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济南的公交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09:12 3

摘要:退休了,自己一个人对时间有了绝对的支配权,闲云野鹤,无所羁绊,一张免费的公交卡,让我成了公交车上的常客,可以随着公交车转动的车轮延伸到济南城乡的每一个角落。日子长了,静下心来细想一下,半生无任何建树,对国家也无什么重大贡献,却享受着如此的福利,还真有点儿无功受

说说济南的公交

张圣泉

退休了,自己一个人对时间有了绝对的支配权,闲云野鹤,无所羁绊,一张免费的公交卡,让我成了公交车上的常客,可以随着公交车转动的车轮延伸到济南城乡的每一个角落。日子长了,静下心来细想一下,半生无任何建树,对国家也无什么重大贡献,却享受着如此的福利,还真有点儿无功受禄之嫌。自己或许也应该做点什么,奈何才疏学浅,且体力渐衰,也帮不了什么忙。于是,就让我想起了公交车上的那些事儿,那些人。作为一名乘客、一个底层的市民,以仰视的角度,管中窥豹,就为济南公交说几句好听的话吧。

钢铁的骨骼裹着温柔的壳,穿梭在大街小巷。当太阳还在被窝里酣睡,公交车的车灯已经打开,早早地停在站台等候着每一位乘客。无论是西装革履的白领,早起上学的学生,去公园晨练的老人,还是挎着篮子进城的小贩。它不挑剔每一个人的模样和身份,走进车厢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乘客。车行驶在路上,小小的车厢又成了一个短时间封闭的社会单元。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座,城里人主动地帮卖鸡蛋的小贩把篮子提到车上,本地人不厌其烦地为外地人规划旅游的行程,指点要走的路线。文明、友善、好客还有鸡毛蒜皮的争吵,每天都在这小小的车厢里重复上演。

每当华灯初上,公交车又把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送到各自的家里。而我们的公交车司机还蜗坐在那个狭小的驾驶舱里,连上个厕所都是一种奢望,给家里打个电话,都要等到收车以后。有一次,我从西客站下高铁已经接近夜里零点了,本想打车回家,没想到BRT公交车最后一班车还在为我等候。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长时间等车的焦躁感,但在济南却会让你宁心静气,大多数站牌都有了电子显示屏,车到了哪里一目了然。一般的公交车间隔都在十几分钟以内,主干线的间隔时间甚至压缩到了五分钟、三分钟。发车密度的增加,也大大缓解了高峰期的拥挤问题。

整个济南编制了一个巨大的公交网,其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甚至在极其偏远的乡村都通了公交车。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西营镇的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偏僻小村,路窄多弯,沟壑纵横,在我的奔走呼吁下也通了公交车,每天往返五趟。每逢西营大集,公交车上就挤满了赶集的乡亲,但有的时间段车上只有两三个人,有时甚至往返全程空载。坐车的人大部分是免费乘车的老人,跑一个来回估计连十块钱的车票钱也收不起来,赔钱呀!公交公司的领导不会算账吗?净干赔本的买卖。其实不然,政府兜底呗!我手里没有济南每年需要财政的补贴数据,但据说上海、北京这些一线城市,每年要补贴几百亿,估计济南同样也是个天文数字。偶尔从媒体中看到全国有些地方因财政困难,补贴不到位而导致公交车停运的新闻,而我们济南不但没有出现公交运营停摆的问题,而且公交运营线路越来越长,越来越多,越来越密。从这个方面也印证了济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看到了公交公司领导的拳拳为民情怀。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几十亿、几百亿的钱砸在公交车上,也难为我们的市长了。

说起公交车,驾驶员怎能缺席?公交车缓缓开进站台,车门一打开,乘客鱼贯而入,司机一声“您好!”像一股暖流瞬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镶嵌在车前挡风玻璃上方的一块窄窄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一排宣传口号“公交车是老百姓的私家车,司机是老百姓的专职司机”。这是哪位高人创作的宣传语呀?接地气,暖人心,真的成了百姓的私家车,本能的戒备心和陌生感荡然无存。司机紧盯着后视镜,等乘客坐稳扶好后才缓缓启动车辆。每当车辆右转弯时,行驶的公交车都要停下来观察等候再启动,把体贴入微发挥到了极致。车厢内大部分乘客都在刷着手机,可唯独没有一个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接打手机。我猜想,所有这些都是每一个驾驶员的规定动作吧。

人们都说山东人实诚好客,在济南公交人的身上得到了真切的验证。今年初春的一个上午,BRT1号线上公交车稳稳地停在长途汽车站站台上。一对五十多岁的农村夫妻对女司机操着浓重的方言,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堆儿,女司机听了几遍也没有听懂。那位男乘客掏出了一张纸条递给女司机,看了纸条上的字女司机才明白:这对夫妻要去山大二院。女司机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用标准的普通话说:“您们要去山大二院呀?到历山路下车,别着急,您先找个座位坐下,到了站,我专门提醒你。”这对夫妻乘客平静了下来,大约20多分钟后,公交车平稳地停在历山路站台上,语音系统和电子屏幕同时播报:“历山路到了,此站可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女司机还是不放心,离开自己的驾驶座位,打开驾驶舱门,对那对乡下夫妻说,“山大二院到了,下车后左转,穿过马路就看到了,横穿马路注意过往车辆”。女司机这小小的善举感动的这对来济南求医的外乡人热泪盈眶,下车后仍然不停的挥手告别,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永远记住了这位女司机,记住了济南。

