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姨太沈氏(1881年纳娶)生次子袁克文、三女袁叔祯(早夭)、七女袁琇。二姨太李氏(朝鲜人,1886年纳娶)生六子袁克桓、九女袁珮。三姨太金氏(朝鲜人,1893年纳娶)生三子袁克良、四女袁淑祯、十二女袁瑛。
根据《袁氏家谱》记载,袁世凯一生共育有17子15女,由一妻九妾所生。
正妻于氏(1874年迎娶)生长子袁克定、五子袁克权、六女袁瑛、八女袁环、十女袁琮。
大姨太沈氏(1881年纳娶)生次子袁克文、三女袁叔祯(早夭)、七女袁琇。二姨太李氏(朝鲜人,1886年纳娶)生六子袁克桓、九女袁珮。三姨太金氏(朝鲜人,1893年纳娶)生三子袁克良、四女袁淑祯、十二女袁瑛。
四姨太吴氏(1895年纳娶)生八子袁克轸、十一女袁瑗。五姨太杨氏(1897年纳娶)生十子袁克坚、十三女袁玑。六姨太叶氏(1903年纳娶)生十四女袁璇。
七姨太张氏(1905年纳娶)生九子袁克玖、十五女袁璃。八姨太郭氏(1907年纳娶)生七子袁克齐。九姨太刘氏(1910年纳娶)生十二子袁克度。
在子女教育方面,袁世凯延续传统世家模式。长子袁克定(1878-1955)作为嫡长子被重点培养,早年随驻朝鲜,后赴德国留学。次子袁克文(1890-1931)由生母沈氏亲自教导,精通诗词戏曲。
其余子女多接受新式教育,部分被送往英国、法国深造。这种差异化的培养方式,为家族分化埋下伏笔。
(1)权力巅峰期(1901-1916)
作为袁世凯最器重的继承人,袁克定1901年以随员身份参与《辛丑条约》谈判,1905年随父北上主持新政,1912年协助筹备清帝退位事宜。
根据《袁世凯与北洋军阀》记载,其曾组建"模范团"作为禁卫军,掌控北京警备力量。
为助父称帝,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专刊,虚构日本支持帝制的假新闻,直接导致袁世凯1915年12月12日称帝。
(2)家族没落后的生存智慧(1916-1955)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携家眷迁居天津英租界,将财产兑换成金条埋于地下。
据《天津日报》1986年报道,其每日闭门研究周易,对外宣称"精神失常",成功避开政治运动冲击。
1949年后靠变卖字画为生,1955年临终前将埋藏金条位置告知家人,总计挖出黄金12箱、白银2箱。
(3)后代现状
长子袁家融(1911-1984)曾任天津市河北区政协委员。
次子袁家喆(1913-1996)从事外贸工作。
三子袁家诒(1915-1996)任河北省参事室参事。
四子袁家诰(1917-2002)为天津港务局工程师。
女儿袁家第(1920-2004)嫁天津盐商后裔。
(1)文化成就(1910-1931)
袁克文1910年加入青帮,拜"大"字辈樊瑾丞为师,江湖人称"袁寒云"。其诗词造诣深厚,与方地山、黄秋岳并称"近代三大公子"。
现存《寒云日记》手稿被上海图书馆收藏,记录其与周作人、张学良等名流的交往。
据《申报》1924年报道,其曾组织"南社"成员在天津举办雅集,现场作画《寒梅图》拍卖得银元8000枚,全部捐作赈灾款。
(2)挥霍家产的真相
袁克文实际遗产仅得袁世凯所留20万元中的5000元。
据《大公报》1931年讣闻披露,其晚年靠变卖字画为生,临终前将珍藏的《永乐大典》残卷赠与天津图书馆。
所谓"一夜输掉一条胡同"实为夸张,其债务多来自赈济青楼女子和江湖朋友。
(3)后代传奇
长子袁家骝(1912-2003)成为国际知名物理学家,曾与爱因斯坦合作研究,现存照片显示两人多次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交流。
女儿袁家蕖(1918-2003)嫁台湾富商,其子张铠曾任职于台积电。
私生女袁家芯(1929-2015)由青楼女子抚养,改革开放后赴港定居。
(1)三子袁克良(1892-1949)
1911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曾任北洋军混成旅旅长。
1924年参与冯玉祥北京政变,后隐居天津。
其子袁家骥(1918-1986)任天津纺织局工程师;袁家骅(1920-2008)为北京钢铁研究院研究员。
(2)六子袁克桓(1894-1953)
袁世凯最宠爱的朝鲜姨太李氏所生,1916年随父隐居彰德。
1948年拒绝赴台,留居上海。其子袁家骝(与堂兄同名)曾任上海机床厂总工程师;袁家骥(1925-1990)为同济大学建筑学教授。
