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满:一位孤独症患者母亲的坚守与救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02:06 1

摘要:吴春满这位特别的母亲,因儿子的孤独症而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却满载希望的旅程。她发起成立涪陵“爱心树”家长互助中心,从守护一个孩子,到守护“一群星星”。从IT精英,到一群特殊孩子的“妈妈”,她从不言弃,纵然倾尽所有,一路荆棘密布,也阻挡不了她心怀大爱的脚步。

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受困于自己的心智,一人一个世界,犹如天上的星星,远离社会、独自闪烁。

吴春满这位特别的母亲,因儿子的孤独症而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却满载希望的旅程。她发起成立涪陵“爱心树”家长互助中心,从守护一个孩子,到守护“一群星星”。从IT精英,到一群特殊孩子的“妈妈”,她从不言弃,纵然倾尽所有,一路荆棘密布,也阻挡不了她心怀大爱的脚步。

她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就能点亮心灯,融化孤独。

于荆棘之上

从守护“一颗星星”开始

今年51岁的吴春满,是60多名特殊青少年的大家长。

如果不是命运和她开了一个玩笑,也许她的人生轨迹会是另一个模样。

吴春满和儿子“小王子”(受访者供图)

1997年,吴春满和丈夫一起闯深圳,在一家港资企业从事计算机工作。“那时是抱着要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到的深圳。”正当吴春满志得意满,还准备出国发展时,命运却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给了她一份特别的“礼物”——儿子小王子(化名)出生了。

小王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吴春满发现儿子2岁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对玩具和声音也毫无反应。小王子被诊断为孤独症,那是吴春满人生的至暗时刻。她至今还记得,拿到诊断书那天,她抱着孩子在医院走廊呆坐着,眼泪把孩子的衣服浸湿了一大片。

“我一定会听到儿子喊我妈妈的!”吴春满抱着一定要改变儿子的信念,很快从崩塌的世界抽离出来。她毅然辞去工作,带着孩子奔走于北京、上海等地,让儿子接受专业的干预。她自己也在陪伴孩子治疗过程中学习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理论知识,研究训练规律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康复。

2010年,吴春满和丈夫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涪陵。经过长期的专业康复训练,小王子已能够正常上学。

此时的吴春满,在漫长的求医和自我救赎过程中,内心也在不断受到震动,那就是她发现很多孤独症孩子家庭也像曾经的她一样,陷入迷茫、孤立无援的困境。孤独症怎样干预,如何才能让孩子开口说话……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专业康复机构,在当时的涪陵乃至整个渝东片区都还是空白。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吴春满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给周围的“星星孩子”筑起一个温馨的家……

种下“爱心树”

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晴空

2014年底,吴春满联系到区内5个孤独症儿童家庭,发出“抱团取暖”的倡议。

当时的情景,吴春满仍记忆犹新:“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幼儿园不收怎么办?”“我们老了,孩子该怎么活?”几个家长围坐在一起,谈起孩子的未来,无不红了眼眶。吴春满激动地说:“既然没有路,我们就自己蹚出一条路来!”

“世界孤独症日‌”当天,吴春满带领孩子们到户外开展活动(受访者供图)

那年冬天,吴春满在无钱买房、住着公租房的窘况下,仍拿出了省吃俭用攒下的7万元钱,加上其余四个家庭凑出的3万元,在洗墨路租下一间不足百平方米的活动室,涪陵“爱心树”家长互助中心正式成立,成为当时涪陵唯一一家孤独症康复机构。为让更多家庭能负担得起康复费用,中心实行减免部分费用,每月仅收取800元运营成本,而当时重庆、北京等地类似机构每月康复费用已高达上万元。

吴春满至今仍记得第一个孩子在她的指导下成功穿上袜子的成就感。小女孩叫瑶瑶,不会说话,连“吃饭”“喝水”的指令都听不懂。在吴春满的耐心训练下,三个月后,瑶瑶会指着水杯说“水”,半年后已能跟着老师唱儿歌,一年后已经能够自己穿袜子……如今,瑶瑶在涪陵特殊教育学校上学,有了自己的小伙伴。

