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音赏乐:送给青年女小号演奏家张桐子煜20岁的礼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7:35 3

摘要:在古典音乐的舞台上,演奏技巧与文化底蕴的碰撞往往能催生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表达。前不久,吉林交响乐团在中央歌剧院青年指挥家袁丁的执棒下邀请女青年小号演奏家张桐子煜演绎亚美尼亚作曲家亚历山大・阿鲁秋年的《降 A 大调小号协奏曲》,我在视频中一睹为快,情不自禁写下以

京剧底蕴与小号华章:张桐子煜的音乐融合之旅

在古典音乐的舞台上,演奏技巧与文化底蕴的碰撞往往能催生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表达。前不久,吉林交响乐团在中央歌剧院青年指挥家袁丁的执棒下邀请女青年小号演奏家张桐子煜演绎亚美尼亚作曲家亚历山大・阿鲁秋年的《降 A 大调小号协奏曲》,我在视频中一睹为快,情不自禁写下以下文字以飨读者:

张桐子煜的演绎时,便以其独特的艺术履历为这部经典作品注入了别样的东方意趣——自幼浸润京剧艺术的学习经历,尤其是从小学老旦的独特经历,加之向世界著名女性小号演奏家汲取的艺术养分,共同成为他诠释西方铜管音乐时最鲜明的个人印记。

张桐子煜的音乐之路颇具跨界色彩,且始终保持着对多元艺术养分的渴求。4岁起,他便在钢琴与京剧的双重启蒙中感知艺术:钢琴奠定了他严谨的乐理基础与和声感知,而京剧则赋予他对旋律线条的独特把控力与舞台表现力。这种多元的起点,为他日后走向国际舞台、吸纳全球优秀艺术经验埋下伏笔。

15岁考入奥地利格拉茨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预科班,如今已是该校本科四年级学生的他,不仅师从 German Brass 成员、该校小号教授 Uwe Köller,更曾受教于前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小号首席 Hannes Läubin、柏林爱乐首席 Guillaume Jehl 等业界权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求学与艺术交流过程中,张桐子煜主动向多位世界著名女性小号演奏家学习,汲取她们在艺术表达上的独特视角与细腻风格。例如,她曾深入研究被誉为“铜管界抒情诗人”的女性小号演奏家艾莉森·巴尔松(Alison Balsom)的演绎技巧,学习她如何在展现小号清亮音色的同时,赋予旋律温柔细腻的情感张力,这种对音色层次的精妙把控,与他从京剧老旦唱腔中习得的“润色”技巧形成奇妙呼应;

她还关注另一位国际知名女性小号演奏家塔季扬娜·科尔查诺娃(Tatyana Kolchanova)对现代音乐作品的诠释,借鉴她在复杂节奏处理与音乐戏剧性呈现上的经验,这让她在面对阿鲁秋年协奏曲中技巧性段落时,有了更丰富的处理思路。

这些向女性演奏家学习的经历,打破了传统铜管演奏中偏重力量与技巧的单一范式,为她的音乐注入了更多元的情感维度与细腻的艺术表达,也让她在东西方音乐融合的探索中,拥有了更开阔的艺术视野。

在奥地利期间,张桐子煜多次随 Landesjugendorchester 登台演出,丰富的舞台实践让她的演奏兼具学院派的严谨、女性演奏家的细腻以及舞台实践的成熟,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此次演绎的阿鲁秋年《降 A 大调小号协奏曲》,本身便是小号文献中的“试金石”。

这部作品以降 A 大调为基调,旋律兼具浪漫主义的抒情性与现代音乐的色彩感,单乐章(或三乐章)的结构中,小号独奏始终是舞台的核心,既需展现优美如歌的旋律线条,又要攻克高难度的技巧段落。而张桐子煜的演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正是他将京剧艺术特质与向女性小号演奏家所学技巧相融合,注入铜管演奏的巧思。

京剧艺术讲究“唱念做打”,其中“唱”的韵律感、“念”的节奏变化,都与西方管乐的呼吸控制、乐句处理存在微妙的共通性。张桐子煜从小学习老旦,老旦唱腔沉稳、内敛,注重气息运用和情感深沉表达的特点,与她从艾莉森·巴尔松那里学到的抒情演绎技巧高度契合。在阿鲁秋年协奏曲那些抒情性段落中,张桐子煜的小号音色并非一味追求西方传统铜管的“辉煌”,而是融合了京剧唱腔的“润色”与巴尔松式的细腻——绵长的乐句里,她借鉴京剧演唱中“气口”的处理方式,搭配巴尔松擅长的气息控制技巧,让旋律在强弱起伏间更显自然流畅,如同京剧老生的拖腔般于细微处见韵味,又兼具西方抒情音乐的温柔质感。

而在技巧性段落的快速吐音中,她则将京剧念白的节奏感与塔季扬娜·科尔查诺娃对复杂节奏的处理经验相结合,使音符的颗粒感既有铜管乐器的干脆利落,又带着戏曲念白的抑扬顿挫,同时规避了机械性的技巧展示,多了一层人文温度与戏剧性张力。这种融合并非刻意的“嫁接”,而是深植于她艺术基因中的文化共鸣与多元学习经验的自然流露,让降 A 大调的优美旋律,在东方审美与国际先进演奏技巧的双重加持下,有了新的解读可能。

从京剧的唱念到铜管的旋律,从东方的戏台到西方的音乐厅,从向男性业界权威求教到汲取女性演奏家的艺术精髓,张桐子煜的演奏证明,优秀的艺术表达从来不是单一文化或单一风格的复刻,而是多元积累与跨界学习的融合。

她以《降 A 大调小号协奏曲》为媒介,让京剧的艺术基因与国际顶尖的小号演奏技巧在西方经典中生根发芽,不仅为青年演奏家的个性化表达提供了“跨界学习+文化融合”的范本,也让听众看到,当不同文化、不同性别艺术家的艺术智慧在音乐中相遇,能碰撞出怎样令人惊喜的艺术火花。

张桐子煜的演奏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文化的对话与艺术经验的融合。她的小号演奏中,既有西方音乐的严谨结构和高超技巧,又有东方京剧的韵味与情感,更有女性演奏家细腻、抒情的艺术特质。这种独特的融合,让她的音乐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她的演奏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性,也让我们对跨文化、跨风格的艺术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期待。在未来,笔者期待张桐子煜能够继续在音乐的道路上探索和创新,不断吸纳全球优秀艺术养分,为观众带来更多融合多元文化与多元风格的精彩作品。

值得一笔的是,据说她的成年礼物是她的爸妈给她开了一场音乐会,邀请了小伙伴们一起同台演出,今年正好她的二十岁,我也送她一个礼物,就是用文字表达笔者的对她的期待,希望越走越高,成为中国的巴尔松,优秀的小号演奏家。

来源:文化是闲出来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