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条是港城大宣布与美国藤校哥伦比亚大学手,推出双联学士学位课程,并于2026/27学年正式招生。
大家好,这是 的第787篇文章。
最近两天,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扔下两条重磅炸弹。
第一条是港城大宣布退出内地高考统招,改为独立自主招生。
这意味着,内地生明年想要报考港城大将不必通过考高填报志愿,而是改为申请制。
第二条是港城大宣布与美国藤校哥伦比亚大学手,推出双联学士学位课程,并于2026/27学年正式招生。
这条新闻公布后,很快在社交媒体引起热议。
对于学生而言,这无疑是多了一条颇具性价比、也更注重综合评估的“弯道上藤校”的路径。
为何退出高考统招
过去长久以来,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是香港八大里面,唯二两所对内地学生开放统招系统的学校。
即内地考生们在高考结束后在提前批填报志即可,学校根据高考和英语单科成绩择优录取。
而香港其余六大高校均为申请制,同样接受高考生、IB、A-Level考生,不同的是,除了考核成绩外,这六所高校还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内地高考生举例,对于所有申请者,学校按照高考成绩、面试表现、文书、课外活动等材料择校录取。这一报考流程与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相似。
随着港城大官宣退出高考统招政策,这意味着港中文成为“港八大”里面,唯一一所纯“高考分数型”选手可以冲刺的学校。
为什么港城大会突然官宣退出实行了二十多年的统招政策呢?
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
在过去的统招政策下,内地每个省都有固定录取名额录取,但在内地某些偏远省份招不满人,浪费了名额。以及很多偏远省份的学生阴差阳错填报志愿去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适用又退学了。
加之,在今年9月港府最新公布的《施政报告》里,自2026/27学年起,允许港城大在内的八所资助大学招收更多非本地本科生,比例上限拟由40%提升至50%。
如果光靠统招政策,港城大或出现招不满人的情况。
此外,有网友指出“港城大高考统招一直被港中文压制”,因为高分段学生会首选港中文而非港城大。据悉,今年港城大在江苏录取分数线为633分,省排1万多名。
港城大退出统招后,将以择优方式录取,各省市也不再设名额上下限。这对于部分偏科型选手来说是利好消息,而对于纯分数型选手来说,光靠高考成绩或许再难以叩开港校大门。
港大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招生压力,还能招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生。
进入港城大拿藤校文凭,真香!
提起中外合办大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等知名院校。
这些院校被称作“藤校跳板”,不仅学费比美本更低,学生在毕业后,还可以拿到外方合作院校的学士学位,轻松申请到世界顶尖大学硕博。
拿昆山杜克举例,据学校官微数据,去年昆山杜克近90%的毕业生前往世界知名学府深造。其中,升学的中国毕业生有80.2%获得全美排名前十/常春藤联盟院校录取通知书。
图为昆山杜克2024届毕业生收获offer情况,随着报考昆山杜克的考生越来越多,昆山杜克的分数线也水涨船高。2025年申请季,昆山杜克录取率约为4.2%。
这些利好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内地牛娃报考,这当中包括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的子女(就读学校为上海纽约大学)。
事实上,在香港也有多所高校设有港外合办项目。比如港大与加州伯克利、剑桥、伦敦大学学院等校合办的本科专业,以及港科大与耶鲁、南加州大学等校合办的项目等。
拿港大与剑桥大学的合作办学课程举例,学生们前两年在香港大学本部就读,后三年在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可以拿到港大的本科学位以及剑桥大学的本科及硕士学位。
而港城大日前宣布与哥大牵手,无疑是一条重磅消息。
在八大里面,港城大排名靠后,入学门槛相对宽松,如今入读该合作项目后,学生可以实现“单车变摩托”,毕业后直接拿到藤校学位证。
据学校官网显示,该项目前两年在港城大本部就读,大三大四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毕业时将能同时获得港城大和哥大颁发的本科学位证书。
该项目开设的专业非常丰富,共有12个,具体如下:
• 商业决策分析(仅限商业决策分析专修)
• 商业经济学
• 计算金融及金融科技(计算金融与金融科技专修)
• 电脑科学
• 计算数学
• 全球商务
• 国际关系及全球事务
• 语言学及语言应用
• 管理学
• 物理学
• 心理学
• 公共事务及管理(仅限公共事务与治理方向)
那么哪些学生可以申请呢?
据官网显示,IB、A- Level、DSE及SAT考生均可报考该课程。
至于费用,非本地生前两年学费为19万港元/年(折合人民币约17.5万元/年),本地生学费为4.7万港元/年(折合人民币4.3万/年);第三、四年赴哥大就读书时,每年学费约53万港元(折合人名币人民币48万元)。
对于内地娃而言,比起直接去哥大读书,这一项目光学费可以省下60多万人民币。
此外,城大协理学务副校长温子坚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大将为学生提供多类奖学金及经济支援,学生最高可获50万元资助。哥大校方同样设有助学金,两校会在取录文件中清楚列明费用及资助比例。
中外合办,还有太多信息差
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渊源,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1986年我国首个中美合作办学机构: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交流中心在南京开设,并于同年招生。
在南京大学打响了第一枪后,在此后的二三十年间,中外合办项目与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土壤生根发芽。当中知名的有2004年建立的宁波诺丁汉大学、2006年建立的西交利物浦、2006年建立的上交密院(现改名为浦江国际学院)等。
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开设2500多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项目。除了985院校以外,不少211及双非院校也参与进来。
中外合办项目的建立伊始,让第一波吃到螃蟹的学生受益。不少学生称自己是“捡漏上大学”,比如有些考生分数线仅过一本线,但是被211、甚至985院校的中外合办专业录取,毕业后拿到中外两方院校的文凭。
不过,随着中外合办的热度越来越高,报考人数年年上涨,分数线也在随之上涨。
其实,除了上文的哥大外,另一所藤校——康奈尔大学也与内地高校有过“联姻”。
就在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与康奈尔联合办学并于同年首届招生。今年6月,该专业的首届学生,在毕业时不仅拿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还同时拿到藤校康奈尔学位,该合办专业被网友称为“弯道上藤校”。
截图来自学校官网,中美康奈尔合作项目只招生一届。据该专业毕业生透露,这一项目如今已暂停招生。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如今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中外合办,不少家长上当受骗,孩子的前程也因此被毁掉。
如何选择中外合办不踩坑,我们写过文章。
最后回到港城大的这两步棋,表面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关。
退出高考统招,意味着它希望打破“唯分数论”的筛选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具潜力和多样性的生源;而与哥大牵手,则极大地提升了其学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中外合办的蓬勃发展,对于内地学生和家长而言,意味着选择更多了,但需要做的功课也更复杂了。
不再仅仅盯着高考分数,而是要更早地规划背景提升,更清晰地了解不同合作项目的含金量和风险。教育的“信息差”正在成为新的分水岭。
港城大的变革,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近期直播推荐
来源:留学全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