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位名叫“大脸弟弟”的网友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的视频, ”在网络上疯传,今年27岁的他曾是湖南某电视台主持人,2025年5月开始送外卖,那身刺眼的骑手制服,恰似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无数攥着烫金文凭的年轻面庞上——这并非孤例,而是一纸时代判决书:苦读十
近日,一位名叫“大脸弟弟”的网友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的视频, ”在网络上疯传,今年27岁的他曾是湖南某电视台主持人,2025年5月开始送外卖,那身刺眼的骑手制服,恰似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无数攥着烫金文凭的年轻面庞上——这并非孤例,而是一纸时代判决书:苦读十载换来的文凭,正急速沦为一张昂贵的"赎罪券",赎买的却是阶层下滑的入场资格。
可悲!曾几何时,知识殿堂是神圣的祭坛。父母的血汗钱如涓涓细流汇成教育投资的汪洋:声乐课的钢琴键上浸透了多少工薪家庭的加班费,播音系的晨练声中掺杂着多少早餐摊的油烟味。这些沉甸甸的付出,本应兑换成体面生活的通行证。现实却上演着残酷的魔术:当音乐学院的高材生还在为房租发愁时,郭有才们只需对着镜头张张嘴,直播间金灿灿的打赏火箭便足以买下他们十年的汗水。
文凭经济已然崩盘,新的赎买逻辑正在野蛮生长: 曾经是知识赎买未来,如今是流量赎买尊严。某网红对口型假唱三分钟的打赏,足以让播音系高材生送半年外卖;直播间飘过的虚拟火箭,其价值等同于音乐硕士苦练十二载的童子功。
赎罪券印刷指南: 毕业证书需紧急增印备注:"本券不含生存技能,兑换职场尊严需另购流量包"。简历须注明:"可熟练背诵直播话术,深谙'家人们'情绪价值制造法,外卖箱容积48升,风雨无阻。
可叹!赎买仪式革新:学位授予典礼应增设"头盔加冕礼",校长亲手为毕业生戴上印有外卖平台Logo的头盔,宣告:"去吧!用双腿赎回你们的未来!"
荒诞的巅峰在直播间上演:当老父亲颤抖着展示那本写满教育投资血泪的存折,沧桑的指节与泛黄的纸页在镜头前显得格格不入。忽然,"昔日声乐神童之父在线诉苦"的标题引来围观,打赏特效竟如烟花般炸开。老父亲浑浊的眼中映着虚拟火箭的光影——那一刻,神圣的知识祭坛轰然垮塌,被流量时代的魔幻现实彻底碾碎。 更深的寒意在于:当外卖箱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职场公文包",当直播间滤镜取代了专业舞台的追光灯。
我们正目睹一场大规模的精神阉割。十年寒窗磨砺的思辨力,在15秒短视频的轰炸下溃不成军;音乐厅里淬炼的艺术感知,被洗脑神曲的声浪彻底淹没。那个曾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古老信念,正在"火箭嘉年华"的狂欢中窒息而亡。 可悲的从来不是硕士送外卖,而是整个社会跪倒在流量神坛前,任由算法的铡刀斩断知识的传承。可悲啊,考场上的学子们甚至开始怀疑,我读书还有用吗?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的文凭还能做什么?
当郭有才们日进斗金的传奇,成为孩子们眼中唯一值得追逐的圣杯;当播音系的金话筒在现实重压下,不得不让位给外卖骑手的蓝牙耳机,我们这一代人,正亲手将轻佻的浮华,浇筑成下一代必须背负的、沉重的十字架。多么讽刺、多么可悲啊!
来源:剧能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