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家里的网速,我这人是最没耐心的那种。记得去年夏天,我家客厅沙发上刷个剧,信号满格,风风火火;一挪到阳台,哎哟喂,卡成PPT,简直想砸路由器。尤其是疫情那会儿,全家人都窝在家上网课、追剧、开会,宽带一条,设备一堆,WiFi信号像过山车似的起伏不定。运营商的客
说起家里的网速,我这人是最没耐心的那种。记得去年夏天,我家客厅沙发上刷个剧,信号满格,风风火火;一挪到阳台,哎哟喂,卡成PPT,简直想砸路由器。尤其是疫情那会儿,全家人都窝在家上网课、追剧、开会,宽带一条,设备一堆,WiFi信号像过山车似的起伏不定。运营商的客服电话打爆了,他们说“先生,您这宽带是100M的,够用了啊”,可我心里门儿清:问题不是宽带慢,是覆盖不到位啊!后来我琢磨着,花大价钱拉第二条宽带?太贵了。结果一咬牙,研究了研究,把一条宽带接上两台路由器,嘿,客厅卧室阳台,全屋WiFi稳如老狗,信号满格,网速还分流了。朋友来串门,看到我家网线那点小把戏,眼睛都直了:“哥们儿,你这操作牛啊,一条线搞定两台路由器?”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个事儿,顺便把我的亲身经历和踩过的坑,全抖落出来。别急,这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黑科技,普通人捣鼓捣鼓,就能上手。走起!
先说说为什么会想到这一出。咱们家家户户的宽带,都是从运营商的光猫(就是那个小盒子,接上网线的那玩意儿)出来的。一条光纤进门,吐出一根网线,插到路由器上,就能全家共享上网。这网线里头的信号,本质上是数据流,像一条河水,能分流到多条支流里去。但问题是,路由器就那么大点儿,WiFi信号覆盖不了大房子,尤其是老小区那种,墙厚得像城墙,信号一穿墙就蔫了。拉第二条宽带?月费翻倍不说,布线还麻烦。聪明人就想:干嘛不把这条宽带“分身”一下,让两台路由器轮流干活?一个管客厅和厨房,另一个专攻卧室和书房,信号重叠区还能自动切换,网速不打折,覆盖翻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科幻?其实原理简单得像搭积木:宽带信号从光猫出来,先喂给一台主路由器,它负责上网认证和分发IP地址;然后用网线或无线方式,把信号“借”给第二台路由器,让它也加入战场。关键是,别让两台路由器“打架”,比如抢同一个IP地址,那才叫乱套。
我第一次试这个,是用小米路由器当主,TP-Link的当辅。光猫的网线直插小米的主路由器,客厅信号稳;然后我从小米的一个LAN口(就是路由器后面那些黄色的网口)拉出一根网线,插到TP-Link的LAN口。为什么不插WAN口(蓝色的那个)?因为WAN口是专接外网的,插进去会让第二台路由器以为自己是“独立王国”,搞出双重NAT(网络地址转换),上网是能上,但玩游戏或视频会议时,延迟高得像喝了假酒。LAN到LAN的接法,就跟把第二台路由器变成“无线扩展器”一样,俩家伙共享同一个局域网,设备间传输文件快如闪电。步骤说来不费劲:先关掉第二台路由器的DHCP功能(这是啥?就是自动发IP的开关,在设置页面搜“DHCP服务器”就行,关了它,别让它和主路由抢活儿);然后重启,网线一插,SSID(无线名字)设成一样的或相似的,密码统一。手机一搜网,俩信号都跳出来,系统会自动挑强的用。试了试,卧室上网课,延迟从200ms降到50ms,追剧不卡了。花了不到半小时,成本零元(网线淘宝五块钱一根),这买卖值!
