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致意思是:水因为它的自然特性(如水平如镜)被赋予了“公平”“标准”的隐喻,同样道理,制作器物的模具也要有统一的标准,不同材料所制成的模具名称各有不同,比如“木”做的叫“模”(如图1),“竹”做的叫“笵”,“土”做的叫“型”。
北京话夸人“有范儿”,是指一个人有风度、有风范和有风采。那什么是“范”呢?
在了解“范”之前,还需要先认识两个字:“笵”和“範”。《说文》:笵,法也。翻译成今天的话说,“笵”就是“标准”。
《礼记·王制》:
水曰准,曰法。木曰模,竹曰笵,土曰型。
大致意思是:水因为它的自然特性(如水平如镜)被赋予了“公平”“标准”的隐喻,同样道理,制作器物的模具也要有统一的标准,不同材料所制成的模具名称各有不同,比如“木”做的叫“模”(如图1),“竹”做的叫“笵”,“土”做的叫“型”。
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规模曰笵。”也就是说,“笵”演变到清代,凡是标准的模具都可以叫做“笵”,比如铸造铜钱的模具叫“钱笵”(如图2),铸造其它金属器的叫“陶笵”等等。
作为模子,一定是非常标准的。古人在模具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等步骤方面,都是非常考究的。
《荀子·强国》:
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
大致意思是说:先秦时期工匠铸剑,要有一个铸剑的模子,这个模子一定要平正、规整,也就是“刑范正”;同时,铜锡的质量上佳,铸剑工匠的技艺高明,火候恰到好处,这样,打开模子就可以得到莫邪一样的宝剑。因此,“笵”就由模具引申为抽象的模范、标准、法度等意义。
再来说“範”。在古代,车厢两旁设有横木和竖木,供人倚靠,这种设计有助于保持车的平衡,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竹子的结构,因此被称为“範”(图3)。
关于“範”还有另一种说法。
《说文解字》:
範,軷也。
軷(bá),一种古代的祭祀路神的仪式,常在征伐、巡狩等重大场合中举行。在古代的交叉路口,人们会堆起土坛,将犬、羊等牲畜置于其上。经过一番祝祷后,驾车从牲畜身上辗过,以此作为对路神的奠祭。由于驾车辗过牲畜是整个祭祀仪式中的核心环节,因此“範”字中包含了“车”部。
但是,“祭祀路神”这个义项在古代典籍文献中并不多见,“範”则更多地被用来表示铸造器物的模子或使用模子进行制作的概念。此外,还衍生出了典範和法则的含义,如《尔雅》载:“範,法也。範,常也。”再如《玉篇》:“笵,楷式也,与‘範’同。”
最后再来说“范”。
《说文解字》:
范,艸也。从艸,氾聲。
翻译过来就是:范,一种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氾”作声旁。
“范”本义是一种祭祀前沐浴熏香的香草草名,但具体指什么草历来无解,草名所用范字亦已湮灭,有待植物学家牵头多学科的考证。
《山海经》中有三处记载了一种植物“氾林”,如《海内北经》:昆仑虚南所,有氾林方三百里;《海外北经》: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海外南经》同样也有记载: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其范林方三百里。
由此可见,“氾”和“范”是同一个意思,是一种上古时代的神秘植物。
公元前593年,即周定王十四年,晋国大臣士会平定了周王室内乱,周定王赐以诸侯之礼,封于范邑(今河南范县),并赐范氏,史称范武子,这便是范氏的起源。
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帝尧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采食于范,遂为范氏。”
又据《通志·氏族略三》记载:“范氏,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伊祁姓,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周衰,奔晋,为范氏。”
根据以上记载,可知范氏的源流:中国上古时期的帝尧,姓祁,又号陶唐氏,尧的儿子丹朱被封于刘国,以国为氏称刘氏,十八世裔孙刘累为夏王孔甲养龙,赐为御龙氏。到商朝称为豕韦氏,到了周朝又改称为唐杜氏,周宣王时大臣杜伯被冤杀,于是,他的儿子杜隰叔(xí shū)投奔晋国,担任晋国士师(法官),以官名改姓为士,生了儿子士蒍(wěi),孙子士缺,到了他的曾孙士会,由于功劳显著,担任晋国上卿、正卿中军将(元帅),受封于范邑(今河南范县),死后追谥武子,所以也称“范武子”,后世子孙以封邑“范”为姓氏,称范氏。这就是范氏的起源。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范”“範”“笵”(图4)三个字的联系和区别。
“范、笵、範”本来是不同三个的字,“范”本义是一种香草,后来成为姓氏;“笵”本义是模具,后来引申为模范、标准、法度的意思;“範”本义是一种祭祀活动,后来兼并了“笵”的字义,使得“笵”反而成了“範”的异体字。
到了简化字阶段,“范、笵、範”统一合并为“范”,“范”虽然融合了三个不同的字形,但它所传达的核心意义却集中在一个词上:即“模子”。“范”字不仅指代模子,更是对规范和典范的深刻体现,成为做人做事的楷模与榜样。推物及人,无论是制作陶器、金属器,还是做人做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只有内心树立起规范,行为才能有明确的规则可循。同样,人们只有对自己设定规范,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塑造良好的人格。通过自身的平正与规整,我们才能成为他人的楷模和榜样。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