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丙型肝炎作为一种以慢性感染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其疾病进展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不仅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也带来沉重社会经济负担。目前丙型肝炎已进入可治愈时代,随着检验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丙型肝炎病毒毒(hepatitis C virus,HCV
丙型肝炎作为一种以慢性感染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其疾病进展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不仅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也带来沉重社会经济负担。目前丙型肝炎已进入可治愈时代,随着检验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丙型肝炎病毒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检测方法不断更新,相关临床诊疗指南也日益完善。近期,《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发布,旨在通过对HCV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应用进行系统的证据总结和要点推荐,指导其规范、合理的临床应用,从而提高丙型肝炎的筛查率和诊断率。
HCV检测人群
共识1对高危人群、免疫受损及先天性免疫缺陷人群等应定期进行HCV筛查,做到应检尽检;鼓励对其他人群进行HCV筛查,做到愿检尽检(A1)。
HCV检测标志物的应用与检测方法
共识2 HCV Ab 在疾病筛查中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势,但存在窗口期长和无法区分现症和/或既往感染的局限性;HCV cAg 可缩短窗口期且不受免疫状态影响,是一个现症感染指标,但慢性 HCV 感染者体内易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价;HCV RNA作为病毒复制的直接标志物,定量结果能直接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但对实验室设备、空间及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实际检测时应结合临床需求选择适配检测方案(A1)。
共识3夹心法灵敏度特异性均优于间接法,条件允许时 HCV 免疫学检测推荐使用夹心法;HCV RNA 检测方法主要有荧光定量 PCR 和转录介导扩增技术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HCV RNA检测方法(A2)。
HCV的基因分型
共识4应根据HCV感染基因型、治疗和预后情况,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丙型肝炎确诊后,建议酌情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以辅助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A2)。
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共识5进行 HCV cAg、HCV Ab 检测时应及时送检,在6 h内完成血清或血浆分离及送检;若无法满足条件,可先分离血清或血浆,并在低温环境下转运保存样本或重新采集样本(B2)。
共识6进行HCV RNA检测时,应及时送检,建议在4 h内送至实验室;若无法满足条件,可先进行血浆分离并在低温环境下转运保存样本,或使用血液RNA保存管存放样本,或重新采集样本(B2)。
HCV的检测策略
共识7HCV Ab 初筛检测流程仅使用 HCV Ab 进行初步检测,若 HCV Ab 阳性,则进行 HCV RNA 或 HCV cAg检测,适用于资源有限且低感染风险的场景,早期感染、免疫受损及先天性免疫缺陷人群存在漏检的风险(A1)。
图1 HCV Ab初筛检测流程
共识8HCV Ab 和 HCV cAg 初筛检测流程使用HCV Ab检测联合HCV cAg检测进行初步检测,可降低早期感染、免疫受损及先天性免疫缺陷人群漏检风险,是当前推荐的检测流程,适用于大多数医疗机构,尤其适合需要高效识别所有现症感染者的场景(A1)。
图2 HCV Ab和HCV cAg初筛检测流程
共识9胶体金法 HCV Ab 检测流程使用胶体金检测试剂进行初步检测,不适用检测大量血液制品,结果读取依赖主观判断,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该流程主要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偏远地区或应急现场筛查,如缺乏实验室设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医疗服务点等(A1)。
图3 胶体金法HCV Ab检测流程
丙型肝炎其他辅助诊断指标
共识10肝功能、影像学、肝脏活检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HCV 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清转氨酶并结合影像学指标、肝脏活检等可辅助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A1)。
来源: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临床检验联盟专家委员会.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5,48(9):1125-1133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肝脏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