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六大名菜排行榜,最珍贵的竟然是第四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3:00 3

摘要:一年只卖90只,提前半个月排队还未必吃得到,巴中这道烤羊把成都人逼疯

一年只卖90只,提前半个月排队还未必吃得到,巴中这道烤羊把成都人逼疯

有人凌晨三点去南江县城蹲守,老板一句今天没羊,直接原地崩溃。

不是饥饿营销,是羊真的不够。

南江黄羊长在海拔800米以上,啃的是中药草,喝的是山泉水,一年出栏量不到两千头,能拿来烤的更少。

老灶加青杠木炭,六小时慢转,外皮焦脆,里面肉汁锁得死死的,蘸一口野蜂蜜,甜里带辣,辣里回甘。

吃完只想叹气:以前吃的只能叫羊肉。

想当场吃到,得认三家店:老城杨记、桥坝老灶、关坝张家。

每家一天最多三只,节假日直接砍半。

电话预订?

不接。

微信?

不回。

老板原话:羊够了才开机。

有人托县长打招呼,照样排队。

去年秋天,一个成都网红自带小马扎,从中午等到晚上十点,羊出炉那一刻,边录视频边哭,播放量飙到三千万,评论区全是问地址的。

第二天,三家店门口多了两百个帐篷,派出所不得不出面劝退。

真吃不到也别硬耗,县城农贸市场七点半之前能买到生羊腿,回家用烤箱复刻,先腌后烤再刷蜜,味道能打七十分。

想百分百还原,得用青杠木,城里找不到,用荔枝木炭代替,香气差一截。

吃完记得把骨头打包,回家熬汤,加一把白萝卜,第二天早晨那口汤能把人拉回南江山谷。

有人把烤黄羊当巴中唯一王牌,其实本地老饕更迷枣林鱼。

巴河野生乌棒,现捞现杀,鱼血还没流完就下锅,酸汤是提前三天用山泉水、泡菜老坛、新鲜藿香吊出来的。

鱼肉一夹就脱骨,入口先是酸,再是鲜,最后一点点辣,像有人把整条河塞进嘴里。

枣林镇桥头那家老店,一天只卖二十条,去晚了只能喝汤。

汤也能喝三碗,喝完额头冒细汗,风一吹,通透。

怕排队,可以转战江口青鳙豆花鱼。

青鳙鱼现在比鲫鱼贵三倍,野生数量年年掉,老板得凌晨去码头抢。

鱼砍成块,和现磨豆花一起煮,豆花吸足麻辣,比鱼还抢手。

锅底加一把本地花椒,麻到嘴唇跳舞,却停不下来。

吃完鱼,喊老板加宽粉,五块钱一份,粉吸饱汤汁,筷子一夹就断,得用勺舀。

最后那口汤,总有人打包回家煮面,第二天还在回味。

想吃得更野,去通江喝白玉鱼汤。

白玉河海拔高,水温低,鱼长得慢,一条巴掌长的鱼至少三年。

渔民趁天没亮撑船撒网,七点前必须上岸,鱼离水超过两小时,鲜味直接腰斩。

做法极简,鱼煎一下,加开水大火冲白,撒盐出锅。

汤像牛奶,喝不到一点腥味,只有回甘。

当地人办酒席,头一道菜必是白玉鱼汤,喝完才上硬菜,意思是:鲜味打底,后面随便造。

市区夜宵摊主打平昌油炸鱼,小杂鱼挤满一筐,下锅前还活着,油炸到骨头都酥,撒花椒粉、辣椒面、葱花,一把铁铲翻两下,直接倒塑料袋里。

五块钱一小袋,边走边吃,鱼刺不用吐,嚼碎像薯片。

吃完袋子一扔,嘴角一层油,回家刷牙三遍还能闻到香。

2021年这做法进了非遗,消息一出,老摊主集体涨价,从五块跳到八块,顾客照抢。

有人吐槽贵,老板一句话:以前喂猫的东西,现在你们拿手机排队拍,还嫌贵?

六道菜跑下来,发现一个规律:越鲜越野,越难吃到。

南江烤黄羊排第一,不是味道碾压,而是稀缺决定地位。

真想吃,别等国庆,九月底去,羊最肥,游客还没涌进来。

提前一天住县城,早上六点去店里登记,交全款,第二天中午准能吃上。

别问能不能打包,烤羊就得现切现吃,带走风味折半。

实在赶时间,买包黄羊肉干解馋,八十块一袋,嚼着像牛肉干,越嚼越香,缺点是费牙。

有人把去巴中当美食冒险,山路绕到吐,吃完发现排队时间比车程还长。

可那股鲜、那股野,一旦入口,脑子里自动播放山风、河水、炭火声,再远的奔波都值。

下次谁再说四川只有火锅,把这篇文章甩过去,告诉他:真正的川味天花板,藏在巴中深山,一年只卖九十只,吃不吃得到,全看缘分。

来源:简单饭团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