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历史学古诗——《登科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09:51 2

摘要:今天看的篇章为《顺着历史学古诗》——《登科后》。《登科后》由诗人孟郊所作,较为熟悉的是其作品《游子吟》。孟郊诗作以苦寒著称,所以才有了苏轼的“郊寒岛瘦”(岛是贾岛),由很多人说这首诗是其唯一一首快诗。

今天看的篇章为《顺着历史学古诗》——《登科后》。《登科后》由诗人孟郊所作,较为熟悉的是其作品《游子吟》。孟郊诗作以苦寒著称,所以才有了苏轼的“郊寒岛瘦”(岛是贾岛),由很多人说这首诗是其唯一一首快诗。诗题中的登科,就是科举考试考中的了意思。唐朝科举为分科考试,有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书科、明算科等,除进士科与明经科外,其余分科类似于专科考试,当时并不受重视。进士科与明经科,一考文章,一考背诵,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主流。显然,写作比背诵难得多,而唐朝每年录取的进士仅二三十人,可见难度之大。所以才有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孟郊是在第三次科考时高中的,那时,他已经45岁。回首来时路,感慨万千,展望前途,志得意满,春风得意: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龌龊”和“放荡”,在今天看来都不什么好词儿,但在当时尚不是如此:

“龌龊”本意是牙挨得太近,引申出来,就是格局小,气量小。

“放荡”指不受约束,放飞自我。

当时进士为“一品白衫”。意为,虽然此刻还是老百姓,但日后必会做到一品官。因此,全社会都十分看重进士,关于新科进士的活动也十分丰富:

雁塔题名:新科进士都把自己的大名刻在大雁塔上,昭告天下。

曲江会:新科进士都到曲江参加大型宴会。

杏园探花:进士们齐聚杏园,选出两个最为年轻英俊的,号称探花使。探花使策马飞驰,遍游长安名园,采折名贵花卉,最后带着花儿返回杏园。其他进士会比两位探花使稍晚点儿出发,也是到处折花,如果谁能比探花使折回的花还漂亮,那探花使就得受罚。而这就诗中所说的“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人常用的成语“春风得意”“走马观花”(本为走马看花)也都出自此处。

所以全诗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

往昔那局促困顿的日子不值一夸,

今天终于可以放飞自我,思接天涯。

我迎着浩荡的春风策马飞驰,

一天之内看遍了长安城的异草名花。

诗中有高中前后生活与精神的对比,能感受到过往的压抑与对未来的向往。这是孟郊的心境,也是万千学子的心境,或也体现了大唐文治的一角风貌。

来源:留影拾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