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啦来啦!”近日,定州市子位镇寺底村互助幸福院里,暖阳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刚放下工具包,便被老人们笑着围住。这支平均年龄60岁的队伍,又带着剪刀、推子,为村里的老伙计们上门剪发了。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绅光
“来啦来啦!”近日,定州市子位镇寺底村互助幸福院里,暖阳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刚放下工具包,便被老人们笑着围住。这支平均年龄60岁的队伍,又带着剪刀、推子,为村里的老伙计们上门剪发了。
谁能想到,这支平均年龄60岁的志愿服务队,已经穿梭了整整60个村庄及7所敬老院,累计服务超万人次。
67岁的李欣是服务队的创始人,她发现身边不少老人因身体不便,连普通的理发都成难题,便在2024年春天拉上6名同伴,开始为乡亲们免费义剪。
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到如今覆盖西城乡、邢邑镇等周边几十个村庄,一年不到,就有40余名志愿者加入。
为让服务更贴心,队伍创新推出“1+N”模式:每月固定“爱心赶集日”,志愿者在村广场、敬老院支起“理发摊”,针对卧床、残疾等特殊老人,他们化身“移动理发站”,揣着工具包穿梭田间院落,石凳当“理发椅”、屋檐作“遮阳棚”,哪怕只有一位老人需要,也会专程跑一趟。
暖心服务还延伸出“爱心一日捐”微公益:队员每天自愿捐1元,凑钱为老人购置剪发时用的毛巾、纸巾等实用物品。没想到,这一小小善举引发连锁反应。不少爱心厂家和爱心人士主动加入捐赠行列,将自家生产的小物品免费捐赠给暖阳志愿服务队,形成“爱心接力链”,至今已惠及上千名老人。
每逢端午、重阳和中秋等传统佳节,暖阳志愿服务队便化身“节日炊事班”。他们自购食材、自搭灶台,在互助幸福院摆开“孝老饺子宴”。
如今,这支“银发力量”还与五老协会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基层治理。五老成员为服务队出谋划策,还跟着志愿者走村入户。农闲时一起宣讲养老政策,邻里有摩擦时上门调解,志愿者再跟着去给老人剪剪头发、聊聊天,让矛盾在温情中化解。
从田间地头的“临时理发室”到热气腾腾的“孝老饺子宴”,从银发志愿者的步履不停到五老协会的智慧赋能,子位镇的实践印证:当善行成为集体选择,当尊老化为文化自觉,乡村振兴便有了最深厚的土壤。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