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良渚不是梦:VR与AR技术带中外记者沉浸体验古人生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4:52 1

摘要:9月23日下午,“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浙江行代表团的中外媒体记者和专家学者,走进杭州良渚博物院及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沉浸式触摸先民生活印记,亲身感受VR与AR技术为历史文化传播带来的革命性的突破。

9月23日下午,“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浙江行代表团的中外媒体记者和专家学者,走进杭州良渚博物院及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沉浸式触摸先民生活印记,亲身感受VR与AR技术为历史文化传播带来的革命性的突破。

中外媒体记者和专家学者参观良渚博物院。

良渚文化距今逾五千年,是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巅峰之作。良渚古城则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同时代兼具城墙与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的都邑遗址。在良渚博物院里,陈列着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多件(组)。博物院创新融合传统展陈与高科技手段,借助数字多媒体、3D打印等新技术,为观众打造出个性化的数字化观展体验。

记者使用AR智能导览眼镜观看良渚博物院中的展品。中国网徐林/摄影

记者拍摄良渚博物院中的展品。中国网徐林/摄影

展品中的木构水井为AR体验点之一。中国网徐林/摄影

戴上智能AR导览眼镜,中外记者仿佛开启“历史交互模式”:虚拟环境中,遗址细节、虚拟地图清晰呈现,搭配实时语音讲解,原本静态的文物瞬间变为可交互的“活历史”。玉琮、玉钺在眼前放大缩小、旋转跳跃;灵动小鸟从玉璧中飞出,环绕周身,摊开手掌便能“落”于掌心,佩戴者如同拥有了专属的AR互动大屏。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系主任罗伊·安东尼·罗杰斯接受采访。中国网徐林/摄影

“这座博物馆完整呈现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络,每个展馆都独具特色,清晰展现良渚文化从早期到后来的发展历程。”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系主任罗伊•安东尼•罗杰斯在采访中感慨道,AR眼镜带来的身临其境感令人震撼,能完全沉浸于虚拟场景,比单纯阅读文字获取信息更轻松、更直观。“用AR技术将五千年前的景象搬进博物馆,是传播历史的绝佳方式,也能帮助外国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若外国大学将这项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效果定会比教授单纯讲授生动得多。”

如果说AR技术让文物“活”起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VR技术则让记者们“穿越”到五千年前。2019年7月6日,良渚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圣地。而园内最新推出的“良渚VR大空间•神纹之约”项目,更是全球首个以良渚古城为蓝本打造的全感官沉浸式科技互动体验项目。

中外记者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借助VR设备感受历史。中国网徐林/摄影

中外记者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借助VR设备感受历史。中国网徐林/摄影

中外记者对该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戴上VR头显、背上交互设备“双肩包”,“步入”充满科技感的虚拟实验室,随后通过“时光机”“空降”至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城,在35分钟的“时光之旅”中,亲身感受良渚先民真实的生活场景,见证古城不同发展阶段的风貌,更与两代良渚王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

印度尼西亚拉贾瓦里电视台新闻记者奥利维娅·费拉里在拍摄视频。中国网徐林/摄影

“太震撼了!简直难以置信!”印度尼西亚拉贾瓦里电视台新闻记者奥利维娅•费拉里在体验VR项目后,激动地分享感受,“通过VR眼镜看到龙的瞬间,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记忆。科技让历史文化变得可感可知,帮我们读懂良渚古城先民的生活。印度尼西亚也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可以借助VR技术,让更多人看见它们的魅力。”

“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浙江行于9月23日在杭州启动,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缅甸等国家的智库学者与媒体记者,携手中国媒体记者及专家学者,围绕“数智服务、改善民生”主题在浙江进行参观交流。代表团走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展馆、博物馆、医院、社区等地,沉浸式感受中国以数智科技驱动人权发展的鲜活实践。

来源:中国网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