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音乐人、词作家陈哲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因病在昆明逝世,享年71岁。这位用笔尖刻录时代、以歌词传递情怀的艺术家,留下了《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黄土高坡》《血染的风采》等传世经典,更以毕生心血守护民族文化根脉。今天,我们以文字与音符,缅怀这位“笔
著名音乐人、词作家陈哲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因病在昆明逝世,享年71岁。这位用笔尖刻录时代、以歌词传递情怀的艺术家,留下了《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黄土高坡》《血染的风采》等传世经典,更以毕生心血守护民族文化根脉。今天,我们以文字与音符,缅怀这位“笔下有山河,心中有苍生”的著名音乐人。
陈哲的名字,与中国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紧密相连。他的作品如同时代的棱镜,折射出中国社会变革的斑斓光谱,更以人文关怀的温度,为几代人镌刻下永恒的精神印记。
1986年,一百多名群星共唱《让世界充满爱》。他用“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的温柔笔触,为歌曲注入深深的情感;
1988年,一首《黄土高坡》席卷全国。“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的豪迈呐喊,让黄土地的坚韧精神响彻时代;
1990年,《同一首歌》从亚运会舞台走向千家万户。歌词中“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成为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至今仍是传唱不息的经典。
《血染的风采》的壮烈、《一个真实的故事》对生态与生命的深切关怀......陈哲既能在宏大叙事中捕捉历史脉搏,也能在细微处聆听生命的絮语,用音乐构建起个体与时代的精神对话。
对于自己的创作,他曾说:“这个世界上的人肯定不会是一模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成长在普通市民环境中,太熟悉老百姓了,很留心也很在意他们的想法、情感以及喜欢和需要什么样的音乐。”
陈哲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音乐人的使命,是让祖辈的智慧在当下找到新的呼吸。”
2003年,陈哲发起“土风计划”,深入云贵高原,以“活化传承”替代“标本式保护”。他组织苗族古歌进校园,推动纳西古乐与现代音乐对话,让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艺术重焕生机。
近年,他更建立“传统音乐数字基因库”,用AI技术复原唐代教坊曲,让《茉莉花》与电子乐碰撞,在新媒体平台单条播放量超2.3亿次。他将民族文化传承视作自己毕生的使命,被誉为“民族文化守护者”。
斯人已逝,长歌未央,云听特别推出特辑《哲韵长歌:纪念陈哲先生》,收录《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黄土高坡》《血染的风采》等经典作品,让陈哲先生作词的旋律在数字时代继续“呼吸”。
今天,我们以耳畔的旋律送别这位行者,而他笔下的山河岁月,终将在传唱中生生不息。
陈哲,汉族,中国著名词作家、音乐制作人、中国流行乐坛见证人,《土风计划》发起人,内地流行音乐早期最重要的作词人之一,近年致力于原生态民歌保护和收藏工作。
陈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外国歌曲填词进入音像界。此后,他陆续创作了《血染的风采》《让世界充满爱》《黄土高坡》《走西口》《同一首歌》(与迎节合作)《一个真实的故事》(与陈雷合作)等作品。
来源:云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