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银针飞梭,银锤作响。5月15日,由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5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色赛项在凯里举行,全省237名职业院校选手分别围绕苗绣、贵银两大非遗技艺展开激烈角逐。
银针飞梭,银锤作响。5月15日,由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25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色赛项在凯里举行,全省237名职业院校选手分别围绕苗绣、贵银两大非遗技艺展开激烈角逐。
苗绣比赛现场
此次大赛内容丰富多元,不仅设有技能竞技环节,还同步开展师生文创展演体验活动,并举办“贵州省台江县创新文化旅游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村BA’火爆出圈的经验启示”专题讲座。在考核标准上,苗绣工艺考试做出创新调整,除传统的配色协调性、三种以上针法技艺考察外,还新增现场绘制图案环节,通过考察选手绘画能力,进一步挖掘其创意潜能与基础功底。
贵银比赛现场
大赛开幕式亮点突出。黔东南职院与台江县共建的贵州“村BA”非遗文创产品研发中心正式揭牌。黔东南职院副院长吴文勇介绍,该中心将以非遗技艺为根脉、文创设计为羽翼,通过挖掘“村BA”现象级IP背后的文化潜力,构建起“流量赋能非遗、文创反哺乡村”的双向驱动模式,为该院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开辟全新实践场域。
同时,2025年“村BA”非遗文创设计大赛随即启动。“去年我们与榕江合作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和评选,设计了很多符合‘村超’主题的作品,最后选出100多件在‘村超’赛场上展示,反响很好。”黔东南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春寒表示,延续去年与榕江合作开展村超非遗文创设计大赛的成功经验,今年,学院又和台江“村BA”一起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评出入围作品后,把其中优秀的设计作品转化为实物产品投入市场。这类融入民族元素的文创产品,因兼具地域特色与纪念价值,深受外地游客欢迎,切实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开幕式现场
作为赛事承办方,黔东南职院办学特色显著。近年来,该院坚守“根植民族地区、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工匠、服务民族产业”定位,依托苗侗民族文化与技艺传承优势,引入太阳鼓刺绣公司、丹寨国春银饰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设立4个省级大师工作室,邀请10余名省级技艺大师深度参与教学,并与苏州工艺美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主题教学,持续提升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推动苗侗文化、银绣染技艺迈向产业高端。
展演体验活动现场
值得关注的是,学院《“银脉”相承,“盛饰”华章》项目荣获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职教赛道创意组金奖,实现了学院在此赛事金奖“零”的突破。罗春寒表示,学院已连续五年承办该特色赛项,这是上级部门对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及民族传统技艺办学实力的高度认可。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助力优秀选手与作品崭露头角。
贵州教育报记者 任伟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廖波
三审 赵宏斌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