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区三季度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一起来看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5:15 1

摘要:9月4日,玄武区和江宁区签署共建发展合作协议,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和徐庄高新区、两区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局、文旅局也同步签署了共建发展专项协议。双方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发展优势,从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到公共服务、文旅融合,全方位构建跨区合作新格局,为南京

玄武区和江宁区开展共建发展合作

9月4日,玄武区和江宁区签署共建发展合作协议,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和徐庄高新区、两区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局、文旅局也同步签署了共建发展专项协议。双方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发展优势,从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到公共服务、文旅融合,全方位构建跨区合作新格局,为南京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注入强劲动力。未来,双方将以“园区共建、产业共建、部门共建、行业共建”为框架具体推动共建合作落实。在园区共建方面,推动麒麟科创园“中科系”创新资源和徐庄高新区数据、大模型等产业资源优势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在产业共建方面,推动重点产业链合作,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和产品供需对接,探索共建创新载体,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技资源融通共享。在部门共建方面,深化校际协同共进、文旅互利共建以及相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行业共建方面,推动相关企业和区属平台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鼓励企业在人才培养、供应链管理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区发改委 常智 83607628

玄武区启动全省数据交易产业生态“百千万”计划

8月18日,数据价值化创新发展大会在玄武区举办,全省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出炉,江苏数据交易产业生态培育“百千万”计划在玄武区全面启动。该计划以“百企汇聚、千亿产值、万数融通”为三年目标,依托江苏省数据交易所的集聚效应,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数据产业集聚区,推动数据要素在全链条、全周期和全环节的生态建设。江苏省数据交易所作为全省数据流通的核心枢纽,于今年初进驻玄武区江苏国际数据港,截至目前,平台已上架数据产品4254款,实现场内交易超亿元,有效发挥了全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大动脉”功能。玄武区以该高能级平台为牵引,持续攻坚数据流动壁垒,推动构建供数用数生态,努力释放数据潜在价值。目前已有千余家相关企业共同参与“数据气候”涵养,协力破解数据“流不动、供不出、用不好”的难题。

区数据局 唐心语 83677079

陈迤青 13382420212

激活全域“科创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

区科技局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核心目标,围绕人才引育、资源协同、平台建设三大关键维度持续发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筑牢科技人才“压舱石”。依托重点人才项目申报,联合组织部等单位走访用人单位50余家次,开展政策解读、申报辅导,一对一指导超百人次,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二是织密资源转化“协作网”。深化校地合作,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领域,与南农大、南林大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联合东南大学共建数据学院,构建协同创新载体。加速成果转化,推进省集萃医工交叉研究所等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累计入库项目60个、开展验证转化项目10个。三是建强创新平台“主阵地”。推进23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建设,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总部项目计划年底完成基坑支护工程,实验室自揭牌以来开展研究项目20项,已结题3项。推荐南京市轨道交通车地融合运行创新联合体获市级备案,重点攻坚产业关键技术。

区科技局 王苏阳 83682186

聚焦生物医药赛道 激活创新“强引擎”

区科技局围绕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通过聚焦创新驱动、强化平台建设、深化协同联动等核心举措,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聚焦创新驱动,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加速体系,集聚生物医药企业200余家。今年以来,先声药业与瑞士Idorsia公司合作的全球新一代抗失眠创新药——达利雷生正式获批上市;南京韦尔优众医药有限公司研发的银屑病创新药WEYZ-1乳膏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许可。二是强化平台建设,高效推进概念验证。充分发挥百家汇精准医疗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作用,推进生物医药领域概念验证中心开展概念验证项目12个。助力江苏省集萃医工交叉技术研究所概念验证中心完成“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技术项目”临床应用验证和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原理验证。三是深化协同联动,精准扶持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园区头部企业与区内高校院所合作,促成鱼跃医疗与东南大学开展人才共建,在产业教授、在职博士联合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做优企业服务,助力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

区科技局 王苏阳 83682186

“三办法”提升司法助企质效

区司法局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与法律服务覆盖面,从流程优化、线上线下协同、服务延伸三方面发力,推出“快速办”“联合办”“广泛办”系列举措,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一是优化流程“快速办”。建立公证“容缺受理”机制,推出“一企一策”公证服务清单,实现授权公证、合同公证等10余项业务最快1个工作日办结。为特殊群体提供预约上门、优先办理等公证服务,三季度累计上门服务80余次,线上办理业务68件,缩短平均办事时间2天以上。二是线上线下“联合办”。配备60名社区法律顾问,构建“线下+线上”双线服务矩阵,开展普法讲座21场,为140余人次提供咨询。举办企业合规管理等专题讲座20余场,帮助企业解决涉法难题46件。开展全区范围内行政检查专题培训,通过典型案例深刻剖析程序违法的严重后果,系统讲解检查流程、证据固定、文书制作等实务规范,助力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培训执法人员960余人次。三是拓展服务“广泛办”。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8个、联络点11个,预计本月底实现辖区全覆盖。延伸公证服务至企业经营领域,提供合同、知识产权等公证事项;针对跨境事务,办理学历认证、资产证明等涉外公证1277件。

区司法局 彭梦虹 83681165

强化民营企业发展法治保障

区工商联聚焦民营企业守法合规经营需求,构建“三联”机制,为民企运营提供法律保障,有效提升辖区民营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水平。一是搭建法律学习平台,联合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举办“玄武同心·面对面” 玄商法治学堂,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和互动交流,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涉企法律指导。二是搭建法治互动平台,联合区法院开展“企业家进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13名民营企业家代表走进法院,旁听商事纠纷案件的庭审,召开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暨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促进会,开展《民营经济促进法》普法宣传,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三是搭建法律助企平台,联合区司法局建立“万所联万会”机制,实现区域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所属商会联系合作全覆盖。常态化走访所属商会及会员企业,检查、督促、指导联系合作律所及派驻律师开展企业“法治体检”。