(3)十子袁克坚(1902-1963)
1923年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校,曾任国民革命军骑兵团长。
1949年后在河北农业厅任职,其子袁家骅(1930-2010)为石家庄化肥厂工程师;袁家骥(1932-1995)任河北省水利厅副处长。
(4)十二子袁克度(1905-1983)
袁世凯最小的儿子,1928年留学英国。
1949年后任外交部参事,其子袁家骝(同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袁家骥(1935-2005)任国家旅游局副处长。
(1)袁家骝(1912-2003)
袁克文长子,1932年获燕京大学物理学士,1934年赴美留学。1947年与吴健雄合作发现铀的裂变现象,1957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现存书信显示,其1972年曾秘密访华,促成中美首个科技合作项目。其子袁伟诚(1944-)为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终身教授;女儿袁伟利(1946-)任波士顿儿童医院主任医师。
(2)袁家声(1917-2003)
袁克文私生子,生母为上海名妓薛丽清。1940年赴美国经商,后成为旧金山华人商会会长。据《世界日报》1998年报道,其曾出资修复袁世凯在彰德的陵墓,临终前将所有古董捐赠给费城艺术博物馆。
(3)袁家蕖(1918-2003)
袁克文长女,1947年随夫迁居台湾。其子张铠(1949-)曾任台积电资深副总;孙女张雅玲(1978-)为硅谷知名风投合伙人。
(1)大陆遗存
天津袁氏旧宅(现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保存有袁世凯手书"养寿园"匾额;彰德袁世凯墓园存有袁家骝1992年题写的"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碑文;北京市档案馆藏有袁克定1953年亲笔书写的家族关系表。
(2)海外珍藏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藏有袁家骝捐赠的300余封家族书信;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袁克文生前使用的翡翠烟斗;伦敦苏富比2018年曾拍卖袁家声旧藏的《袁世凯手札》册页,成交价21万英镑。
(3)民间流失
据《收藏》杂志2015年调查,袁氏后代散落的文物中,已知有:袁世凯1915年称帝时穿的龙袍(现藏上海私人博物馆);袁克文题写的"寒云别墅"木匾(2012年出现于北京拍卖会);袁家骝1948年使用的派克钢笔(现由其后人保存)。
(1)袁世凯遗嘱真相
根据1916年《顺天时报》披露的遗嘱副本,袁世凯将财产分为20股:正妻于氏4股,沈氏、李氏各2股,其余七妾各1股,未出生子女预留2股。但据《袁氏家谱》记载,实际执行中沈氏因袁克文挥霍额外获得1股。
(2)家族通婚网络
袁氏后代多与军政商要联姻:袁克定长女嫁清末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之孙;袁克文四女嫁直系军阀吴佩孚外甥;袁克良次女嫁张学良堂弟张学铭;袁克桓三女嫁冯国璋侄子冯家麟。
(3)特殊历史时期的选择
1948年国共分野时,袁氏后代出现显著分化:嫡系袁克定一脉全部留居大陆;袁克文子女多赴台湾;袁克良、袁克桓后代分散至香港、东南亚;袁克坚、袁克度等选择留在上海、北京。
(1)袁家第四代
袁家骝(物理学家)之子袁伟诚,现任纽约大学物理系教授;袁家声(商人)之孙袁志远,在硅谷创办AI医疗公司;袁家蕖(名媛)曾孙女张雅玲,参与投资Uber、Airbnb等独角兽企业。
(2)家族聚会
据《环球时报》2018年报道,袁氏后人每两年在天津举行家族聚会,最近一次有来自美、台、港及大陆的63名族人参加。聚会不涉政治,主要交流家族历史和文物保护。
(3)未解之谜
袁世凯生前收藏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真迹)下落;袁克文1931年去世时随身携带的翡翠扳指现存何处;袁家骝1972年秘密访华的具体谈话内容,至今仍无公开档案可查。
来源:九州坤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