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块小小的苏打饼干,对于普通人不过是随手零食,但对于患有乙肝肝硬化五年的哈尔滨市民李先生而言,却险些成为“夺命符”。近日,李先生因忍不住吃了一片孙子剩下的饼干,引发凶险的大呕血,所幸经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紧急内镜下救治,才转危为安。专家再次向肝硬化患者发出重要
一片苏打饼干竟致肝硬化老人大出血!
我院消化病院消化内二科紧急镜下“封堵”救命
一块小小的苏打饼干,对于普通人不过是随手零食,但对于患有乙肝肝硬化五年的哈尔滨市民李先生而言,却险些成为“夺命符”。近日,李先生因忍不住吃了一片孙子剩下的饼干,引发凶险的大呕血,所幸经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紧急内镜下救治,才转危为安。专家再次向肝硬化患者发出重要提示:务必远离粗糙坚硬食物!
据家属回忆,事发当天下午,李先生在家看电视时,看到茶几上孙子没吃完的苏打饼干,一时嘴馋没忍住,就拿了一片嚼了两口咽下。不料,饼干碎屑刚滑过食道,他就立刻感到胸口发闷,随即一阵恶心,猛地吐出一大口鲜血,溅得满地都是。家人惊慌失措,火速将其送往我院南岗院区急诊科。
接诊的消化内二科孙铭悦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后,迅速做出判断:“病人肝硬化多年,极可能存在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片普通饼干的边缘棱角,很可能划破了这些异常曲张的脆弱血管,导致了凶猛的大出血,必须立刻进行内镜下止血!” 情况万分危急,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消化内二科主任陆以霞立即为李先生实施了紧急内镜探查。镜下证实了医生的判断:李先生的食管和胃底布满了严重曲张、形如蚯蚓状的静脉血管,这正是肝硬化的致命并发症之一。陆以霞主任凭借精湛技艺,精准施策:在破裂出血的食管静脉曲张处注射硬化剂使其闭合;在同样高危的胃底静脉曲张内注入组织胶粘合剂进行封堵。随着治疗的进行,凶险的出血终于被成功止住。命悬一线的李先生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醒来后,回想起那惊魂一刻,他仍心有余悸,紧攥着床单的手止不住发抖——谁能想到,只因一口饼干,竟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科普解读:肝硬化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沉默的“定时炸弹”
01
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肝脏长期遭受各种损伤(如乙肝/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严重脂肪肝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后,正常肝细胞不断坏死,逐渐被无法发挥功能的瘢痕组织所替代,导致肝脏结构破坏、功能严重受损的终末期肝病状态。肝脏变得坚硬、缩小,失去正常代谢、解毒等功能。
02
致命的并发症:
成因:肝硬化的瘢痕组织不仅损害肝细胞,还会阻塞肝脏内部的血流通道。来自腹腔(主要是消化器官)的血液无法顺畅通过肝脏回流心脏,被迫“绕道而行”,大量涌向食管和胃底连接处的静脉。这些静脉原本细小,长期承受巨大的血流压力,就会被“撑”得越来越粗、管壁越来越薄,形成像吹胀的气球一样的“静脉曲张”。
巨大风险:破裂大出血!这些曲张的静脉异常脆弱,极其容易破裂。诱因可能非常“平常”:咀嚼不细致的粗糙食物(如饼干、坚果、硬质水果、粗纤维蔬菜)、坚硬食物、饮酒、剧烈咳嗽、呕吐、用力排便,甚至情绪激动引起的血压升高。一旦破裂,就会引发急性、大量的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鲜血或咖啡色血块、解黑色柏油样大便。出血量大时,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如何发现?重在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破裂出血前往往没有任何明显症状。胃镜检查是发现和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因此,强烈建议所有肝硬化患者定期接受胃镜检查(具体频率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这是预防致命出血的关键一步.一旦出现呕血或黑便,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
主任医师
消化内二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擅长: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治、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及肝病(包括肝硬化)的诊治。内镜技术全面:熟练掌握胃肠镜、超声内镜及小肠镜诊治技术,包括高难度的四级内镜操作:ESD、ESVD、ERCP、EUS-FNA、POME及经口胆道镜技术等。从事消化内科工作30余年,对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有丰富临床经验。
地点: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消化门诊三楼(果戈里大街405号)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