护下,悄悄成长为俄罗斯顶尖精英的?

今天咱就来扒一扒她们的故事,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玛丽亚和卡特琳娜,分别出生在1985年和1986年,那会儿普京还是个在东德跑任务的克格勃特工。

80年代的东德,政治气氛紧张,普京一家子过得低调得不能再低调。

玛丽亚出生在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卡特琳娜则在东德的德累斯顿呱呱坠地。

普京和前妻柳德米拉对俩闺女疼爱有加,但因为工作原因,普京常年不着家,家庭团聚的时间少得可怜。

1990年,普京带着一家人回到莫斯科,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

这时候,他的身份越来越敏感,安全问题成了大麻烦。

普京曾说过,政坛上的对手和不法分子可不是吃素的,稍不留神就可能拿家人开刀。

为了护住俩闺女,他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让她们在家学习,尽量少去学校,避开公众的视线。

这可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干的事。

玛丽亚和卡特琳娜的童年,几乎没有校园操场上的嬉戏,也没有太多同学间的八卦时光。

她们的姓氏也成了“秘密武器”,玛丽亚用的是普京母亲家的姓“沃龙佐娃”,卡特琳娜则用了柳德米拉娘家的姓“吉洪诺娃”。

这招“隐身术”让外界压根猜不到她们的真实身份。

再加上普京的用心良苦,硬是把俩闺女藏得滴水不漏。

虽然生活低调,普京可没让闺女们的教育打折扣。

俩姐妹从小就接受顶尖的教育资源,脑子灵光得像开了挂。

不仅课本知识学得扎实,兴趣爱好也五花八门,透着股不一般的劲。

2003年,俄罗斯搞了个少林武术研修班,请来了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武僧当教练。

普京的俩闺女赫然在列,跟着练拳脚,学得有模有样。

这可不是随便玩玩,少林功夫讲究的是纪律和毅力,姐妹俩从小就练就了一身硬气。

普京还透露,有个女儿(外界猜是玛丽亚)对中文情有独钟,钻研中国的文学和哲学,学得那叫一个认真。

她不仅能看懂古文,还对老庄的哲学思想有点心得。

这份跨文化的眼光,让人不得不佩服普京对女儿教育的远见。

普京曾在2017年的电视节目“与普京直接连线”里说过:“我不想让她们像贵族一样长大,平平常常最好。”

这话听着简单,却透着老父亲的满满心意。

他希望闺女们活得踏实,能靠自己闯出一片天,而不是靠“总统女儿”的光环招摇过市。

玛丽亚这姑娘,从小就是个学霸,脑子好使到让老师都挑不出毛病。

2004年,她考进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选了生物与土壤系,这学校在俄罗斯的地位,差不多相当于咱们的北大清华,能考进去的都是顶尖人才。

玛丽亚在学校里化名“玛莎”,低调得像个普通大学生,没人知道她是普京的闺女。

她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泡图书馆,课余还自学国际经济学和语言学,愣是拿下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国际经济学学位和莫斯科国立大学的语言学学位。

英语、德语、法语、荷兰语,她玩儿得跟母语似的,简直全能得没边。

到了硕士阶段,玛丽亚一头扎进生物学研究,专攻儿童发育障碍。

2021年,她凭着一篇关于侏儒症的论文,直接跳级拿下博士资格,这在学术圈可是个大新闻。

她还接连发表了5篇论文和一本专著,成了圣彼得堡大学的“风云人物”。

老师们对她赞不绝口,学生们拿她当榜样。

她曾在一场低调的采访里说:“知识是我最大的财富,学无止境。”这话听着朴实,但背后是她没日没夜的钻研和自律。

卡特琳娜也不遑多让,脑子和姐姐一样好使,但她的路子更“野”。

她在莫斯科国立大学拿下机械科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涉及人工智能和机械工程,硬核得不行。

可你别以为她只是个书呆子,这姑娘年轻时还是个杂技摇滚舞演员,舞姿灵动,拿过国际比赛的奖项。

科学家的严谨和舞者的灵气,在她身上一点儿不矛盾。

卡特琳娜如今掌管着“Innopraktika基金”,这家机构专门扶持年轻的科学家,资产规模高达17亿美元。

她还负责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创新项目,帮俄罗斯在高科技领域冲刺。

她的生活就像一部多线程运行的程序,既能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也能在国际舞台上谈笑风生。

西方媒体早年就挖出她是普京的女儿,但她从不回应这些八卦,专心干自己的事儿,稳得一批。

姐妹俩的青春岁月,就像一部没有剧本的励志片。

她们没靠爹的光环,而是用汗水和脑子,硬生生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玛丽亚的事业,简直是“从零到一”的教科书。

