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4日、9月22日,济南以高频节奏,将创新创业工作推向纵深 ——8月14日,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带队到高新区调研创新创业载体,并召开推进会部署重点工作,这次会议,侧重“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
创新创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引领城市迈向未来的“核心动能”。
8月14日、9月22日,济南以高频节奏,将创新创业工作推向纵深 ——8月14日,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带队到高新区调研创新创业载体,并召开推进会部署重点工作,这次会议,侧重“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
9月22日,于海田又带队到历下区,深入企业、孵化器摸实情、解难题并召开推进会。而此次会议则聚焦“调度分析”“查找不足”,明确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实举措解决难题。
在此之前,6月10日,济南召开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工作会议,于海田指出,创新创业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赢得发展主动和优势的关键之举。要充分认清形势,深入分析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抓好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各项工作,为省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内生动力。
济南市长以高频节奏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有何战略考量?
从生态构建到精准发力
三次会议响应需求
创新创业,是驱动城市内涵式增长的根本动力。
梳理三次会议的内容,可以清晰看到济南推动创新创业的工作重心,呈现出从全面动员、到系统构建生态、再到精准破解梗阻难题的递进轨迹。
6月10日的会议,是一次全面的动员和定调。于海田指出,创新创业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赢得发展主动和优势的关键之举。并指出要聚焦“育主体、搭平台、促转化、聚要素、优环境”精准施策,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此次会议为加快构建体现省会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绘制了清晰的“施工图”,奠定了后续工作的总基调。
8月14日的会议,更像是一次深入的系统部署。于海田指出,创新创业是夯实基础、赢得未来的关键举措,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源头活水。思想认识要到位,把创新创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凝聚共识、靶向发力,加快构建体现省会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体制机制要到位,用足用好省会科技资源,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提能增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多措并举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责任落实要到位,细化实化目标任务,清单化、台账化推进实施,持续优化政策供给、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协同配合要到位,加强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高效协作,凝聚创新创业强大合力,推动创新创业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此次调研的浪潮科创中心、山东科创集团国资科创基地、山东中科先进技术有限公司,均代表了济南在龙头企业带动、国资平台发力、院地合作方面的核心资源优势,意在展示标杆、明确路径。
9月22日,则是在前期部署基础上的一次深化和攻坚。会议基调更侧重于“问题导向”,会议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摸清找实难点堵点,做好共性问题梳理分析,以更实举措解决创新创业难题。这表明济南的创新创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期,着力破解制约效能提升的具体障碍。
会议指出,要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产业配套,做好供需对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加快推动各类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有效衔接,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集聚区。要加快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渠道,大力引育科技经纪人队伍,完善产学研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切实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要把健全完善激励容错机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推动干部群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每一项指出都直指创新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会前调研的齐鲁科技金融大厦、济南国际人才创新中心,则聚焦于金融赋能和人才服务这两个创新创业生态中最具活力的要素,着力破解一线主体面临的现实难题。
通过三次会议,济南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通过这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创新创业的活力真正转化为推动全市各产业升级、培育新增长点的动能。
大赛品牌效应凸显
汇聚英才与项目的“强磁场”
一个大赛,就是一条连接全球创新资源的“高速路”。通过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这一端口,济南正将国际前沿的技术、项目与人才,与城市的发展需求进行精准对接。
备受关注的第八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自2025年5月启动以来,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项目征集网络,设置西欧英国、南欧意大利等 5 个海外赛区及北京、上海、南京等10个国内赛区,聚焦电子信息与高端软件、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等五大领域及智能机器人等特色赛道。
往届大赛落地项目的长效发展成效显著,而2025年新落地项目已展现出 “快衔接、高适配” 的特点。在南京赛区脱颖而出的陈光教授团队项目,凭借先进生物制造技术获第七届大赛决赛一等奖,2025年落地长清区后注册成立济南佰赛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当地产业生态迅速打开市场,已与中石油等石化头部企业建立订单合作关系,累计获得意向投资超5000万元。这一项目的快速成长,正是大赛“政策+载体+资源”全链条支持的缩影——落地后不仅入选市级重点人才工程,还获得长清区定制化的场地保障与产业链对接服务。
海外赛区的项目落地同样成果斐然。第七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暨第八届新动能大赛东南亚赛区赛事中,高精度光栅传感、Dr.Brain 脑机接口两个往届参赛项目现场签约落地济南起步区,围绕电子信息与高端软件(包含人工智能)、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现代医药与生物制造、先进材料与新能源装备、现代农业与绿色环保五大产业领域,累计征集325个项目报名参赛,经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筛选,102个技术领先、市场前景良好的优质项目进入路演环节,截至目前,已有10个项目达成初步落地意向。
大赛不仅是一次竞赛,更是一个长效的引才引智平台。通过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和后续服务,将一时的关注转化为长期的落地发展,有效促进了创新要素与济南产业基础的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产业孵化能级跃升
新动能加速集聚成型
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离不开与产业高度协同的专业载体支撑。济南在产业孵化领域动作频频,一批高质量孵化载体展现出强劲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7月30日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大学科技园开园,这个聚焦生物医药、类脑研究、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平台,同步揭牌成立 “济南市槐荫区医养健康产业科创联盟”“济南市槐荫区创业孵化中心”,现场与医疗、科技、教育、金融等领域多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作为首批签约入驻的企业,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已规划将部分支架产品生产环节转移至园区,整体规模预计可达1~2亿元。该园区将深度融合槐荫区、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多方资源禀赋,围绕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医疗康养高新科技研究,全面承接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培养科技产业人才队伍,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创新发展。
济钢空天信息产业园正在快速建设。该产业园重点布局火箭总装、发动机、部组件配套制造等全产业链相关产业,周边区域主要布局物流、商业等其他服务业态,将打造成为济南市航空航天产业的“产业孵化器”和“集聚承载体”。通过招引国内头部企业集聚落地,同时提供完善的生活、生产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公铁水”运输优势,打造低成本物流优势,构建航空航天产业特色城区。目前,该园区已入驻星河动力、北京睿能世纪、山东派蒙机电、航天科工成果转化中心多个优质项目。天兵科技两级可回收运载火箭总部和制造基地项目、液体火箭贮箱项目等一批重点入园项目正在加速落地建设。
以上实例表明,济南正通过建设功能清晰、配套完善的专业产业载体,对重点领域的资源导入与生态培育,为区域产业升级与集群发展夯实基础。
这股在泉城大地奔涌的创新创业浪潮,其意义远不止于培育几家高成长性企业或建设几个现代化园区。它正深刻重塑着济南的产业肌理与发展逻辑。从生物医药到空天信息,从智能制造到现代农业,创新创业所激发的活力,如同一种基础性动能,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驱动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集群成势。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更是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金融活水的引流渠和城市活力的度量衡。
持续优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将为济南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积蓄新优势提供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 丁梅浩)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