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突破40万亿元大关,但商品质量安全问题仍是一个“顽疾”。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药品非法添加等问题事件频发,暴露出生产流通环节信息不对称难题。《2023年中国消费市场白皮书》显示,62.3%消费者因质量问题受损,超70%对非知名品牌缺乏信任,
一、破解消费市场信任困局的关键路径
(一)消费市场现状与监管挑战
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突破40万亿元大关,但商品质量安全问题仍是一个“顽疾”。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药品非法添加等问题事件频发,暴露出生产流通环节信息不对称难题。《2023年中国消费市场白皮书》显示,62.3%消费者因质量问题受损,超70%对非知名品牌缺乏信任,信息壁垒成为消费升级核心瓶颈。
(二)政策驱动下的追溯平台建设
国家将追溯体系纳入顶层设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明确要求建立“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追溯制度;《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2035年建成质量强国,追溯体系成为重要质量基础设施。
在政策推动下,全国商品可追溯信息查验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经多年技术攻关与试点实践应运而生。试点显示,农产品全流程追溯使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提升20%,为体系推广奠定基础。
二、打造商品全生命周期数字档案
(一)前沿技术构建智慧追溯系统
平台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加密技术,实现商品信息精准采集与安全管理: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流通环节的环境与位置信息,大数据分析为监管决策提供支撑,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构建可靠溯源链条。
(二)唯一性编码实现“一码溯源”
每件商品赋予3DES加密生成的17位唯一编码作为“数字身份证”。消费者扫码或输入编码,通过中国搜索、平台官网等权威渠道,可查询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全流程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三)全链条信息覆盖保障消费知情权
平台提供生产企业资质、批次检验报告、流通路径等全生命周期数据,让消费者清晰掌握商品“前世今生”,破解信息不对称。
三、多筑牢品质生活安全防线
(一)民生领域筑牢安全底线
在食品、农产品领域,平台全程追溯动态监控农药残留、添加剂使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在药品监管领域,助力实现生产流通全流程管控,提升用药安全与召回效率。
(二)工业产品追溯提升质量管控
针对汽车零部件等重点工业品,平台建立严格追溯机制,质量问题可快速定位生产批次与流向,精准召回,为消费者安全与产业质量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三)新兴业态监管创新实践
面对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平台通过商家资质审核、商品信息备案与从业人员诚信认证,为消费者提供线上购物溯源验证服务,有效应对新业态监管挑战。
四、开创多方共赢发展新篇
(一)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完善
平台提供便捷信息查验与维权渠道,透明信息增强消费信心。市场反馈显示,带追溯标识的商品获更高信任度,形成“优质优信”市场导向。
(二)企业质量管控能力提升
企业接入追溯体系后,优化生产流程、控制质量成本,借助可追溯性营销提升品牌竞争力,形成质量与品牌建设良性互动。
(三)政府监管效能实现跃升
平台为监管部门提供实时数据,助力精准监管与风险预警,大幅提升问题处置效率,构建“数据驱动、智能监管”的现代化治理模式,获相关部门认可。
(四)行业示范效应显著增强
平台已在全国30余个城市、800余家企业、3000余款产品应用,覆盖农副产品、食品、消费品等领域。平台参与消费品质量安全追溯、邮品可追溯、认证认可领域信用体系研究与应用等工作,在行业内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为推动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五、迈向追溯体系新高度
(一)技术创新引领未来方向
平台将加大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创新投入,通过智能数据分析预判质量安全风险,拓展物联网全场景应用,构建智能追溯生态。
(二)应用领域拓展深化服务
计划将化妆品、医疗器械、建材等纳入追溯范围,逐步实现重要产品全行业覆盖,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三)国际合作推动标准互认
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借鉴经验并推动我国追溯标准与国际接轨,助力“中国追溯”走向全球,提升我国商品国际信任度。
六、共建诚信消费新生态
全国商品可追溯信息查验平台作为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核心载体,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为消费安全、产业升级、市场监管提供有效方案。未来,平坦将借助政府、企业、消费者多方合力,构建“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追溯体系,引领品质消费时代,为质量强国、诚信中国建设奠定基础。
来源:商品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