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下午,超强台风“苏拉”余威未散,珠海斗门区仍处于“五停”(停课、停工、停业、停市、停运)紧急状态。江湾中路一带积水未退,街道如河,许多商户正忙着清理店内淤泥与积水。然而就在这片灾后狼藉之中,一辆黑色豪华越野车却在积水中反复穿行,激起数米高浪,直扑临街
9月24日下午,超强台风“苏拉”余威未散,珠海斗门区仍处于“五停”(停课、停工、停业、停市、停运)紧急状态。江湾中路一带积水未退,街道如河,许多商户正忙着清理店内淤泥与积水。然而就在这片灾后狼藉之中,一辆黑色豪华越野车却在积水中反复穿行,激起数米高浪,直扑临街商铺——玻璃碎裂声、居民怒斥声混杂在尚未散去的风雨中,构成了一幅令人错愕的画面。
据珠海市公安局斗门分局9月25日发布的警情通报,涉事司机李某某(男,64岁)当日驾驶越野车在江湾中路附近多次涉水行驶,造成多家商铺门窗损毁、电器浸水。经调查取证,李某某对其行为供认不讳,并表示悔过。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事件曝光后,多段现场视频在网络迅速传播。画面中,车辆如冲锋舟般在齐膝深的积水中来回穿梭,每一次加速都掀起汹涌水浪,猛烈拍打商铺外墙。有店主痛心表示:“台风刚走,我们正抢救货物,他倒好,开着大排量车来‘冲浪’,我店里冰箱、冰柜全泡坏了,损失少说上万元。”更有目击者愤然拦截车辆,质问:“你是来救灾的还是来添灾的?”
李某某的行为绝非简单的“贪玩”。在城市内涝尚未退去、应急响应仍在持续的敏感时刻,任何非必要的出行本就应被克制。而其选择驾驶高底盘越野车在积水区反复行驶,已超出普通通行范畴,更像是一种对风险的挑衅和对公共资源的戏谑。这种“以灾为景”的心态,暴露出部分人将自然灾害异化为个人表演舞台的危险倾向。
事件也揭示了灾后管理的盲区。尽管政府已启动“五停”措施,但对道路通行的具体管控仍存在执行缝隙。为何一辆私家车能在严重积水路段自由穿行?是否应设立临时禁行标识或安排巡逻劝导?当公共安全依赖个体自觉时,制度的防护网便已出现破洞。
更值得警惕的是社会情绪的撕裂。一边是商户含泪清淤,一边是司机悠然“造浪”,两者之间的反差不仅是行为差异,更是责任认知的巨大鸿沟。在一个共同体面临危机时,个别成员的自我中心主义极易激化群体矛盾,侵蚀社会信任基础。
此次处罚虽及时,但惩戒本身不足以根除问题。我们需追问:为何类似“积水飙车”“台风打卡”的行为屡见不鲜?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还是因为社会对灾难缺乏敬畏?
灾难面前,没有人是孤岛。一次看似微小的任性举动,可能让他人多付出数倍的恢复代价。真正的文明,不只体现在风平浪静时的秩序井然,更在于风雨交加中的彼此体谅与自我约束。
这场“人为浪涛”终会退去,但它留下的思考不应随水而去。或许,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更多摄像头和更严的罚单,而是一场关于公民责任感的深层启蒙——在自然的威力面前,谦卑,才是最坚固的防波堤。
来源:故檐听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