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没有文化,对我的影响却很大,她曾经鼓励我方式很简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8:42 1

摘要:我的父亲从四川农村到遥远陌生的东北当兵,五八年集体转业又来到了更遥远陌生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当了工人,六零年回到四川老家,娶了我母亲,母亲两眼一黑,跟着父亲就来到了遥远的内蒙林区,从此,就在远离了老家故土,在这个陌生之地扎下了根。

我的母亲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已经整整四年了(九月十八日)。

我的父亲从四川农村到遥远陌生的东北当兵,五八年集体转业又来到了更遥远陌生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当了工人,六零年回到四川老家,娶了我母亲,母亲两眼一黑,跟着父亲就来到了遥远的内蒙林区,从此,就在远离了老家故土,在这个陌生之地扎下了根。

那个时候,我母亲才十九岁。

六一年十二月,母亲生下了我,她二十岁做了年轻的母亲。

母亲亲口讲的,我出生的时候又瘦又小,有些体弱,难怪我现在的体重最重的时候也才一百二十二斤,多数时候保持在一百一十八斤左右。

说起我的父亲母亲,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都没上过学,没有文化。

母亲没有工作,父亲一个人上班。

父亲人很质朴,一辈子都是开了工资,把钱全额交到母亲手里,家里的大事小事也一起都交给了母亲,他只管上班挣钱。

几十块钱,母亲却把家里和我们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

父亲对我是有影响的,但实话实说,没有我母亲对我的影响大。

我母亲前后生下了我们兄妹四个,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小妹妹比我小十二岁,是母亲三十二岁的时候生的。

母亲最心疼的却不是我的小妹妹,是我,我一直都能感受得到,母亲晚年的时候,还经常嘱咐我:儿子,多吃点好的,早睡早起。

还有我结婚生子以后,常常叮嘱我:你们两个人别生气,别吵架,把日子过好,把我的孙子培养好,让我孙子以后也能有个工作。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对我的影响却很大,我上了小学以后,她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儿子,好好念书,以后才能有出息。

母亲就因为我外公外婆拿不出五毛钱的书本费(母亲原话如此),才没上成学,念过书。

我当时虽然还不明白母亲说的“出息”是啥意思,但母亲说的话却在我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出息”二字一直鼓励着我,我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

我七七年开始上高中了,七八年的时候,母亲把她口中的“出息”具体化了,跟我说:儿子,再使点劲儿,一定要把书念好,现在能考学了,考上学,就能有工作了,有了工作就能挣钱了,以后啥事儿都不用愁。

现在想来,母亲没有文化,她对“出息”二字的理解也只能到这儿了,对一个没有念过书的农家女儿来说,这已经是天花板王炸级别的理解了,却激发出了我学习的巨大动力。

当年的高考是一条龙的方式,成绩够大学的上大学,够中专的上中专。

母亲对我的期望不高,只要能考上中专就行,因为考上了中专,也意味着工作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我能有个工作,她就很满足了。

这是我母亲没有文化,给她带来的局限,念好书,考上学,有个工作,也只能是我当时的最高目标了。

高考的结果大大超出了母亲的预期,当年很低的录取率,我能走进那百分之几的队伍里,证明我在我们这里,用现在的话说,也是个学霸了。

记得我走的那天,我的一个同班同学去车站送我,送给了我一个日记本,打开日记本,他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写的一句话映入了我的眼帘: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努力学习。

这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话,无论如何我母亲是想不出来的。

在我母亲这里,只有朴素的“出息”,再具体一点,也只有把书念好,就能有个工作,有了工作,就能挣钱了,有了钱,就没有什么愁事儿了。

我母亲的观念简单而朴素,却十分的管用。

现在想来,多亏了我有这样一个母亲,她让我从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人长大了要有出息,也只有念好了书,一个人才会有出息。

我小的时候,我们这里的孩子都挺野的,十分的贪玩,男孩多数还很调皮。

我却是一个很听话的乖孩子,这要归功于我的母亲。

我母亲很简单朴素的一个土的掉了渣的道理,让我始终行走在了人生的岸上,体验到了人生的另一番景象。

母亲个子矮矮的,不到一米六的身高,但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是很高大的。

母亲一张圆圆的脸,一双大大的眼睛,矮矮的小个子,时常的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只是再也听不到她对我又会有什么新的嘱咐了……

来源:春丽说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