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一天,因热搜榜单存在“泛娱乐化倾向”,网信部门也对快手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等处罚措施。
2025年,平台迎来了自己新的难关。
9月1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一纸公告,将快手推到了风口浪尖。
其旗下电商子公司“成都快购”因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被立案调查。
同一天,因热搜榜单存在“泛娱乐化倾向”,网信部门也对快手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等处罚措施。
接连的监管重拳,让这家短视频巨头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快手电商增速已明显放缓。
2025年第二季度,快手电商GMV同比增长17.6%,这一数字远低于2023年同期的增速水平。
与巅峰时期相比,快手的市值更是缩水超过80%。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快手电商GMV增速下滑更为明显:2022年、2023年,其GMV同比增速分别为32.5%、29.3%,而2024年全年增速降至17.3%。
曾经的高增长神话似乎难以延续。
用户增长方面,快手也面临天花板。
2025年第二季度,快手应用平均日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4%至4.09亿,平均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3%至7.15亿。用户规模扩张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明显。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快手港股总市值为3274亿港元,与2021年2月巅峰时期的1.73万亿港元相比,缩水超80%。
尽管快手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到350.46亿元,增长13.1%,经调整净利润增长20.1%至56.18亿元,但资本市场似乎仍在观望。
面对重重挑战,快手正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而AI成为了其重要的押注方向。
2025年第二季度,快手的影片生成大模型“可灵AI”表现亮眼,截至7月底全球用户突破4500万。
第二季度更是实现了超过2.5亿元人民币营收,其中海外用户贡献高达70%收入。快手预计可灵AI今年收入将较目标翻倍。
可灵AI已被提升为与主站、电商并列的一级业务部门。
在快手2025年二季度业绩公告中,AI出现频次同比增长185%,显示出公司对这一技术的重视。
AI技术不仅本身带来收入,更深度赋能快手的主营业务。
新推出的“OneRec”端到端生成式推荐模型,通过更精准的内容分发,有效提升了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长和留存率。
在广告业务上,AI的应用带来了点击率和转化率的提升;在电商领域,AI优化了人货匹配效率。
2025年第二季度,快手的销售和营销开支为105亿元,同比仅增长4.6%,远低于营收增速。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I技术对业务的深度赋能”。
随着双11购物节的临近,快手正在全力备战,试图打一场翻身仗。
9月15日至16日,快手在广州举行“破峰双11”2025商家大会,宣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玩法升级。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快手双11的逻辑已发生转变,从追逐流量洪水的“浪涌模式”,转向精耕用户资产的“蓄水池模式”。
平台更加重视全域经营生态体系,强调公域与私域的协同。
快手电商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公域作为“入水口”,将拥有更高用户转化价值的私域作为“沉淀池”和“发动机”。
据官方数据,私域能够为商达带来长期复利,粉丝转化效率是非粉丝的6倍。
快手还效仿其他电商平台,发力“泛货架”场景。
2025年第二季度,快手泛货架GMV贡献占比超过32%,“6·18”期间搜索引导的GMV同比大增140%。这表明其推进“货架电商”战略已初见成效。
快手面临的另一个核心挑战是内容生态治理。
长期以来,平台上的“剧本式带货”、低俗内容和版权侵权问题屡见不鲜。
在快手直播间,剧本式带货炒作肆意蔓延。头部主播辛巴堪称“鼻祖级人物”。
2025年8月18日,他先是声泪俱下地宣布因健康问题退网,却在8月29日,妻子初瑞雪接过其近亿粉丝账号首播时,三次强势连麦。
在辛巴的“示范”下,其他头部网红纷纷跟风,将剧本炒作运用得炉火纯青。
这种不良风气还蔓延至情感直播间,主播们编造“孝子”卖惨剧本,诱导老年人下单购买毫无功效的假冒伪劣产品。
面对内外部多重挑战,快手的破局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从竞争格局看,快手正面临来自抖音等平台的激烈压力。
2024年抖音电商GMV约3.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0%,体量已是快手的近三倍。
抖音电商模式更加多元,其2024年超过70%的GMV来自店铺自播和货架场景。
而快手电商则高度依赖直播场景和达人带货,消费行为多以非确定性的冲动型购买为主,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这种即时收益与延迟风险的不对等,很容易使平台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境。
对快手而言,短期阵痛或许难免。长期来看,合规没有捷径。
唯有彻底告别粗放增长,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能重新赢得用户、市场和监管的信任。
监管压力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规范化。
对快手而言,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能不能管,而是敢不敢打破路径依赖,放弃部分短期流量,去重建内容生态和商业秩序。#头条深一度#
来源:李砍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