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突围战打响!阿里新芯片拿下1.6万张订单,国产替代拐点已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4:27 1

摘要:当央视《新闻联播》的镜头扫过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的背景板时,没人料到这几秒钟的画面会在科技圈掀起巨浪。一张"国产卡与NV卡重要参数对比表"赫然出现:阿里平头哥PPU、华为昇腾910B、壁仞104P与英伟达A800、H20的核心参数被并列展示。其中,阿里平

当央视《新闻联播》的镜头扫过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的背景板时,没人料到这几秒钟的画面会在科技圈掀起巨浪。一张"国产卡与NV卡重要参数对比表"赫然出现:阿里平头哥PPU、华为昇腾910B、壁仞104P与英伟达A800、H20的核心参数被并列展示。其中,阿里平头哥PPU的96GB HBM2e显存、700GB/s片间带宽、400W功耗,像三颗重磅炸弹砸向舆论场——这颗从未公开的"神秘芯片",不仅参数直逼英伟达H20,更撕开了国产AI芯片规模化落地的突破口。

一、从"含光800"到"PPU":阿里芯片十年暗战

平头哥PPU的横空出世,并非偶然。2014年阿里上市后,马云在内部会议上撂下狠话:"如果我们不做芯片,将来会被人卡脖子。"这句预言在2025年的今天,正被现实反复验证。彼时,阿里悄然搭建起横跨芯片、AI、云计算的研发体系:2016年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2017年投建达摩院,2018年并购中天微组建平头哥半导体。

2019年,平头哥首款AI推理芯片"含光800"惊艳亮相。基于台积电12nm工艺,170亿晶体管撑起820 TOPS峰值算力,ResNet-50测试中推理性能达78563 IPS,能效比碾压同期竞品。但含光800的276W功耗、PCIe4.0接口,在英伟达A100面前仍显稚嫩。当时业内评价:"这是国产芯片的小步快跑,却离真正的战场还有距离。"

真正的转折藏在2023年。据蓉和半导体咨询CEO吴梓豪透露,平头哥在台积电流片了一款7nm工艺芯片,2024年进入量产阶段。这款芯片正是此次曝光的PPU——相比含光800,它将显存容量从含光800的未知规格跃升至96GB HBM2e,片间带宽提升至700GB/s,接口升级到PCIe5.0×16,功耗增至400W。参数表上,它已超越英伟达A800,与H20的差距缩小到"一代HBM显存"和"片间带宽"的细节差异。

更关键的是量产能力。招银国际研报指出,得益于国内7nm工艺与2.5D封装技术突破,平头哥PPU单卡BOM成本较进口H20下降40%。这意味着,当阿里云在三江源项目签下16384张算力卡、1945P算力订单时,它不是在"秀肌肉",而是在证明:国产芯片已经跨过"实验室样品"阶段,具备规模化商用的成本优势。

二、3479P算力订单背后: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

三江源项目的订单明细,藏着国产AI芯片的"突围密码"。这个总投资超86亿元的绿电智算中心,已签约22832张国产算力卡,总算力达3479P。其中阿里云独占16384张平头哥PPU,占比72%。长江证券分析师直言:"这不是简单的采购,而是国产算力生态从'单点突破'到'系统作战'的转折点。"

过去三年,国产芯片的痛点始终卡在"生态"二字。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垄断全球AI训练市场,国内厂商即便芯片参数达标,也难跨过"软件兼容性"的死亡谷。但平头哥走了条不同的路:一方面,PPU设计之初就强调"与英伟达兼容",中邮证券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其推理任务兼容性已通过多项测试;另一方面,阿里将芯片与阿里云、通义大模型深度绑定,形成"芯片-模型-云服务"的闭环。

这种"全栈自研"的模式正在显现威力。通义AI近期开源的千问3模型、Qwen3-Coder编程模型、Wan2.2视频生成模型,已拿下多个全球开源榜单冠军。当这些模型跑在平头哥PPU上时,性能损耗比第三方芯片降低30%。招银国际测算,这种协同效应可推动阿里云公有云推理实例价格下降50%,这对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降维打击"。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崔楠的判断更直接:"2025年将是国产AI芯片替代的'加速年'。"他给出三个依据:一是美国对华芯片管制升级,H20等"特供版"芯片算力砍半,国内企业不得不转向国产;二是大模型训练进入"万亿参数"时代,单集群需万卡级算力,进口芯片成本飙升;三是政策端明确"东数西算"工程中"国产算力占比不低于30%"的硬性要求。

三、"芯片+模型+云"铁三角:阿里的"生态野心"

阿里云的展厅里,挂着一张特殊的"技术家谱":底层是平头哥芯片、飞天操作系统,中层是OceanBase数据库、神龙服务器,顶层是通义大模型和AI应用。这张图解释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阿里,能在芯片领域走得最远?

