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物简介:季爱红,邹平市黛溪学区党总支书记、黛溪小学校长、邹平市督学,正高级教师,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齐鲁名校长等荣誉。曾当选中国共产党滨州市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多次参加《教育家》杂志“圆桌论坛”,著有《耕耘者》
人物简介:季爱红,邹平市黛溪学区党总支书记、黛溪小学校长、邹平市督学,正高级教师,获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齐鲁名校长等荣誉。曾当选中国共产党滨州市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多次参加《教育家》杂志“圆桌论坛”,著有《耕耘者》。
晚报记者 刘清春 李忠辉 通讯员 冯其泉 周傲然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的贴心人、精神的引路人。校长的管理能力、业务能力、人格魅力,对学校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邹平市黛溪小学校长季爱红从教30多年,当了半辈子“孩子王”。她铭记饥饿的童年、爱护她的乡邻、将全部精力倾注于乡土教育,立志“把一所乡村学校办到了最好”。
>>>老师手织的一件毛衣,为她播下了教育的种子
一件毛衣,悄然播下教育的种子,在岁月里生根、发芽、绽放……
童年时,季爱红曾被贫穷与饥饿困扰,乡亲们的接济和关怀让她满怀感恩。后来,她成为村里第一个考入镇重点班的学生。班主任张柱德十分欣慰,将镇教委奖励的一捆毛线织成毛衣送给她——这份温暖,季爱红永生难忘。这件毛衣,她穿小后留给妹妹,如今仍精心珍藏。正是这份厚重的师爱,让她长大后毅然选择从教,用行动报效家乡。
1988年7月,季爱红被分配到邹平镇西关小学。锈迹斑斑的校门、杂草丛生的校园、落满灰尘的课桌……恶劣的环境没有浇灭她的教育热情。刚入职,她便接手了因危房改造已停课三个月的毕业班。为了帮学生补回进度,她把自己的宿舍收拾出来:白天用作办公室,晚上就成了孩子们的“第二学习乐园”。从此,这间小屋里时常传出阵阵笑声与琅琅书声。
多年来,季爱红始终以校为家,父母是她最坚实的“精神支柱”。母亲总说:“你教的是千家万户的娃,比照顾我们重要。”有一次,父亲生病的电话打来时,她正忙着研究校园安全方案。电话里,弟弟哽咽着说明情况,父亲却在一旁急忙喊:“别耽误学校的事,我没事!”
女儿小时候常抱怨:“妈妈的学生比我重要。”直到有一天,女儿跟着她为学生小茜筹措救命钱,看着母亲为陌生孩子奔波的身影,女儿终于理解:“妈,原来你每天都在发光。”
>>>培养县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8人
1995年,季爱红首次执教市级公开课;1996年,她成为邹平市首批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008年,她被提拔为黛溪办城里小学校长;2011年,出任黛溪教委副主任兼黛溪小学校长;2015年,出任黛溪教委主任兼黛溪小学校长。
17年间,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零犯罪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等3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连续14年被评为县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连续14年斩获全县综合考核一等奖。学校曾代表邹平迎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专家给出高度评价:“把一所乡村学校办到了最好”。
在教师培养上,季爱红始终秉持“成就他人,快乐自己”的理念,倾力做好“传帮带”。她常帮老师们分析教材、研讨课题,开诚布公地指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也会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答疑解惑,引领他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提高青年的教研水平,她还带领骨干教师赴省、市执教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总结推广教学经验,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这份付出结出了丰硕成果:她指导青年教师打磨课程,还为他们建立《星星之火》专业成长档案。截至目前,已先后培养出县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8人;推出国家级优质课2节、省级优质课16节、市级优质课30多节……
>>>“把课堂种在生活里,这才是真教育”
季爱红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的理念。她主张,要重现学生在黛溪幼儿园和黛溪小学的9年时光,大力推动“幼小衔接”与“五育融合”,为他们90年的人生奠基。
在教学方法上,她大胆创新,研发出“四环六步”课堂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探究”。如今,学生们常说“种植课比动画片还吸引人”,原本枯燥的思政课也变成了“故事狂欢会”。
她还带领团队构建起“343”五育并举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第一个“3”,是将学科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阅读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4”指生命课程,包含体育与健康、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第二个“3”指涵养课程,涵盖学校自主教育文化课程、家庭孝德文化课程、社会“1+N”文化课程等。通过这一体系,劳动、科技、艺术等元素被融入日常教学,既关注学生的潜力挖掘,也倡导阳光自信成长、全面发展。
这一课程体系得到省教育厅领导及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其中,《开心农场》校本课程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校本课程;她主持的省级课题《促进中小学生科技实践能力提升的创客教育研究》结题时,评审专家评价道:“你们把课堂种在了生活里,这才是真教育。”
2021年,在光明杂志社圆桌论坛,季爱红作“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典型发言;2023年,在山东省校长培训会上,她分享“打造两支队伍,营造两种氛围”的办学经验。此外,她先后主持9项省、市级课题,发表或获奖论文20余篇;撰写的50多万字教学随笔集结成《耕耘者》一书,成为许多年轻教师的“案头参考书”。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季爱红与乡村教育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来源:滨州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