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逼近 3900 点!3 万亿成交额再现,这次行情能走多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9 07:23 3

摘要:2025 年 8 月 25 日,A 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上证指数盘中逼近 3900 点整数关口,单日成交额突破 3 万亿元,这也是 A 股历史上第二次出现如此巨量成交 —— 上一次还是在 2020 年 7 月的牛市行情中。当炒股软件满屏飘红,“冲击 4000

A 股逼近 3900 点!3 万亿成交额再现,这次行情能走多远?给 2 亿股民的 3 点实操忠告

2025 年 8 月 25 日,A 股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上证指数盘中逼近 3900 点整数关口,单日成交额突破 3 万亿元,这也是 A 股历史上第二次出现如此巨量成交 —— 上一次还是在 2020 年 7 月的牛市行情中。当炒股软件满屏飘红,“冲击 4000 点” 的声音在股吧、直播间里此起彼伏,不少股民既兴奋又焦虑:“这波行情能持续多久?现在加仓还来得及吗?会不会重蹈 2015 年股灾的覆辙?”

面对当前市场的狂热与分歧,与其盲目跟风唱多或唱空,不如从数据对比、资金动向、风险信号三个维度,拆解这轮 3 万亿成交额行情的本质,找到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一、先看清:这次 3 万亿成交额,和 2020 年那波有啥不一样?

判断行情能否持续,首先要搞懂 “3 万亿成交” 的驱动逻辑 —— 同样是巨量成交,背后的市场环境差异,直接决定了行情的性质与走势。通过对比 2020 年与 2025 年两次 3 万亿成交的核心特征,能清晰看到三个关键不同点:

1. 驱动逻辑:从 “基本面牛” 到 “流动性牛”

2020 年的 3 万亿成交额,是 “疫情后经济复苏 + 企业盈利反弹” 共同支撑的结果。当时上市公司中报数据显示,消费、医药、科技等核心板块净利润增速普遍超过 20%,股价上涨与业绩增长形成 “正向循环”,属于 “业绩推着股价走” 的健康行情;而 2025 年的 3 万亿成交,更多依赖 “流动性宽松” 驱动:从年初至今,央行已累计降准 2 次、降息 3 次,市场利率降至历史低位,大量资金从储蓄、理财市场涌入股市寻求收益,但上市公司中报却显示,超 40% 企业净利润增速低于 5%,15% 的企业甚至出现亏损,股价上涨与业绩基本面严重脱节,属于 “钱堆着股价走” 的行情。

简单来说,2020 年的 3 万亿像 “给庄稼施肥后收获的果实”,根基扎实;2025 年的 3 万亿则像 “给庄稼浇水太多,叶子看着茂盛,根系却没跟上”,暗藏隐患。

2. 资金结构:散户参与度飙升,情绪主导波动

从成交量构成来看,2025 年的 3 万亿成交中,散户资金占比显著高于 2020 年。市场数据显示,近期 A 股新增开户数连续 3 周突破 100 万,创业板、科创板的小额交易(10 万元以下)占比从平时的 45% 升至 60%,更值得警惕的是,融资余额(散户加杠杆的资金)单日增加超 100 亿元,创 2023 年以来新高,不少散户抱着 “抓住 4000 点行情” 的心态盲目入场。

散户资金 “追涨杀跌” 的特性,直接导致当前行情波动加剧:8 月 25 日当天,上证指数盘中从涨 2% 回调至涨 0.5%,尾盘又拉升至涨 1.8%,单日振幅超 1.5%,这种剧烈波动在 2020 年的 3 万亿行情中极为少见。而情绪驱动的行情往往 “涨得猛、跌得也快”,一旦市场情绪降温,很容易出现踩踏式下跌。

3. 板块分化:从 “全面普涨” 到 “极致抱团”

2020 年 3 万亿成交时,市场呈现 “消费、科技、医药”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态势,多数板块能分享行情红利,散户即便踩不准龙头,也能通过分散投资获得收益;但 2025 年的 3 万亿成交,板块分化达到 “极致”:一边是 AI、半导体等题材股被疯狂炒作,某 AI 龙头股(网友称为 “寒王”)短期内股价涨幅超 200%,高盛甚至给出 3934 元的目标价;另一边是地产、基建、传统制造业等板块持续低迷,部分个股股价仍停留在 2022 年的低位,资金 “抱团” 现象严重。

这种分化意味着,当前行情并非 “全面牛市”,而是 “结构性牛市” 甚至 “题材股牛市”。如果踩不对板块,即便成交额破 5 万亿,散户也可能不赚钱,甚至在题材股回调时被套牢。

二、最关键的问题:能冲击 4000 点吗?3 个风险点必须警惕

面对 “是否能到 4000 点” 的疑问,没有绝对答案,但行情能否延续,取决于两个核心支撑条件;同时,有 3 个风险点若触发,很可能导致行情逆转,散户需重点关注:

1. 行情延续的 2 个核心条件

条件一:流动性宽松政策不转向

既然当前行情依赖流动性驱动,后续政策走向就是关键。如果央行继续维持降准、降息,或出台减缓 IPO 节奏、优化减持规则等支持资本市场的措施,上证指数冲击 4000 点存在可能性;但如果出现 “加息、提准” 等政策收紧信号,或央行明确表示 “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区间”,意味着推高股价的 “资金活水” 可能减少,行情大概率在 3900 点附近见顶。

