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三次眼泪:生命中的一生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12:42 1

摘要:父亲的三次眼泪:生命中的一生情那年正月初三,午后的阳光格外灿烂。姑婆带着八岁的外孙女来我家做客。大姐、大哥、二哥及一家人齐聚,火炉旁洋溢着近十年来难得的团圆氛围——这是父母一次次呼唤才促成的家庭大团圆。姑婆到来,家人纷纷起身问好、让座、斟茶。父亲坐在姑婆身旁,

父亲的三次眼泪:生命中的一生情
那年正月初三,午后的阳光格外灿烂。姑婆带着八岁的外孙女来我家做客。大姐、大哥、二哥及一家人齐聚,火炉旁洋溢着近十年来难得的团圆氛围——这是父母一次次呼唤才促成的家庭大团圆。

姑婆到来,家人纷纷起身问好、让座、斟茶。父亲坐在姑婆身旁,轻声拉着家常。屋里有些拥挤,我便搬了凳子,坐到门外公路边的干沿坎上,一边玩手机,一边享受着正月温暖的阳光。

低头久了,眼睛发酸,我无意间抬头,望向不远处村委会的后门,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是父亲和姑婆,他们似乎正在推让着什么。我凝神细看,只见父亲几次试图往姑婆口袋里塞东西,而姑婆一再推拒,还不时抬手抹泪。难道姑婆这就要回去了?

我悄悄小跑靠近,躲在她们身后不远处。这时才发现,父亲也在擦眼泪。我鼻尖一酸,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却强忍着没让它落下。我轻声唤道:“姑婆,爸……”
父亲回头应我的一瞬间,那双湿润的眼睛,像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之门。

1. 病魔肆虐下的父爱坚守
1984年秋天,我因腹痛便血,输液数日却毫无好转,整日昏沉嗜睡。母亲见我脸色愈发苍白,便带我去镇上的中医诊所。金医生把脉后,神色凝重:“这孩子危险了,体内血量已不足十毫克。今天必须送县医院,再便一次血,可能就没了。”母亲闻言,泪如雨下。

当天下午,在亲戚的帮助下,父亲带我搭上了前往县城的末班客车。

在县医院住院一周,家里的积蓄全用于给我输血,才将我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在那个医疗落后的年代,农村人输几次液,就相当于花掉一头猪的钱;住几天院,半间瓦房就没了。医生对我病因的判断不一,建议拍片确诊。父亲多次恳求放射科医生,对方却总是以“再等两天”推脱。我眼睁睁看着父亲带来的几叠十元纸币,渐渐只剩几毛零钱。而病痛,仍常在深夜将我痛醒。

一天傍晚,父亲以为我睡了,悄悄提起亲戚探望时送的十个鸡蛋,轻手轻脚地出了门。我预感他是去求那位医生,便下床尾随。父亲走到放射科医生宿舍门口,灯亮着。我躲在不远的树后,见他轻轻敲门。门开了,医生语气不耐烦:“怎么又是你?不是说了等两天吗?”父亲低声下气:“孩子夜里疼得厉害,您看明天能不能给照一下?”昏暗的光线下,父亲递上鸡蛋,医生并未接受,反而嫌他啰嗦,“哐当”一声关上了门。

我冲出去抱住父亲的腰,哭着说:“爸爸,我不看病了,我们回家吧……”父亲抱起我:“孩子,检查完我们就回家。”那晚回到病房,父亲用毛巾擦脸时,我第一次看见他眼角未干的泪痕。

第二天清晨,我趁父亲买早点,在病床上留下字条,偷偷跟着进城赶集的邻居,走了十里山路回家。到家时,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连门槛都迈不过去。

然而,从医院赌气出走,并未让我摆脱病魔的纠缠。它在我的求学、生活与工作中,轮番来袭。

2、生死边缘的父爱抉择
大学即将毕业那年,病魔无情地夺走了我的胆囊。成为“无胆英雄”六年后,它又再度来袭,向我的胆管和胃发起总攻。2002年春节前夜,剧痛将我击倒,我失去知觉,被朋友送进省中医院。抢救三天三夜后,我才苏醒过来。

大哥守在床边,见我醒来,贴耳低语:“弟,爸也来了,刚去交费。你昏睡好几天了……咱们回家吧?哥信你命硬,可医生说了,再花钱希望也不大。爸打算卖掉家里三间房,我和你二哥同意,就怕钱打了水漂……”大哥的话直接而现实。我想说些什么,却深感无力,内心充满了对家人亲友的愧疚。

父亲交费回来,见我眼神无助,以为我承受不住,便强作镇定:“要不,我们转去老家专区医院看看?”那里有表姐夫妇照应。然而,专家会诊结果与省城无异:胆管严重堵塞,胃出血面积扩大。27岁的我,体重仅剩78斤,头发脱落,极度虚脱。主治医生坦言,以我的身体状况,连续两次大手术极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省市两家医院皆无把握,父亲抱着一线希望将我转至县中医院。堂姐在医院工作,虽觉生机渺茫,仍时常安慰我。业务院长与主治医生查看病历后,对父亲坦言:“不是医院不敢动手术,是怕担责。不动手术,他可能只剩一个月;动了,或能多活一年半载。决定权在您。”

