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江南水乡,有座琉璃镇,以出产晶莹剔透的琉璃瓦闻名。镇东住着一位老窑工,人称陶三爷,烧得一手好瓦,却因年迈眼花,手艺渐失。
在江南水乡,有座琉璃镇,以出产晶莹剔透的琉璃瓦闻名。镇东住着一位老窑工,人称陶三爷,烧得一手好瓦,却因年迈眼花,手艺渐失。
这年,知府下令烧制一批贡瓦,要求“瓦面流光,檐角生辉”。陶三爷连日开窑,瓦片却黯淡无光。眼看期限将至,他愁白了几根残发。
陶三爷有一独女,名唤云娘,生得灵巧,尤擅织绣。见父亲愁苦,她夜夜跪在窑前祈祷:“若能助父过关,愿付任何代价。”
第七夜,窑中突然迸发七彩光芒。一位身着虹裳的女子凭空出现,手持金梭:“我乃云霞仙子,感你孝心,特来相助。以此梭织云为釉,可令瓦片生辉。”
云娘惊喜接过金梭,却见仙子神色凝重:“但切记,织云之术耗神,每织一匹云,折寿一辰。若为私利滥用,必遭云散缘尽之祸。”
次日,云娘依言织云为釉。当琉璃瓦浸入云釉,竟变得晶莹剔透,日光下流转七彩光华。知府见后惊为天物,陶家由此声名大噪。
镇西的富商贾仁闻讯,携重金登门:“云娘姑娘,有此神技,何不为我织云锦?一匹锦抵你烧瓦十年!”
云娘摇头:“此术只为助父完成官差,不敢牟利。”
贾仁冷笑离去,暗中散播谣言,说陶家瓦片有妖术,光华中藏邪魅。不多时,全镇哗然,陶家瓦无人问津。
陶三爷气病在床,云娘泪落如雨。无奈之下,她答应为贾仁织一匹云锦,以证清白。
第一匹云锦出世那日,全镇惊艳。锦上云霞仿佛真实流动,鸟雀误以为天,纷纷撞入其中。贾仁借此锦巴结上京官,获利千金,却背信不再为陶家辟谣。
贪心不足的贾仁威逼利诱:“再织十匹,否则让你父女在琉璃镇无立足之地!”
为父亲生计,云娘连织三匹。每织一匹,她便憔悴一分,青丝渐白。织第四匹时,她昏倒在织机前。
昏迷中,云娘见云霞仙子泪眼婆娑:“痴儿,你已折寿三载,再织下去,性命难保!”
云娘苦笑:“父亲年迈,若我停织,贾仁不会放过他。”
仙子长叹:“你可记得‘云散缘尽’之诫?明日你且如此...”
次日,云娘对贾仁说:“最后一批云锦需特殊丝线,请许我上山采药三日。”
贾仁疑心,派家丁尾随。只见云娘采的不过是普通草药,遂放松警惕。
第三日黄昏,云娘在山顶设织机,对围观乡民说:“今日织最后一匹‘千秋锦’,此锦能保琉璃镇风调雨顺。”
贾仁窃喜,暗想这必是绝世珍品。
云娘开始织锦,手中金梭飞舞,天际云霞被引入锦中。突然,她口吐鲜血,染红云锦。原来她早已病入膏肓,此次是以生命为代价织锦。
最后一针落下,云娘气若游丝:“此锦名曰‘真心’,唯心怀天下者可见其华。”
她闭目长逝,天际响起哀乐,七彩云霞汇聚成她的模样,缓缓升空。
贾仁急不可耐去收锦,却见锦上一片空白,大怒:“死丫头敢骗我!”伸手触碰的刹那,空白锦缎突然迸发强光,贾仁被震开数丈,从此眼盲。
而陶三爷和善良乡民眼中,云锦光彩夺目,锦上云娘微笑如生。更神奇的是,锦中云霞竟能预测阴晴——锦变灰即雨,转白便晴。乡民依此安排农事,年年丰收。
陶三爷将云锦悬于窑厂,从此烧出的瓦片自带云纹,琉璃镇名声更盛。而每至云娘忌日,锦中会飘出缕缕云丝,宛如女儿还在织云。
人们说,云娘并未离开,她化作镇上空那片最绚丽的晚霞,永远守护着这片她深爱的土地。而“织云娘”的故事也代代相传,提醒后人:有些技艺,需以真心相待,若被贪念沾染,终将云散梦碎。
来源:飞雪在春天里远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