2014年博士毕业后,她没急着当高管,而是老老实实从莫斯科内分泌学研究中心的助理干起。

一步一个脚印,靠着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拼命三郎的劲头,她几年时间就升到副主任,成了内分泌学领域的专家。

2019年,玛丽亚联合创办了“新医疗公司”(NOMEKO),主攻核医学和基因工程,专门研究癌症和遗传疾病。

这公司市值约45亿卢布,她自己持股20%,妥妥的女强人。

她还牵头投资400亿卢布,建了俄罗斯最大的癌症治疗综合体,这项目不仅技术硬核,还能救命无数,社会意义拉满。

2022年,她当上莫斯科国立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带着团队搞基因研究,背后还有克里姆林宫的资金支持,普京亲自盯着进度。

2024年6月7日,玛丽亚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亮相,身穿白大褂,代表俄罗斯科学促进协会发言。

她讲的是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创新,干货满满,气场稳得像个老教授。

现场观众估计都惊了:这美女科学家居然是普京的闺女?

可她压根儿没提自己身份,全程专注专业,硬是用实力圈粉。

卡特琳娜的路子更“硬核”,她不仅是个科学家,还是个战略家。

2024年6月6日,她以视频形式参加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主题是“确保军工企业技术主权”。

这话题可不简单,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让军工供应链断了档,像十年前克里米亚危机时,法国把两艘“西北风级”登陆舰转卖给别人,俄罗斯吃了大亏。

卡特琳娜的演讲直戳痛点:俄罗斯得靠自己造武器、搞技术,不能指望西方的零部件。

她还提到人工智能在军工领域的应用,句句说到俄罗斯的命脉。

作为“Innopraktika基金”的掌门人,卡特琳娜支持了一堆高科技项目,从无人机到数据分析,样样前沿。

她还负责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创新中心,帮俄罗斯在全球科技赛道上抢跑。

西方2022年把她列入制裁名单,说她的工作“间接支持俄罗斯国防部”。

她倒是不慌,照样干得风生水起,活脱脱一个“技术先锋”。

普京对家庭的保护,简直到了“偏执”的地步。

他把女儿和孙辈(部分上幼儿园,2017年第二个外孙出生)藏得严严实实,连名字都不愿多提。

2017年,他在电视节目里说:“一旦说了名字和年龄,孩子们就会被认出来,这对他们成长不好。”

这话听着就像个操心老爸,怕闺女和外孙被媒体围追堵截,过不上普通人的日子。

玛丽亚和卡特琳娜的婚姻,也多少受到地缘政治的波及。

玛丽亚2008年嫁给荷兰商人乔里特·法森,生了个孩子,但2023年传出离婚的消息。

外界猜测,可能是因为俄乌冲突后,法森在荷兰的资产被查封,生意受挫,俩人感情也出了问题。

现在玛丽亚和新男友叶夫根尼·纳戈尔尼低调交往,生活重心依然在事业上。

卡特琳娜的丈夫基里尔·沙马罗夫,家里跟普京关系匪浅,早就被西方制裁。

她自己也被列入黑名单,资产冻结,但她照样活得潇洒,事业家庭两不误。

亮相的深意

2024年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姐妹俩的亮相可不是随便露个脸。

玛丽亚的白大褂演讲,卡特琳娜的军工话题,都在向世界传递信号:俄罗斯不光有硬实力,软实力也在线。

俄乌冲突下,西方制裁让俄罗斯的科技和经济承压,姐妹俩站出来,等于告诉大家:俄罗斯的生物技术和军工创新没停摆,反而越挫越勇。

这背后还有更大的图景。

2024年,俄罗斯接连举办金砖国家外长会和领导人峰会,忙着跟新兴市场国家抱团取暖。

玛丽亚和卡特琳娜的专业形象,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加了分。

她们的低调和实力,也让外界对“普京继承人”的猜测多了几分谈资。

不过,普京早就放话:女儿不掺和政治,干好自己的本行就行。

玛丽亚和卡特琳娜的故事,就像一部低调的史诗。

她们在普京的“保护伞”下长大,没有镁光灯的追逐,却用才华和汗水,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

玛丽亚的医学突破,卡特琳娜的技术雄心,展现了俄罗斯新一代精英的风采。

她们不靠爹的光环,不用姓氏撑腰,硬是凭本事让世界刮目相看。

这对姐妹的经历,也让人感慨:真正的优秀,不需要张扬。

无论外界怎么风吹雨打,她们始终专注自己的赛道,用行动证明“公主”也可以是科学家、是先锋。

未来,她们还会在哪些领域掀起波澜?

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新民晚报——普京两女儿公开亮相,预示什么情况!

极目新闻——普京两个女儿惊艳亮相,昔日“洋娃娃”已长成公司高管

来源:渣叔罗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