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郝天宇介绍,5月底,网约配送员刘某在配送高峰时段乘坐医院电梯送餐时,因电梯多次经停且信号差,平台系统弹出“微笑行动”人脸识别不成功,封停了他的账号。配送站点的站长得知情况后,立即向驿站寻求协助。驿站工作人员迅速响应,搜集事件时间线佐证照片,协助配送站点向平台做
9月11日,金台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金台交警大队、长安银行福利支行,在金台区365暖新驿站开展“安全骑行守法规 金融反诈筑防线”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9月19日,在位于宝鸡市金台区第五大道的365暖新驿站,一面“情系骑手施援手 暖新驿站传温情”的锦旗格外醒目。
网约配送企业负责人郝天宇说:“驿站不仅是歇脚、充电、饮水的便捷场所,还能帮我们化解配送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郝天宇介绍,5月底,网约配送员刘某在配送高峰时段乘坐医院电梯送餐时,因电梯多次经停且信号差,平台系统弹出“微笑行动”人脸识别不成功,封停了他的账号。配送站点的站长得知情况后,立即向驿站寻求协助。驿站工作人员迅速响应,搜集事件时间线佐证照片,协助配送站点向平台做好解释说明,最终解决了问题。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也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今年以来,金台区紧扣“党建引领要强、工作力量要统、工作内容要融、为民服务要优”总要求,聚焦新兴领域党建难点重点,紧紧围绕构建党建矩阵、强化政治引领、聚焦关切需求,着力将服务对象有效转化为治理力量和发展力量,推动新兴领域党建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治引领
凝聚“新”共识
9月17日,宝鸡市社区党员干部示范培训班、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示范培训班在西建非公党建学院举办。位于金台区的西建非公党建学院成立于2020年,是西部地区首家非公企业党建学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金台区委副书记闫启东介绍,金台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新兴领域党建的首位,持续推进178户重点企业、160户重点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今年以来,金台区新选派26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建指导员,专职负责党员发展和党组织孵化工作,同时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推动党建工作与群团组织建设深度融合,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我们先后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理论强素质促发展’、‘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等各类活动12场次,覆盖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代表600余人次,不断提升党务干部能力。”金台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刘波说。
聚焦关切需求
解决“新”难题
9月11日上午,金台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区交警大队、长安银行福利支行,在金台区365暖新驿站开展“安全骑行守法规 金融反诈筑防线”活动,为网约配送员送上“安全锦囊”,提升新就业群体交通安全意识与金融反诈能力。
如何聚焦新就业群体关切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支持服务,让他们在城市里有获得感和归属感?
金台区以暖新驿站为平台,赋予暖新驿站“凝新、暖新、强新”3个工作定位,以6个助手(好评助手、畅行助手、健康助手、创业助手、维权助手、联谊助手)优服务、以5员治理(文明示范员、兼职网格员、民意收集员、食品监督员、志愿服务员)促融入,连接政府和社会资源,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服务管理。
除了日益增多的暖新驿站,金台区出现了很多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延时供餐、打折供餐的友好食堂和友好商户,还有方便骑手精准投送的街区手绘地图……越来越多的友好场景不断出现。
金台区聚焦新兴领域关切需求,积极开展暖“新”慰问、网络招聘、爱心义诊等活动,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职业归属感、获得感。
刘波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我们召开新就业群体座谈会4次;遍访全区新兴领域企业,收集新兴领域各类难题事项40余条,办结处理率达100%;通过‘好评助手’化解新就业群体服务矛盾纠纷2起。”
促进作用发挥
激发“新”活力
6月17日上午,金台区联盟社区举行“365暖新驿站‘五员’聘书”颁发仪式,为50名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等颁发聘书。
“‘五员’机制的推行,让新就业群体成为社区治理合伙人。他们将为基层治理不断注入新活力,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迈出新步伐。”联盟社区党委书记唐俊远说。
外卖骑手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螺丝钉”。他们用自己的辛劳与坚守,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金台区充分利用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深入社区的工作特点,组织他们收集上报各类民生诉求和治理建议,协助基层工作,让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编外力量”,不断弥补传统治理力量的覆盖盲区。
金台区强化助企政策落实,推动新经济组织以党建为牵引,持续发展壮大。2024年,民营经济贡献了金台区近40%的地区生产总值、90%的就业岗位。同时,金台区深化“万企兴万村”活动,全区农技、种植、扶贫资金互助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特色产业帮扶活动,助力乡村振兴,17家两新组织结对帮扶17个村(社区),260家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3700多户。
2024年,金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8%,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达到16个。
来源:陕西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