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点通丨警惕变成“小红人”,猩红热来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6 14:14 2

摘要:春夏交替,又到了猩红热的高发季节,一般情况下,猩红热的高发季节在每年的春夏季和冬季。

春夏交替,又到了猩红热的高发季节,一般情况下,猩红热的高发季节在每年的春夏季和冬季

广大市民请注意:2~10 岁儿童容易感染猩红热,请做好预防措施。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 A 族 β 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A Streptococcus,GA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儿童扁桃体炎、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为发病高峰。5~6 月为春季高峰期,11 月至次年 1 月为冬季高峰期。

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飞沫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行为即可传播。

被污染用具传播

不慎接触到被细菌污染的用具也可以被感染。

2~10 岁儿童容易被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托幼儿童和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感染后可获得较强免疫力,再次感染同一血清型病原菌的可能性较小。

潜伏期:1~12 天,多为 2~5 天。

感染后较常见症状

发热

多为高热,伴咽痛。

皮疹

发病后次日会出现皮疹,首先于耳后、颈及上胸部发现皮疹,1天内会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充血的基础上有猩红色弥漫细小斑丘疹。

口周苍白圈

面部皮肤充血,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形成“口周苍白圈”。

帕氏线

在腋下、肘部及腹股沟的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色深红,间或有出血点,呈横线状,称之为“帕氏线”。

草莓舌和杨梅舌

部分患者在病程1到2天内出现舌苔厚白,舌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称为“草莓舌”。2到3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称为“杨梅舌”。

如何预防?

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猩红热,做到以下几点也可以有效预防:

1 管理传染源

如果孩子确诊猩红热,应避免上学,及时就医治疗,病好后方回校;被患者污染的用具可煮沸消毒,家具书桌要用肥皂水或消毒液擦洗消毒。

2 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室内勤通风。猩红热高发期,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通风较差的地方。

3 提高孩子免疫力

适当户外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都可以提高免疫力。

来源:陵水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