手术前日下午,父亲在协议书上签完字,坐到床边,声音沙哑:“文顺,爸已尽了最大努力,剩下的就看你的造化了。”话音未落,眼泪已滚落下来。父亲第二次为我流泪的画面,成为我记忆中又一道悲怆的刻痕。

我不忍看那湿润的双眼,紧紧抱住他:“爸……对不起,是儿子不孝。若有下辈子,我还做您儿子……”父亲搂紧我:“文顺,爸信你能挺过去。”

两次手术中,我果然几度濒危,体验到麻药过后撕心裂肺的痛楚与呼吸窒息的绝望。迷蒙中,我仿佛听见有人呼唤,提醒我不要睡去。脑海浮现父亲的泪眼,我凭着微弱的意志坚持着。

两次大手术让我明白,再坚强的男人,在至亲面前也会流露柔情。父亲的眼泪,是无助困境中最真实的表达。

出院后,在父母精心照料下,我奇迹般度过了一年风险期。是父亲那双粗糙有力的手,一次次将我从死亡边缘拉回。母亲曾说,父亲是从不轻易落泪的人。

3、姑婆离别中的父爱心酸
那天,我赶忙上前握住姑婆的手,下意识避开父亲湿润的目光,自己的眼泪却不听使唤地滑落。我低头搀扶姑婆蹒跚前行:“姑婆,再住几天吧?”姑婆紧握我的手:“乖孙,家里没人,得回去啊。”我悄悄塞红包给她,推让一番,她才勉强收下。在姑婆心中,我自然不及在深圳做“小老板”的二哥宽裕。

那些年,姑婆的两个儿子长年在外打工,春节也难团圆。她偶尔去女儿家小住,多数时间独守鹰家沟那座边远山村的老屋。古稀之年的姑婆,成了千千万万“留守老人”中的一员。

父亲的第三次眼泪,或许正是对姑婆晚年孤苦、自己却无能为力的心酸,也是对无数农村家庭被迫分离现实的无声叹息。

虽然姑婆已去世多年,但我记忆中的她,永远停留在儿时拜年的画面里:慈祥的笑容,总会拿出珍藏的腊肉、鸡蛋,为我们做上一碗热腾腾的油茶面。在物质匮乏的八九十年代,那是农村待客的最高礼遇。或许正因如此,无论身在何方,黔北人都对茶叶怀有一份特殊的乡土情结。

4、父爱教会我男人的担当
我知道,父亲一生最重亲情。在四姐弟中,我排行最小,体弱多病,30岁前几乎倚靠父亲宽厚的肩膀才得以存活,也因此与他相处最久,最懂他。父亲不善言辞,性格坚毅,是淳朴的手艺人和庄稼汉,除了做面条养家,农忙时还要下地帮母亲。

那天,送姑婆的路上,邻居们沿路打招呼,我始终低头,怕人看见夺眶的眼泪。

人到中年,方知人生每一步选择都无对错可言,都是当下最真实的生命体验。这个时代,万事万物需怀敬畏与感恩,方能辨识风险,踏实前行。每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都在各自的人生剧本中奋力扮演好家国之间的角色,而父亲的眼泪,教会我何为不舍、何为承担。

从报社出来十三年的创业之路,“黔山情”,这三个字饱含着我对贵阳的情感,也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是我与朋友的首次合作,我出资 8 万、朋友出资 2 万,小微企业办补贴了 9 万。然而,一年后朋友因入不了行而抽身别处,我立下誓言:“只要我活着,就不会抛下你。”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个人再怎么努力,也干不过团队的力量。团队再怎么拼搏,也需要制度化管理。制度再怎么完善,也得遵循时代发展的趋势。”这个道理我也懂,几度想放弃却始终不舍。

或许,有故事经历的人才会明白。如今我深有体会,男人的每一滴眼泪背后,都藏着说不出口的话。就像姑婆守着的老屋,就像父亲签协议时的颤抖,就像我手机里存着的、电话、微信再也没机会联系。每次打电话回家,都是和母亲唠家常,父亲只是在边上听,不说话。这世上有多少这样的父亲?不会说爱,却把一生都给了自己的子女。(作者:冯秘,笔名:秘戈、杜一鸣。贵州黔山情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贵人贵事、贵州故事栏目主笔、审稿人。曾在省媒、央媒担任记者、编辑、编辑部副主任、执行主编、频道副总监、执行总监等职,擅长新媒体政务信息安全传播。本文系:贵州黔山情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故事工作室”文图版权发布。常年法律顾问: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姜文律师)

来源:柚一情感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