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乡村文旅数字化发力方向:政策驱动与创新实践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6 14:21 2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与数字技术的加速渗透,乡村文旅的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着力点。2025年,在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乡村文旅数字化将围绕基础设施、文化遗产活化、消费场景创新、城乡融合及可持续发展等方向全面发力,推动产业从“流量驱动”向“价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与数字技术的加速渗透,乡村文旅的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着力点。2025年,在政策红利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乡村文旅数字化将围绕基础设施、文化遗产活化、消费场景创新、城乡融合及可持续发展等方向全面发力,推动产业从“流量驱动”向“价值共创”转型。

一、政策框架: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指引

国家近年来密集出台多项政策,为乡村文旅数字化提供了系统性支持:

01 新型基建布局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3号)明确提出支持景区智慧化改造,包括预约系统、安防监测设备等。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通过5G基站规划、智慧导览系统建设,构建“一部手机游黄河”综合平台,实现景区客流、车位的实时感知与调度。

02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文旅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要求推进非遗工坊活态传承,利用三维建模、动作捕捉等技术对古村落及非遗技艺进行数字化留存。例如,黄河流域通过构建数字文化博物馆,开发AR/VR互动项目,推动文化遗产从静态展示转向沉浸式体验。


03 消费场景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民宿经济+科技研学”“农旅+露营”等融合模式。《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支持低空旅游、沉浸式剧本杀等新业态。


二、核心发力方向与技术路径

01 构建智慧文旅服务网络

新型基建下沉:在重点乡村布局5G基站、智能传感器,实现景区全域数据互联。例如,黄山景区通过智慧化改造获5000万元国债支持,完成客流预警与生态监测系统升级。

平台化服务整合:搭建区域性智慧文旅平台,集成导览、预订、交通等功能。河南省通过“一部手机游黄河”项目,整合九省区文旅资源,推动跨区域线路联动。

02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活化与IP开发

技术赋能保护:利用三维扫描、高清摄像等技术对古建筑、非遗技艺进行数字化存档。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通过AR技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获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

IP产业化运营:挖掘乡村文化符号,开发文创产品与沉浸式体验。小红书联合桂林红岩村举办“好柿发生”风物节,将传统民俗转化为潮流文化IP,带动周边消费增长5700元/日。

03 数字化营销与流量转化

全媒体传播矩阵:依托短视频平台实现精准种草。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起“乡村文旅创作者扶持专项行动”,2024年上半年带动“乡村咖啡厅”“大地艺术”等新业态内容新发近6万条。

大数据驱动个性化推广: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制定定制化方案。例如,小红书基于82%用户旅行前查阅攻略的习惯,推出“乡村漫游”计划,形成“发现—传播—体验”闭环。

三、政策保障与风险规避

01 资金支持机制

专项债重点投向4A级以上景区基建,西藏、新疆等地最高可获100%补贴;

REITs融资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张家界景区通过发行公募REITs融资8亿元,开发悬崖玻璃栈道后客流量增长40%。

02 风险防控要点

避免同质化:2024年全国87个温泉项目因缺乏特色被驳回,需结合中医康养等差异化定位;

严守生态红线:利用“国土云”APP核查用地性质,防止违规开发。


四、从“数字化工具”到“价值共同体”

2025年,乡村文旅数字化将超越技术应用层面,转向“资源互链”的生态构建。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与市场创新,乡村文化资源将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动能,最终实现“城市支持乡村,乡村滋养城市”的共生格局,市场主体则需聚焦差异化IP与体验升级,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数字化篇章。

来源:中红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