吴春满对孤独症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受访者供图)

“我在孩子逐渐有神的眼睛里,看到了希望的光。”吴春满说。这束光,也照亮了她的公益之路。

10年来,吴春满的“爱心树”搬了五次家,哪里房租便宜就搬到哪里。在启动资金很快见底后,吴春满又把早年在深圳工作的积蓄投了进来,却仍然是杯水车薪。因有的家庭不愿公开孩子问题、有些还不知道有这个康复训练机构、有的无钱送孩子来康复训练等,互助中心一度运行艰难。最困难的时间,发不出工资,甚至安装电线都缺钱。即便如此,在其他家庭已陆续退出,吴春满仍在坚持。她说:“既然已经开了头,也让更多家庭看到了希望,我就不能让它断了。”

2015年,转机终于到来。共青团涪陵区委联合重庆市慈善总会送来第一批物资,在本地相关部门和北京中精协支持下,“爱心树”正式挂牌为公益性机构,每年能筹集一部分爱心资金,在原公路局办公楼的小龄儿童康复校区也终于稳定下来。

已年过五旬

竭力为孩子们的未来铺路

“妈妈……”记者采访时,一名高个子男孩向吴春满走过来,她会心一笑,才知男孩就是长大后的小王子。吴春满说,只要有客来访,儿子一般都会过来打招呼。

今年23岁的小王子,从外表看,已然看不出是一个孤独症孩子。他不仅能自己乘火车去重庆,还能在互助中心的就业基地上班挣钱。

2024年,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爱心树”在龙桥街道沙溪社区建成了第二个校区——辅助性就业与托养基地,不仅有学龄前儿童的康复课堂,还有手工皂制作、文件整理、西点制作等样本工作,也是孩子们的职场训练营。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专业的训练,吴春满还联合北京星星雨研究所、北京融爱融乐心智障者家庭支持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机构和高校,优化康复与职业训练方案。

吴春满在就业基地指导孩子们标注数据

目前,有10名像小王子一样的孤独症患者及其他几名唐氏综合征患者,在基地实现了辅助性就业,从事文员、数据标注等工作。“虽然每个月只有几百元工资,但他们实现了从‘被照顾者’到‘劳动者’的转变,以后也能凭双手养活自己,过着有尊严的生活!”吴春满眼眶泛红地说。

7年前,“爱心树”正式被重庆市残联评为AA级定点康复单位,进一步扩大了公益范围,对7岁及以下的孤独症及特殊儿童,全部免除康复培训费用;对7岁以上、家庭存在困难的孩子,同样敞开免费帮扶的大门。渐渐的,找到“爱心树”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孩子也总会长大,他们不能一辈子待在康复中心和特校,未来怎么办?我得再为他们谋一条出路。”就业基地的建立,正是吴春满的“为之计深远”。目前,“爱心树”累计让500余名孩子得到专业康复,就业基地还在进一步扩大技能培训范围,区内手工和缝纫企业正在洽谈中,有望年内入驻。届时,不仅能解决更多特殊群体就业,还能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获得自身价值,起到全方位的康复提升作用。

在就业基地有一面醒目的爱心展板,上面记录了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近100名爱心人士。吴春满如数家珍,小到免费安装电线、送一块地垫,大到提供办公设备等,她记得这些爱心单位和个人曾为爱心树提供帮助、给予温暖的点点滴滴,也是激励她坚持不放弃的动力。

“虽然路还长,但我不是一个人,同行路上有不放弃的家长、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还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未来一定能看到光。”吴春满说,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这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十年前种下一粒爱的种子,如今正在长成一棵大树……

编辑:涪陵区妇联

巾帼聚力 “播”动未来|涪陵区村播(联盟)妇联成立,并与快递行业妇联开展合作共建

喜报!涪陵区妇联理论研究文章在区政协专题理论研究征文活动中斩获佳绩,三篇获奖、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来源:人鸣星话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