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记者日前从上海科技馆获悉,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天文馆三馆联动,在整个9月紧扣科普月主题,通过展览、直播、课程、活动等形式,共推出百余场科普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元场景,惠及不同年龄段公众,助力科普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再
转自:经济日报
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记者日前从上海科技馆获悉,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天文馆三馆联动,在整个9月紧扣科普月主题,通过展览、直播、课程、活动等形式,共推出百余场科普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元场景,惠及不同年龄段公众,助力科普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再升级为城市科技创新的“能量”。
记者了解到,“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两大临展热度居高不下;“螺说·古生物餐厅”展览、“城市昆虫”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上海科技馆原创科普展览“萌兽大熊猫”“鲸奇世界”“大国重器里的中国龙”,分别走进俄罗斯达尔文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和喀什科技馆;“一平米博物馆”项目也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昆虫的防身秘籍”为主题,在上海多所中小学落地。这些展览为公众提供了高质量的科学文化体验。
科普直播打破时空限制,连接更多优质资源。三馆推出近20场直播内容,涵盖天文、古生物、前沿科技等领域,累计观看量达数百万人次。仅上海天文馆“共赏红月亮”月全食6小时直播,就吸引687万观众在线守候“红月亮”升起。此外,三馆还举办了“上海科普大讲坛”“绿螺讲堂”“科创校长空间站”等20余场讲座与课程,解读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同步推出科学Live秀、科普集市、科普音乐剧、“行走的天文馆”XR路演等多项线下体验和互动教育活动,把热门科普内容搬进城市公共空间。
记者了解到,国庆中秋双节即将来临,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天文馆将持续推出多种活动,保持科普热度。比如,依托正在热展的“中国恐龙大展”,上海自然博物馆于10月1日至7日连续七晚推出“国庆中国龙奇妙夜”特别活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自然移动课堂、化石挖掘、自然放大镜等热门课程持续向观众开放;上海天文馆将围绕“科技+文化”主线,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性强的主题科普活动,让观众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深入感受天文科学的独特魅力。
来源:新浪财经