“执破一体化”模式激活全链条解纷新效能

区法院扎实推进“执破一体化”改革,通过“四整合四优化”打通执行与破产程序衔接堵点,有效发挥“执转破”在市场主体出清、救治和债权公平受偿中的功能。一是整合职能布局,优化融合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将破产审判职能、机构、人员全部纳入执行局,组建融合办案团队,实现“执转破”案件一体化运行,推动破产程序主动、高效启动。二是整合理念共识,优化前移节点。在全院树立破产终局解纷理念,于执行立案和终本前后关键节点核查关联案件、征询转破意见,推动破产程序尽早启动,节约成本并增加财产追回可能。三是整合流程指引,优化启动程序。通过召开破产程序说明会、出台规范文件、设置展板及发布案例等方式,加强破产理念普及与程序引导,提升当事人认知。四是整合内外力量,优化互促模式。推动破产管理人提升效率,执行程序为其提供财产查控等支持,并通过集中解封、强制移交等措施减轻管理人负担,实现执破双向赋能。2025年以来,移送破产审查企业63家,涉及执行案件619件,移送比达83.31%,有效防止案件积压。多项个案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股东矛盾化解、会员权益保障、企业持续经营等多重目标,获得了市场主体的广泛好评。

区法院 刘昌政 83185128

打造服务新矩阵,赋能跨境营商发展

区公安分局出入境大队创新服务举措,深度融合出入境服务和企业跨境业务,通过精准对接资源、主动搭建桥梁,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助力跨境营商环境再提升。一是精准施策,提升服务靶向性。依托大情报体系,深化政法网格员“六进”工作,将企业跨境经营难点纳入信息库,定制专属服务方案。中亚中心筹建期间,上门问需30余次,及时解决外籍直播人才招募、口岸签证等难题,成功为哈萨克斯坦商务代表办妥贸易签证,有效打通企业梗阻。二是高效响应,增强服务时效性。针对企业紧急需求,迅速联动高校资源,3天内组建20人的中亚留学生志愿团队,保障中亚中心活动顺利开展。建立专属留学生人才库,为86名中亚留学生提供政策咨询、签证办理等全链条服务,并组织参与国际活动,实现商务推广与文化交融双向赋能。三是跨界联动,构建服务生态链。积极推动东大、南农等4所高校与中亚中心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促成“跨国搭档”参与翻译、直播等实务,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同时,协调阿拉伯进出口商业联合会江苏代表处、赞比亚国家发展署南京代表处等项目落地红山创业园区,协助多家企业与中亚中心达成合作,构建“政企校”联动发展的良性生态。

区公安分局 王登书 84424168

“拿地即开工”模式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再提速

孝陵卫街道聚焦城市更新项目审批环节多、周期长的痛点,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全周期代办服务模式,压缩企业时间成本,该模式已在绿城顾家营项目中成功实践,平均审批时限缩短50%以上。一是靠前预审,主动服务。街道立足于辖区城市更新项目需求,组建重点项目预审辅导专班,于土地出让前即主动对接意向企业,精准提供政策解读与报建清单指导。联合区相关部门开展技术预审,帮助企业规范准备规划、施工等核心材料,实现“标准地块+标准材料”同步到位,确保企业“拿地即能报”。二是协同审批,高效推进。强化跨部门统筹协调,依托“一窗受理”平台对临时建筑规划许可、桩基施工许可等关键环节实行同步审查。借助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并联审批机制,实现“多事项齐办、多许可同发”,显著提升审批效率,助力企业迅速具备开工条件。三是数据赋能,一网通办。积极对接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信用信息、资质材料等线上核验,减少重复提交和人工审核环节。推行高频事项专人跟踪、限时办结服务模式,确保民营企业高效、顺畅完成各项审批,轻松跨越“准入准营”门槛。

孝陵卫街道 贡宏涛 18351851903

“企业吹哨,街道报道”,打造优质营商生态

锁金村街道强化“企业吹哨,街道报道”服务模式,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打造优质辖区营商环境。一是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区级部门资源,打破行政壁垒,实现高效协同。金陵STYLE商户提出申请“一照多址”,商户在秦淮区市场监管局提出申请时被拒绝,需要属地提供相关证明。为解决商户诉求,街道与属地市场监管局了解政策,对接秦淮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多方查证和实地走访,最终以南京旅游有限公司出具证明,街道作为属地加盖公章辅助证明的形式,解决商户办理“一照多址”的诉求,助推商户及时落地运营。二是构建高质量发展“助推器”。服务模式从“普惠化”向“精准化、差异化、主动化”转变。基于对企业需求的深度调研与画像,构建了分层分类、按需配送的服务体系。街道联合徐庄高新区、GDC国际数碳谷、“玄武大模型工厂”共同上门服务企业,实时推送政策资讯,及时响应企业咨询与需求,畅通沟通渠道。在企业招引方面,多位企业负责人介绍了业务现状和来宁发展的强烈意愿,普遍表达了对办公载体、政策配套、资源对接等方面的共性关注。针对企业关心事项,街道集中介绍了玄武区情、产业政策、教育资源和载体设施,并结合不同企业特点,分别予以政策适用、供需对接和载体推介。

来源:玄武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