我更惊叹于济南公交人的克制力和好脾气。有一天,BRT9号线公交车在山大兴隆校区站停靠,乘客有序上下车,驾驶员将车门关闭后将车启动。“开门,下车!”突然后面传出一个四十多岁男人的咆哮声。原来这个有些醉态的男人大概玩手机进入了某种状态却忘了下车。此时,车辆已经驶离了站台下车口,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再有乘客上下车的。驾驶员向这位乘客解释,并提议让他到下一站下车再乘反向的车回来。这名男子瞬间暴怒,跑到驾驶室前扯拉舱门,满嘴的秽言恶语,并将两手跨过玻璃门撕扯正在开车的驾驶员,而那位年轻的驾驶员始终面带微笑,向他解释下车的危险和公司的规定,而那男人油盐不进,不依不饶,纠缠了约六分钟才在其他乘客的劝阻和警告中,踉踉跄跄地从下一站下了车。这位年轻的司机该承受着多大的委屈呀?

每一个驾驶员对待那些刁钻、蛮横的乘客同样是和风细语,不怒不急,我调侃公交公司是否在招聘驾驶员时把好脾气也作为招聘的基本要件呢!

多好的乘车环境啊,多好的司机啊,但有的乘客的做法却让人不齿。一年前,在公交车上看到的一幕,让我至今耿耿于怀。在已经满座的公交车上,一对大约七十岁左右的老年夫妇上了车,一对年轻的情侣马上给他们让了座。我对这两个年轻人尊敬长者的行为默默称赞。可后面发生的事却让我感到不解甚至愤怒。车行驶了三站路程后,陆续有乘客下车,车上有了空座,那对老年夫妇或许是为了坐的更舒适,一人各自坐了一个双人座,并且把手里拿着的布兜放在各自的座位上。车到下一站又上来一大堆人,一个抱孩子的妇女,走到老年夫妇跟前微笑地对老年妇女说:“阿姨,这座位有人吗?”老年妇女态度冷漠,眼睛盯着窗外冷冷地说了一声:“有人!”无奈,抱孩子的妇女只得站在车厢里。看到这一幕,我的血液急速上攻,仿佛立刻要从眼睛里喷出,我想骂人,甚至想打人。你的座还是人家那对小情侣让给你的,明明有座,你竞然忍心看着一个抱孩子的妇女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抓着扶手摇摇晃晃地在你身边站着。七老八十的人了简直这一辈子白活了,真的是为老不尊。偶尔在短视频上看到在地铁、公交车上老年人强行逼年轻人让座的场面,试想一下,这样的老人怎么会让年轻人尊重?当然,这对老人的行为是非常奇葩的,并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但却实实在在的丢了济南人的脸。

济南公交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细节都是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他们提出的“日行一善,及时行善,与人为善,崇德向善”的“善文化”核心价值观,通过驾驶员的每一个善举传递到了每一个济南人和外地人的心中。

20多年前,“济南交警”成为了我们值得骄傲的一张济南名片,20多年后的今天,“济南公交”同样铸造了一张更加靓丽的名片,但它却更低调,更内敛,很少能看到媒体上对济南公交的报道。我希望也把“济南公交”的品牌,同“济南交警”那样,打造我们的“济南二交”,与“济南二安”一起,构建济南特有的的精神遗产。

济南,这座美丽的历史名城。航空、铁路、地铁、公交的立体交通网已经基本形成且无缝衔接。也许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但至少不会添堵添乱。公交车是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说到底,并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私家车,因此,每一个乘客,每一个市民是否应该遵守基本的公共交通规则,尊重驾驶员的人格和劳动。在个人的诉求不能尽如人意的时候,能否少一些抱怨和戾气,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我们的媒体能否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公交,对准那些默默无闻,起早贪黑的驾驶员,让济南公交的美誉走向全国,漂洋过海。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南是全国文明城市,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个座,更彰显你的谦谦君子之风范,老年人就要有老年人的样子,不要倚老卖老,让年轻人值得尊敬你。

我也想对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哥、老姐说一句,当上下班高峰时段,如果没有必须的出行活动,可否把公共交通资源让渡于那些上班的年轻人,他们挺累呀!咱就别跟年轻人抢座了。在车上玩手机的人不再那么专注于屏幕,提前作好下车准备,既不耽误自己的行程,也减少或避免公交车的等候时间,一位哲人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图财害命”呀!出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里,生活在这样一个有温度的城市里,由衷的幸福和踏实。

公交车是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这道风景线上的小小的个体单元,为她助力,为她添彩。

来源:潇洒济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