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九银十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且高风险的时期,在这期间季节转换、昼夜温差变大,水体环境剧烈变化,易出现以下问题:1、水体出现温跃层,溶氧降低;2、水质恶化,氨氮亚盐超标;3、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4、寄生虫高发;5、易出现肝胆及消化问题,需强化管理。此
金九银十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且高风险的时期,在这期间季节转换、昼夜温差变大,水体环境剧烈变化,易出现以下问题:1、水体出现温跃层,溶氧降低;2、水质恶化,氨氮亚盐超标;3、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4、寄生虫高发;5、易出现肝胆及消化问题,需强化管理。此时,鱼塘的管理要点可以总结为:“外重调水增氧,内重保健减负,防治结合,管理优先”。
01
深度增氧,保持溶氧充足
溶氧充足是维持鱼类正常生命活动、抵御病害与环境应激的核心基础。一旦溶氧不足,不仅会直接引发鱼类浮头,严重时甚至导致泛塘死亡;还会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如氨氮、亚盐代谢受阻)与病害爆发的风险。因此,“深度增氧,保持溶氧充足”成为这一时期鱼塘管理的首要动作,需依靠科学的增氧策略与工具,为水体和鱼类筑牢“溶氧防线”。
白天使用氧源速(4亩·米/瓶)打开水体张力增加水体载氧,晚上长效纳米氧(5亩·米/袋)持续缓慢放氧,缓解水体缺氧情况。常备富力氧(2亩·米/包)在天气突变、停电或发现鱼有浮头迹象时紧急使用进行增氧(必要时可增加用量)。
02
调节水质,减少应激
定期换水,选择晴好天气的上午进行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20%,避免水温、pH值等指标剧烈波动引起鱼群应激。
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定期使用复合芽孢、红菌素、菌多宝扩配液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分解池塘中的有机物(残饵、粪便),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稳定藻相。使用益生菌时需提前开启增氧机。
控制藻类平衡,避免藻类过度繁殖形成老绿水或水华,一旦发现藻类老化(水色发暗),应及时换水或使用有机酸解毒灵等解毒后,引入新鲜藻种(如小球藻)+藻旺旺(5斤/亩米)进行培藻,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色。
03
消毒、改底
随着投饵量增加、鱼类代谢旺盛,底部极易积攒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会持续消耗水体溶氧,还会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更成为病原菌滋生的 “温床”,直接对鱼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做好 “消毒、改底” 工作,从底部根源改善环境,是这一时期保障池塘生态稳定的关键环节。
定期改底使用粤海高铁(片)(2亩·米/包),氧化底层有机物,减少耗氧,降解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同时抑制病原菌滋生。隔天使用粪硫底康(2亩/包)多效改底,祛黑除臭。
04
驱虫、防虫
金九银十的季节交替与水体波动,不仅是水质、底质管理的关键期,也让寄生虫进入了高发阶段——适宜的水温、变化的水环境为寄生虫(如车轮虫、指环虫等)的繁殖、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鱼类受环境应激影响,抵抗力有所下降,更易遭受寄生虫侵袭。一旦寄生虫大量滋生,不仅会直接损伤鱼体组织,还可能引发继发性病害,成为鱼塘健康的重大隐患。因此,做好驱虫、防虫工作,是这一时期守护鱼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A、在寄生虫高发期间,可拌喂渔虫清进行拌喂(2包料/瓶),可降低寄生虫感染风险和危害,安全无刺激;
B、如果寄生虫爆发,定期镜检,发现虫体及时处理。杀虫剂使用后1-2天,使用有机酸解毒灵(3亩·米/瓶)等解毒产品缓解鱼体应激并降解药物残留。
05
投喂管理
A、控制投喂量
适当减少投喂量,控制在鱼吃八成饱即可,避免过量投喂增加肝脏负担和水体负担。
B、在饲料中添加增强免疫力和助消化的添加剂
如鱼虾肝胆舒(2包料/包)+对虾多维(2包料/包)增强鱼体免疫力;丁酸菌王(2包料/瓶)促进消化,改善肠道健康。
06
坚持日常管理(精细操作)
1、坚持巡塘
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有无浮头、溜边、炸群、体色发黑等异常现象。水色变化,是否正常,有无突然转水、分层现象。天气变化,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应对降温、降雨、闷热等恶劣天气。
2、适时出鱼
如果鱼已达到上市规格,可以考虑安排出鱼,避开高风险期。若需继续养殖,则必须加强上述管理措施。
小结
总而言之,增氧解毒是基础,控料保健是核心;调水改底是关键,防病抗应激是保障;勤巡塘细观察,平稳过度保丰收。
来源:三木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