条件二:外资持续流入不中断

北向资金是当前市场的 “稳定器”——8 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 500 亿元,是推动 A 股突破 3800 点的重要力量。若外资能保持每日 20-30 亿元的净流入,将为市场提供持续支撑;但需警惕美联储 9 月议息会议的影响:如果美联储释放 “加息信号”,全球资金流向可能逆转,外资若撤离 A 股,将直接冲击当前行情。

2. 必须警惕的 3 个风险点

风险一:量能无法持续,3 万亿成 “昙花一现”

巨量成交需要后续资金持续跟进,若未来 3-5 天成交额回落至 2 万亿以下,说明市场 “追涨资金不足”,行情很可能进入回调阶段。回顾 A 股历史,2015 年股灾前也曾出现单日 3 万亿成交,但仅维持 1 天,次日成交额就跌至 2 万亿,随后市场开启暴跌模式。量能是行情的 “氧气”,一旦氧气不足,行情便难以维系。

风险二:题材股炒作退潮,高位接盘被套

当前 AI、半导体等题材股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不少股票市盈率超 100 倍,部分亏损企业股价仍在暴涨,完全依赖 “情绪接力” 支撑。而题材股炒作的逻辑是 “龙头不倒、板块不灭”,一旦某只龙头股出现跌停,很可能引发整个板块的连锁反应。此前某 AI 概念股从高位下跌 10% 后,3 天内又跌 20%,高位接盘的散户根本来不及止损,就是典型案例。

风险三:杠杆资金爆仓,引发连锁下跌

近期融资余额激增,意味着大量散户通过加杠杆炒股。杠杆是 “双刃剑”,能放大收益,更能放大亏损:行情上涨时,杠杆资金会助推涨幅;但行情回调时,杠杆资金被迫平仓(即 “爆仓”),会加剧股价下跌,甚至引发连锁反应。2015 年股灾中,无数散户因加杠杆从盈利百万变成负债百万,教训极为深刻。

三、给 2 亿股民的 3 点实操忠告:拒绝纸上谈兵,守住利润是关键

在当前波动加剧的行情中,盲目追高或恐慌割肉都不可取,以下 3 条实操策略,既考虑风险控制,又兼顾收益保留,适合普通投资者:

1. 仓位管理:留 30% 现金,不做 “满仓赌徒”

无论当前持仓浮盈多少,都不要满仓操作,务必保留 30% 的现金仓位。当前行情波动大,回调随时可能出现,现金仓位既能在回调时提供 “抄底” 机会(若有把握),也能在行情结束时快速离场,避免因满仓被套陷入被动。

具体操作可分两类:若持仓是 AI、半导体等高位题材股,且浮盈超 30%,建议先减仓 50%,锁定部分利润;若持仓是银行、消费等估值合理的蓝筹股,可保持 50%-60% 仓位,无需频繁操作,避免被短期波动干扰。

2. 板块选择:远离高位题材,聚焦 “低估值 + 稳业绩”

当前题材股炒作已进入 “高风险阶段”,散户应避开 AI、半导体等高位板块,转而关注两类安全边际更高的领域:

低估值防御板块:如银行、保险、公用事业,这些板块市盈率普遍低于 10 倍,业绩稳定,即便行情回调,跌幅也会远小于题材股,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政策支持的成长板块:如新能源中的储能、光伏,这类板块虽前期涨幅不大,但有政策补贴和业绩支撑,后续可能迎来轮动机会,且估值相对合理,下跌空间有限。

需特别提醒的是,机构研报中的 “高目标价”(如某 AI 股 3934 元目标价)往往是 “长期估值预测”,并非短期买入信号,散户若盲目追高,很可能成为 “最后接盘者”。记住:“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题材股狂热期,保持冷静才是生存之道。

3. 止盈策略:设置 “动态止盈线”,不贪最后 10%

很多散户明明盈利,却因 “想多赚一点” 错过卖点,最终浮盈回吐。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设置 “动态止盈线”,按规则操作,不被情绪左右:

对于题材股:以 “5 日均线” 为止盈线,一旦收盘价跌破 5 日均线,立即清仓,不纠结后续是否反弹;对于蓝筹股:以 “10 日均线” 为止盈线,跌破 10 日均线卖出 50% 仓位,跌破 20 日均线清仓剩余部分。

举例来说,若 100 元买入某题材股,涨到 150 元时,5 日均线为 145 元,某天收盘价跌至 144 元,就应直接卖出 —— 行情结束时,所谓 “反弹” 往往是 “诱多陷阱”,等散户反应过来,股价可能已跌至 130 元,前期盈利会大幅缩水。

结语:3900 点不是终点,而是 “认知考验点”

当 A 股逼近 3900 点,3 万亿成交额再现,市场的狂热与担忧并存。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3900 点既不是行情的终点,也不是起点,而是对 “认知与心态” 的考验 —— 考验你能否理性看待巨量成交,能否控制追高冲动,能否做好风险防控。

回顾 2015 年股灾、2020 年疫情大跌、2022 年熊市,每次市场剧烈波动后,能活下来并持续盈利的,都是 “不贪、不慌、不盲目” 的投资者。与其纠结 “能否到 4000 点”,不如专注 “如何保住当前利润”—— 毕竟在股市里,“赚得到” 不如 “拿得住”,能避开风险、守住收益,就已经跑赢了大部分散户。

来源:木丁看客看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