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数字赶场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3:54 1

摘要:今年40岁的周海,是云阳县江口镇人。曾经,他也是城市创业浪潮中的一员,在河北、陕西开过奶茶店、经历过实体经营起伏的他,在2023年做了一个让亲友意外的决定:到巫溪县塘坊镇创业,通过抖音平台当起了“卖肉主播”。

第1眼TV-华龙网

傍晚时分,巫溪县塘坊镇塘坊村已传来阵阵猪叫。周海熟练地架起手机,调试灯光,准备开始他一天中最重要的“土猪肉专场”。

镜头前,一块块红白分明的农家土猪肉被挂上货架;镜头后,是他和团队扎根塘坊镇一年多,用电商改写“山货”出山的鲜活故事。

从奶茶店到土猪场 一个“新农人”的转型

今年40岁的周海,是云阳县江口镇人。曾经,他也是城市创业浪潮中的一员,在河北、陕西开过奶茶店、经历过实体经营起伏的他,在2023年做了一个让亲友意外的决定:到巫溪县塘坊镇创业,通过抖音平台当起了“卖肉主播”。

“这里山好水好,农户还保持着传统土猪养殖方式,猪肉品质一眼就能看出来。”周海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三个月的实地调研。“选择在塘坊镇创业,是因为巫云开高速通车后,塘坊镇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且当地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周海笑着说。

塘坊镇人大代表们深入直播基地调研。受访者供图

刚来塘坊镇做直播,周海选择了在一个山洞里,“山洞温度比较适宜猪肉保存,也不会有污染,山洞作为直播背景也很有特色。”周海说,塘坊镇党委、政府在直播场地方面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目前所使用的直播场地就是在塘坊镇帮助下找到的。

每天傍晚6点,他的直播间准时开播。网友不仅能实时观看切肉、分装的全过程,还能确保当晚猪肉通过急冻锁鲜,第二天一大早由周边村民在冷冻仓库里打包发货。从屠宰到发货,24小时内,这些土猪肉就能通过快递冷链发往全国各地。

如今,“两只鸭土货”每天稳定售出3至4头土猪,回头客占比超过四成。更让周海自豪的是,他的电商模式真正带动了农户增收。塘坊镇金龙村的江祖平去年至今已卖出40多头土猪,收入20余万元,今年更是将养殖规模扩大了一倍。“以前怕卖不掉不敢养,现在周海帮忙销售,我们只管把猪养好!”江祖平笑着说。

“两只鸭”带动“助农团” 数字火花点燃乡土

周海在土猪肉电商上的成功,让塘坊镇党委政府看到了数字经济的巨大潜力。他们意识到,不能只“浪费”于单一品类。在塘坊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巫溪助农团(塘坊镇)”抖音账号应运而生,将直播范围从土猪肉拓展到马铃薯、青脆李、老鹰茶、龙凤木梳等巫溪县农特产品。

5月份,第二十六届中国马铃薯大会期间,助农团首次尝试做专场直播,巫溪洋芋在抖音、淘宝等线上售出洋芋2万余斤,打包快递4000余件,全网曝光率120万。“小土豆”搭乘“电商快车”,从田间地头走上全国餐桌,一颗颗“金豆豆”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迸发产业新势能。

乡亲们带着自家的农产品来直播基地里通过云赶集销售。受访者供图

今年7月,随着巫溪晚李逐渐上市,通城镇青梅村3000亩李子,产量高达150万斤,“巫溪助农团(塘坊镇)”电商团队火速进驻,开展为期一周的公益性助农直播,迅速打开市场,为果农开辟线上新销路。“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塘坊镇党委书记鲁晓光说,“我们要让电商红利真正沉淀在乡土。”

周海与塘坊镇党委书记鲁晓光一起为网友推介当地农特产品。受访者供图

而在塘坊镇的另一个角落,68岁的张婆婆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曾经需要凌晨背着山货走三四个小时山路到镇上去赶集的她,如今坐在自家院子里,通过助农直播间卖掉了积压半年的红薯粉条。当她攥着1200元现金,拉着周海的手说“这手机比扁担能挑”时,周海此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这样的场景在塘坊镇已不罕见。谢珍英大姐在“乡村云集市”首播中卖出387单干洋芋片时,数钱的手一直发抖,余方玲大姐第四次直播时,直接扛来300斤红薯粉条:“上次50斤不够卖,这次我把家底都搬来了!”

“卖货更传文”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

如今,塘坊镇的乡亲们也习惯了在赶集现场卖不掉的农产品,当天还可以到“巫溪助农团(塘坊镇)”直播间销售,赶集日就是助农团开直播的日子,似乎已经成了乡亲们和直播团队们的默契。

不仅如此,周边乡镇还主动找到助农团队开展乡镇专场直播,塘坊镇的“乡村云集市”正在一步步走进巫溪各乡镇、各村。“我们非常支持团队走出去,现在售卖主要以塘坊镇和巫溪本地的农产品为主,也期待着有周边区县找到他们,只有这样‘巫溪助农团(塘坊镇)’才能做得更大。”塘坊镇宣传委员王珏说。

助农主播推介乡亲们的农产品。王垚 摄

让周海无比自豪的还有一件事,今年8月16日他带领团队去到北京参加了“千县万村”乡村电商孵化工程启动仪式,这也让他和团队有了更强的动力把“巫溪助农团(塘坊镇)”的直播间做好,更要让网友们能通过直播间购买到巫溪农特产品,为农民持续增收注入了新动能。

在“巫溪助农团(塘坊镇)”的直播间里,商品从不只是商品。卖龙凤木梳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一刨二磨三雕花”技艺;推荐老鹰茶时,主播会细细讲解“三泡三饮”的古法韵味。有顾客留言感叹:“这哪是买特产,分明是把巫溪的山水灵气揣回了家!”

助农主播为网友介绍巫溪洋芋。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供图

“电商不是一锤子买卖,巫溪优品要走得远,必须让品质立得住、文化传得开。”鲁晓光说。如今,塘坊镇已成立村级互助组织、建成冷链冻库、开展电商培训,将“塘坊模式”打磨成可复制的“致富模板”。

夜幕降临,周海刚刚结束一场直播,又着手准备明天的选品;助农团的灯光仍亮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订单数字,映照着村民们的笑脸。从土猪肉到青脆李,从个人创业到群体共富,这群“数字赶场人”正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青春在乡土间绽放出绚丽的数字之花。

第1眼TV-华龙网 冉长军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