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庄稼人没空看表,只听见玉米叶子“哗啦”一声集体叹气——熟了,不熟,都得死。
凌晨两点十九,秋分偷偷进门,像夜班保安把“冷”盖了章。
庄稼人没空看表,只听见玉米叶子“哗啦”一声集体叹气——熟了,不熟,都得死。
“不熟也得割”不是狠话,是止损。
再拖三天,籽粒不饱,倒伏加霜,一亩地直接少卖两百块。
喂牛?
牛都嫌瘪,嚼两口抬头走,嘴里还挂着“今年草也穷”。
今年怪就怪在:立秋赶在了七月底,农历八月初一就秋分,冷得像个早退的打工人。
老人翻黄历直嘟囔:“凌晨秋分,十个牛栏九个空。
”
不是咒谁,60年一轮回,1973年冬天冻掉过牛耳朵,2003年雪压塌过棚,今年轮盘又指到“空”。
别急着笑迷信,数据也打冷颤。
北方玉米站秆水还30%,南方中稻青粒率18%,都比去年高一截。
热量账户赤字,再不给割,连秸秆带穗一起烂,地里直接开“湿冷派对”。
有人赌“再长十天”,有人连夜开机。
赌的人去年赔得裤衩不剩:霜降前一晚,稻穗还绿,第二天白霜一撒,稻谷直接变“玻璃弹”,碾米机一过,碎米一半。
割的人天没亮就下地,车灯照得玉米棒子像金条,机器吼得狗都不叫,仨小时收完,直接卖潮粮,一斤少两分,可省心——至少钱进口袋了。
收完不躺平,地空出来立刻撒油菜、种小麦。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也乱套,今年寒露还在路上,气温已降到14℃,种子不赶紧下地,出苗像秃子挑毛——稀稀拉拉。
老农把播种机档调到最快,跟寒潮赛跑,脚底油门就是发令枪。
城里人一刷手机:秋分昼夜平分,浪漫!
庄稼人抬头:分个屁,天亮晚六分钟,天黑早六分钟,一天少晒12分钟太阳,一季就少积30℃有效温,稻穗少灌三克淀粉,卖价掉一个等级。
浪漫是别人的,账单是自己的。
更烦的是“空栏”阴影。
牛棚加固一次得两千,稻草垫厚三十公分,还得囤青贮,万一真冻到零下25℃,牛可是四条腿的人民币,死一头,三万块打水漂。
有人干脆把牛卖了,钱换电暖炕,搂着媳妇猫冬,留空栏给雪听回声。
可也有人偏不。
夜里两点,老赵把最后一车玉米秆拉进棚,给牛加一勺棉籽饼,拍拍牛背:“撑过这个冬,明年我种春麦给你吃。
”
牛眨眨眼,雾气从鼻孔喷出,像回了一句“行”。
秋分不是节气,是闹钟。
铃一响,割、种、囤、暖,四件事少一件,冬天就给你颜色看。
凌晨两点十九,天没亮,账已算清:
割,少赔;不割,多亏。
冷,早来;不来,也备。
牛,栏里;钱,兜里;心,才能踏实。
天亮以后,雪来不来再说,至少今晚,机器声盖过了风声。
来源:积极的河流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