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NBA选秀大会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关于球队建队思路的讨论却愈发热烈。马刺用宝贵的榜眼签摘下达伦·哈珀,勇士则用交易来的52号签位锁定了大龄新秀昆腾·波斯特。这仿佛是联盟里的两个平行世界,一个在耐心播种,期待参天大树;另一个则在精挑细选,寻找即插即用的零件。
NBA选秀大会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关于球队建队思路的讨论却愈发热烈。马刺用宝贵的榜眼签摘下达伦·哈珀,勇士则用交易来的52号签位锁定了大龄新秀昆腾·波斯特。这仿佛是联盟里的两个平行世界,一个在耐心播种,期待参天大树;另一个则在精挑细选,寻找即插即用的零件。
选秀夜那晚,我和朋友小王盯着屏幕。看到马刺选中哈珀,小王可乐罐一放,脱口而出:“这就对了!摆烂球队不赌天赋赌什么?”这话听着耳熟,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十年前看维金斯当选状元的那个夜晚,那时我也笃信“天赋即真理”。可十年过去,当我翻看波斯特那份NCAA赛季43.1%的三分球命中率报告时,心里竟也泛起波澜。时间,真的会改变很多看法。
说起天赋,有个数据挺扎眼。从1989年到2016年,所有前三顺位的新秀,最终能打进全明星的概率也只有37%。这意味着,高顺位绝不等同于成功保障。勇士球迷对这点可能感触更深。2018年他们选中库明加时,多少人(包括我自己)在朋友圈里欢呼,觉得找到了“下一个追梦格林”。可现实是骨感的,今年季后赛,当库明加在垃圾时间依然投丢空位三分时,那种落差感难以言喻。后来我看到勇士助教的一段采访,算是找到了部分答案。他说科尔的体系要求球员在1.5秒内做出决策,这对新秀来说是极大的挑战,通常需要两年才能适应。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勇士近年更倾向于用选秀权去交换即战力,他们的争冠窗口等不起漫长的养成周期。
反观圣安东尼奥马刺,他们似乎拥有全联盟最奢侈的耐心。近三年,他们的乐透秀成才率是惊人的100%。这背后是实打实的资源倾斜。据统计,马刺乐透秀场均能捞到32.4分钟的上场时间,而勇士的新秀只有12.8分钟。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机会。马刺的训练团队还被透露,特意为年轻球员增加了20%的恢复训练比重。更让人惊叹的是细节,比如哈珀的合同里,竟然包含了每年50万美元的私人训练师津贴,这种投入在争冠球队的新秀合同里几乎看不到。波波维奇老爷子甚至公开说过“失误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这种宽容的环境,就像给幼苗搭建了一个温暖的温室。
那么,勇士选择即战力就是错的吗?未必。当你仔细看他们选中的波斯特,会发现其中的精明。他不仅是三分准,更关键的是他在大学打了四年,战术素养和执行力远超同龄人。我查了下资料,他在这方面的评分比同级新秀平均高出22分。翻看勇士过去五年的季后赛录像,你会发现他们关键时刻的阵容里,几乎看不到新秀的面孔。这就是现实,对于志在夺冠的球队,稳定性压倒一切。有研究显示,争冠球队每多赢一场季后赛,商业价值能提升3%。所以,勇士宁愿花220万美元买个稳妥,也不愿去赌一个三年后可能离队的潜力股,从商业和竞技角度看,都合情合理。
说到底,马刺和勇士走在两条看似不同却都合理的道路上。马刺通过摆烂积累天赋,并倾尽资源悉心培育,等待开花结果;勇士则利用成熟的体系,不断补充即插即用的拼图,竭力延长辉煌。这没有绝对的对错,就像有人喜欢文班亚马石破天惊的暴扣,也有人欣赏波斯特挡拆后那记沉稳致命的三分。篮球的魅力,本就在于这种多样性,每个团队都在时间的长河里,摸索着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答案。您觉得,哪种建队思路更胜一筹呢?
来源:力克体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