答案藏在"协同效应"里。当平头哥PPU的算力卡插入阿里云服务器,通义大模型的训练效率提升40%;当飞天操作系统针对PPU做底层优化,单卡能效比再增15%。这种"从沙子到应用"的全栈掌控力,让阿里在AI时代获得了"定价权"。长江证券研报指出,AI服务的高毛利特性,可能让阿里云毛利率从当前的25%提升至40%以上。

对比腾讯和百度,阿里的路径更"激进"。腾讯聚焦"紫霄推理芯片+沧海视频芯片"的场景化方案,百度昆仑芯主攻"通用算力+开源生态",而阿里选择"全栈自研"。这种差异背后,是云厂商的生存逻辑:当公有云市场增速放缓至10%,AI成为新增长极,而"芯片+模型+云"的整合能力,决定了谁能拿到"AI时代船票"。

通义大模型近期的动作印证了这一点。开源千问3基础模型、推出Qwen3-Coder编程模型、上线Wan2.2视频生成模型,阿里几乎覆盖AI所有主流赛道。更狠的是"开源策略":千问3模型开放商用授权,开发者可免费用于推理、微调,甚至二次开发。这相当于用"免费模型"绑定开发者,再用"平头哥芯片"承接他们的算力需求——一套"生态闭环"的组合拳。

四、差距与突围:国产芯片的"冰山下挑战"

央视曝光的参数表,其实是"冰山一角"。表格里没有FP32/FP16/INT8算力指标、高速互联技术、软件生态这些"硬骨头"。英伟达H20的HBM3显存带宽达5TB/s,NVLink技术支持8卡互联,CUDA生态积累20年,这些都是平头哥PPU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鸿沟。

软件生态尤其关键。一位AI算法工程师吐槽:"用英伟达卡跑模型,调参遇到问题能搜到100篇解决方案;用国产卡,可能只有10篇。"这就是生态的"马太效应"。平头哥的破局思路是"兼容+开源":一方面支持英伟达CUDA接口,降低迁移成本;另一方面联合高校、企业共建RISC-V开源社区,从底层架构打破垄断。

制造环节的隐忧同样存在。中邮证券提到,平头哥新芯片"不再由台积电代工,转为国内企业"。这意味着,7nm工艺的良率、产能稳定性,将直接影响PPU的交付能力。一位半导体行业人士透露:"国内7nm量产良率已达85%,但相比台积电的95%仍有差距,这会推高单卡成本。"

但这些差距,正在"规模化应用"中缩小。三江源项目1.6万张PPU的落地,本质是"用订单换迭代机会"——通过实际场景反馈,优化芯片设计、完善软件生态。华为昇腾的经验证明:2022年昇腾910B刚推出时,兼容性问题频发;两年后,在商汤、科大讯飞等客户的磨合下,它已占据国内训练算力30%份额。

五、结语:算力战争的"中国时刻"

当平头哥PPU的参数出现在《新闻联播》背景板上,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一颗芯片。这是中国科技企业在"卡脖子"困境下的一次"亮剑"——不是要"打败英伟达",而是要证明:中国有能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供应链。

三江源的绿电算力、平头哥的7nm芯片、通义的开源模型,这些碎片正在拼凑出一个图景:在AI时代,中国不再是"技术追随者",而是"规则制定者"的有力竞争者。当然,差距仍在,挑战犹存,但当16384张PPU芯片在青海的机房点亮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阿里的野心,更是一个产业突围的决心。

这场算力战争,没有终点。但此刻,中国芯片正站在"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节点上——而这,或许就是央视镜头背后,那个未曾言说的"时代答案"。

来源:我为机狂3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