当然,这法子不是万能的,得看你家路由器支持不支持。有些老款路由器,LAN口就仨,接个打印机、NAS啥的就满员了。这时候,升级版玩法来了:加个交换机。交换机啥样?就是个多口小盒子,像路由器的穷亲戚,但专干“分线”活儿。光猫网线插主路由器,主路由器的一个LAN口再插交换机,交换机上多出四个口,随便分给第二台路由器、电视盒子、智能音箱。优点显而易见:不改路由设置,插上就用,信号纯净,不丢包。缺点呢?多买个交换机,花个百来块(小米或TP的,靠谱)。我后来家大业大,就这么干了,客厅交换机一放,网线像蜘蛛网似的辐射出去,全家设备无缝连接。记得有次朋友聚会,十来个人同时刷抖音、玩王者,网速稳得一批,没人抱怨。运营商的100M宽带,实际分到每个人头上20M,够追高清剧了。要是你家是别墅或复式,交换机还能串联多层楼,楼上楼下信号互通,视频监控都不带卡的。
不过话说回来,LAN到LAN接法虽好,也有个小毛病:所有设备都在一个局域网里,安全上有点儿敞亮。比方说,你家小孩儿下载个病毒,容易传染全网;或者访客上网,万一黑客扫荡,风险高。想隔离?那就换LAN到WAN的级联模式。这法子有点儿像“母子兵”:主路由管大门,副路由管内院。步骤稍复杂点:光猫网线插主路由,主路由LAN口拉网线到副路由的WAN口;副路由设置成动态IP(自动从主路由要地址),关掉它的DHCP,或者手动设子网(比如主是192.168.1.X,副是192.168.2.X)。SSID可以设不同名字,避免干扰。优点是网络隔离,副路由下的设备上网独立,不会互相“串门”;还能负载均衡,主路由忙不过来,部分流量甩给副的。缺点?设置麻烦,新手容易踩坑,比如IP冲突,上不了网;还有双NAT,远程访问如NAS共享文件,得端口转发,折腾人。我试过一次,副路由放书房,专管打印机和电脑,客厅主路由管娱乐设备。结果呢?书房打印文件,速度飞起,不影响客厅追剧。但调试花了我俩小时,主要是改IP时手抖,网崩了,重启三次才稳。建议新手,先备份路由设置,边改边ping主路由测试连通性。
无线桥接呢?这可是懒人福音,尤其懒得拉网线。原理是让第二台路由器“听”主路由的WiFi信号,像无线中继。TP-Link、华为、小米都支持,设置页面搜“无线桥接”或“WDS”。步骤:主路由正常用;副路由选桥接模式,扫描主路由SSID,输入密码连接;然后副路由重发信号,覆盖盲区。优点:不用钻墙拉线,公寓小户型神器;还能漫游切换,手机走动时信号无缝接力。缺点明显:信号穿墙衰减,速度打折(主100M,桥接到副可能剩70M);稳定性差,墙多或干扰大,容易掉线。我家阳台信号弱,就这么试了,副路由放门口,桥接主信号,阳台刷朋友圈顺溜了。但高峰期,副区网速掉到50M,追剧缓冲两秒,勉强能忍。要优化?选支持MU-MIMO的路由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简单说就是多设备不抢道),或者调频道避开邻居WiFi。实际用下来,无线桥接适合临时补丁,拉线条件差的家庭;长期用,还是有线稳。
聊了这么多方法,总得说说坑吧。最大的坑是IP地址冲突:两台路由DHCP都开,设备分不清爹是谁,上网黑屏。解决?总有一个关DHCP,主发IP,副从命。还有防火墙:副路由桥接时,防火墙别关太死,不然主副间数据堵塞。安全性上,访客网必开,别让外人直达主网核心。网速分配呢?别指望一条宽带变两条,物理极限在那儿,总带宽不变,只是分流均匀。玩游戏的注意,级联模式延迟多10-20ms,竞技党慎用。运营商光猫有时带路由功能,拨号上网,得设成桥接模式(搜“光猫桥接设置”),不然多一层NAT,雪上加霜。我踩过这坑,电信光猫默认路由模式,接两台后网速腰斩,客服指导改桥接,才恢复。
实际案例说说,激发你动手欲。我邻居老王,退休大爷,家是两室一厅,老路由放客厅,卧室信号弱得听歌都卡。听我一说,他买了个百来块的TP路由,LAN接法,半小时搞定。现在孙子上网课,他刷新闻,全家和谐。另一个是小李,程序员,家大,书房电脑多,拉交换机加副路由,NAS共享文件,远程办公丝滑。还有个朋友,租房不让拉线,无线桥接救场,阳台健身看视频,不再出门蹭邻居网。可见,这招不挑人,学生、白领、老头儿,都能玩转。成本低(路由二手50块,交换机100),回报高(WiFi覆盖+50%),性价比爆表。
当然,时代在变,新路由器Mesh组网(网状网络)流行起来,像小米AX系列,一主多辅,无缝漫游,自动优化。但Mesh贵(一套千元起),对老用户,一条宽带双路由仍是平民首选。未来5G融合宽带,或许一条线管全家IoT,但眼下,这法子够用。动手前,检查路由型号,支持桥接的优先;网线用Cat6,防干扰。调试卡壳,B站搜教程,视频比文字亲切。
最后,网是工具,别让它绑架生活。我家双路由后,网速稳了,心也静了。
周末不刷屏,带娃公园遛弯,才是真自在。
你家WiFi咋样?试试这条线双路由,保准惊喜。
行动起来,网自由,从今开始!
来源:wljslmz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