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际交往的大舞台上,我们都渴望建立良好的关系,收获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却如同隐藏的暗礁,随时可能阻碍我们前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七大心理危害的面纱。
在人际交往的大舞台上,我们都渴望建立良好的关系,收获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却如同隐藏的暗礁,随时可能阻碍我们前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七大心理危害的面纱。
自负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表现得目中无人。当他们与同伴相聚时,情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大发雷霆;高兴时,则滔滔不绝、手舞足蹈,全然不顾及他人的情绪和态度。此外,他们还会过高地估计自己与别人的亲密度,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让别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他们疏远。
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曾说:“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嫉妒是一种危险的情感,当看到与自己有联系且比自己优秀的人取得成绩时,就会产生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心理。当对方遭遇灾难时,他们会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会通过造谣、中伤等手段贬低他人,以此来安慰自己。黑格尔也曾指出:“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嫉妒具有针对性、对等性和潜隐性的特点,它就像一颗隐藏在心底的“毒瘤”,侵蚀着我们的心灵。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多疑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良心理品质,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他们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种狭隘、片面且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就像一条“蚀虫”,慢慢啃噬着友谊之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并得到认可、支持和赞许,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相反,则会产生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自卑的浅层感受是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原因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自卑就像一把“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手脚,让我们不敢大胆地与人交往,阻碍着我们的成长。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和自我的心理空间。即使是再亲密的朋友,也有自己的内心隐秘和不愿向他人坦露的世界。然而,有些人却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他们热衷于探听别人的情况,并非有实际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刺探别人隐私的低层次心理需求。这种过多干涉他人的行为,就像一个“入侵者”,侵犯了别人的空间,让人感到不舒服。
羞怯心理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往往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他们在言语上会吱吱唔唔,行动上会手足失措。长此以往,这种羞怯心理会像一堵“隐形墙”,阻碍他们与他人正常交往。
敌视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其心理可能源于童年时期家庭环境的虐待,从而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想法。他们对不如自己的人不宽容,对比自己厉害的人敢怒不敢言,对处境与自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这种敌视心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伤害的危险,因此人们都不愿与他们往来。
了解了这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危害,我们就要时刻警惕,努力克服这些不良心理,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收获更多的美好。
来源:墨眼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